欢迎您来到西南作家网:www.xnzjw.cn
西南作家网: >> 原创作品 >> 评论 >> 正文

廖锡娟(Angel.XJ):“科幻诗”的诞生
信息来源:本站发布    作者:贵州赤水 安树    阅读次数:7083    发布时间:2025-08-04

提到科幻想必大家首先想到的就是科幻小说和由此诞生的科幻电影,不过今天我想提到一个新的名词:科幻诗歌,或者:科幻诗。这并不是哗众取宠的投机行为,也不是为彰显独特的写作领域而自我命名出的写作行为艺术,而是在审视我国新诗的发展历程以及整个世界处于全球各国军事竞赛愈演愈烈的当下,在人类生存家园恶化和地球危机日益突出当下,在人类自相残杀以及人工智能热持续居高的当下这一特殊现实背景之后,才得出的一种命名。

顾名思义,科幻诗就是要利用诗歌的文体形式通过对含有科学元素并由此展开的科学幻想内容进行描写以表达对个人和社会、时代的思考,这几乎是从这个词的字面意思就能领会到的。这里就对科幻诗写作提出了两点要求:1、诗歌语言上的精炼性、情感的张力性和思想的深邃性,2、保留科幻文学的故事性和科幻元素的丰富性以及科学探索的冒险性。笔者以为达到了上述两点要求,就能写出一首合格的科幻诗

笔者不才,其实早就在五年前就注意到,用诗歌的形式表达科幻的题材继而表达对未来人类、地球命运的思考,这将是科幻或者新诗写作的新天地,笔者也曾在这些方面付诸努力,曾于2023年出版了一本科幻诗集。直到遇到了诗人廖锡娟(笔名:Angel.XJ)的诗歌作品后,我开始意识到真正的科幻诗作品正在诞生。

认识诗人廖锡娟女士是在网络诗歌群里,我已记不清当时的具体细节了,可能是她先加我的微信并告知我,她也在进行科幻诗歌创作。事实上在我的认知里面,两三年前那阵子我并未注意到有多少网络诗人在进行这方面的创作,即便是那些闻名国内的活跃诗人也并未有过类似的写作活动,到写作这篇文章的当下,我的确见到过一些诗人写过含有科幻元素的诗歌作品,但都不符合我上面对科幻诗所提出的两点要求。直到我看到廖锡娟女士的科幻诗作品后,我开始留意起她来,她的笔名Angel.XJ也开始进入了我的视野。我开始零星看到她网络上发表的作品。2023年她出版了一本英文诗集,2024又出了一本由2020年至2024年创作的诗歌组成的诗集《摇滚学院与科学猫》。

鉴于笔者平日不善言语且工作忙碌,并未在科幻诗歌写作上主动和她进行交流,只是在碰到她的科幻诗作品时就会留心细读。前些日子,她将自己写作的几首科幻诗发给了我。我在细心品读了这些诗歌之后,开始意识到是时候必须写点什么了。

诗歌《沉睡的春天,西贡河叙事》是一首以诗剧剧本形式写成的科幻诗。全诗共分为14个短幕,而每一幕下面只有数行到十来行不等的诗句,通读下来,很有电影蒙太奇的镜头移动和情绪剪辑效果。幕启是布景用到时光机记忆瞬间给人一种科幻氛围,第一幕中写了主人公Alice在胡志明市的一个宾馆里休憩时朝窗外眺望的场景,这里有几个关键信息:里尔克诗集、西贡河、电影《情人》,这些词汇如同散落在夜空中的几颗星辰瞬间给读者勾勒出一个充满浪漫与异国风情的诗意场景,第二幕迅速出现镜头转移,出现:东方巴黎、湄公河以及女战士制服,但这些都是在第四维空间定位下呈现的场景,将传统场景描述置于科幻氛围之中,第三幕出现:胡志明铜像、呻吟、春天就要醒来、时间胶囊、次元太空城,加上主人公Alice迅速跳进/预热的飞行舱,显示出诗歌的跳跃性和蒙太奇情节跳跃的融和统一,第四幕中,诗人写到:

Alice 再次带回里尔克的眼镜,试着

打开悬浮在空中的每一颗时间胶囊

 

她想在无边无际的时空之中找到属于

自己身份符号的照片;找到行星与卫星

熟悉的规律感与她共鸣;正如小鸟在

死去的时候,疼痛的子弹在也在哭泣

上述的诗句一下将这首诗歌带入到一个精彩的诗意美学境界里了,主人公Alice活在这个诗意的时空里面却也存在身份焦虑和情感困扰,时空浩瀚无垠而个人存在微不足道,但在主人公的个人世界里,时光胶囊里面却储藏着每个生命个体曾经活在时空的微不足道的痕迹以及那些深刻如死亡时子弹自身的疼痛般的个人情感记忆,这些对个人生命而言本身就是一个浩瀚世界,而且这些深刻情感记忆随时可能如一枚子弹将生命个体袭击,只要时间胶囊被打开,情感记忆就会被重新激活。这些复杂的情绪体验在读者而言却并不陌生,我们都有在生活中某个时刻忽然被某种情绪捕获的经验,而这种经验被诗人写进了科幻氛围下的个性表达中,是一种不错的尝试。

第五幕诗人写到:解开制服上衣, Alice 把一粒粒时光胶囊/向北纬10度、东经106度,西贡河两岸  在时间记忆虚空之外,她能感觉到太空/次元城玄秘、空洞、无助恐惧,感觉到/自己的思绪在与惰性暗尘相撞时产生。这些极富想象力的诗句通过对科幻元素:时光胶囊、太空、次元城、暗尘等,加以合理运用,让个体在地球凡尘间生活时产生的原本司空见惯的无助、恐惧、空洞等情绪得到巧妙的表达,让读者能在阅读时不自觉产生丰富联想和审美演绎,继而达到一种关照内在而又展望宇宙星空万物的完美的由内向外的阅读体验。进入第六幕诗人写出:每个细微不确定的焦虑,这恰是/光胶囊全部的期望,自由飞翔,可以说这里就准确地通过科幻元素命中现代人浮躁的生存状态和干瘪的生命价值感悟,个体生命在当前社会中被不断被繁重的社会载体物化、机器化、格式化,被日益丰富而虚假繁荣的文明洗脑化、冷漠化、边缘化,被各种细碎紊乱的情感信息和真理教条公式碎片化、分裂化、混乱化,这些物化又异化的不正常状态是当下活着的每一个个体生存时都不得不面对的精神困境。

第七幕诗人开始写到:

Alice 拆开另外两个标示时空胶囊,

(1945-1954*)

(1961-1975**)

三十年宇宙一瞬,西贡河两岸次元城

 

人们不知不觉地从一种背景、一种年纪

一种生活,转向另一种。

笔者为啥要引用这一幕的两节诗,主要是这在笔者看来是这首科幻诗剧的重要核心,因为从后续诗人的注释提到了,这两处时间正与越南独立同盟会为使越南独立而与法国进行的一场战争相关,可以看出诗人是通过对这两处时光胶囊的提及而表达自己对于战争的诗性控诉。从第八幕到第十幕,诗人开始描写主人公在看到由远及近飘来的黑白照片,结合西贡河和越南战争的现实背景,将自身内在的呻吟、沉重的叹息声以及对于战争使用的 Orange Agent (生化武器的一种)带来了畸变和更改基因等问题,进行了自我的阐释。这些诗句更进一步地将诗人对于科幻诗写作理念进行了一次充满野心而有趣的诗学实践,也同时将利用科幻表达现实和时代意义的写作意图与创建新文本意义进行了一次有力的写作证明。

尤其是进入第十幕的诗句:收起透明羽翼,Alice 走回飞行器转椅/起时倒垂在战争遗址墙上,与自己/样相似的女孩,抚摸着残缺的双腿,仔细读来,诗人正是想通过对残缺女孩和战争遗址的描述表达自己强烈的反战意识和渴望和平的美好心愿。第十一幕到第十三幕是描写主人公Alice在机舱里的一些所见所闻,在笔者看来这正是诗人从此前对战争控诉中的愤慨调整为情绪的缓缓过度,继而为诗结尾的新的情绪来临做一个铺垫。

在第十四幕也是最后一幕里,诗人直接写到:

他们疯狂地对喊着, 他们激活了时间

胶囊中年少时代剧情。犹如一条蠢蠢

欲动的蜈蚣分裂、整合、再分裂

 

再整合,反反复复遵循某种迷幻的对数式

图案,继续游走在西贡河两岸

这种如同文字炸弹的语言爆破器呈现在诗歌文本之上,相信读到这里的读者都会为之震撼。是的,被以文字的形式呈现出来的人类历史并不是简单的对现实剧情的真实演绎,而总是由一些智力超群的历史学者或编撰者通过不断地对过去现实的真实事件进行分裂、整合、再分裂,最后将对历史的记载变成一种人造蜈蚣,看上去似乎整个历史书籍都布满了凶险与恐怖,但那种表象往往充满了愚蠢与温顺,而内在的真正的血腥与暴力却始终被掩匿在毫无杀伤力的软体动物的爬行运动之中了。

正如诗人面对自身科幻写作时所说的:我以为的科幻诗创作是将科幻元素植入现代生活的感受和思想,带入到未来时间段的某个时刻,用超现实的逻辑或叙事语言演绎出对内心思想和社会问题的思考。

在诗人的另一首科幻诗《人类零件验证》里面,诗人通过驾驶忒修斯号飞船以每30光年、设限超光速60次幂的飞行模式抵达宇宙牧场,用猪的心脏、鹅的子宫、猫的眼睛与鱼群的记忆来重塑少女的身体,然后描述少女身体出现了奇异变化:她皮肤上的羊毛变得更加柔软、心灵更加开朗,眼神狂野;她的孩子一半是鱼,一半是人,当忒修斯号飞船换调所有零件,这些变化原本只是存在于科幻世界的特定诗意情景之中,却在最后的她转头看回船舱,眼见小孩已经长大,变成一位青春少年/也长满柔软羊毛。载着所有与身体不匹配的零件和/生的记忆,她教会男孩驾驶忒修斯号飞船。他们一起  继续驶向宇宙光圈,永无归期。,可以看出诗人对于人类被异化或物化、分裂化身体的担忧,人类这种作为碳基生物存在地球上的智慧物种在浩瀚无垠的星际空间和毫无界限的永恒未来,到底能走多远,这些碳基身体能否经受住变化无常的星际空间的生存考验,这些本身是值得每一个生命个体去思考的。假如有一天人类身体崩塌,那么人还会继续存在吗?假如会,那么又将会以什么样的形式存在下去呢?可以看出这些正是诗人在这首科幻诗里想表达的东西。

在诗人的一首短诗《春之舞曲》中,可以明显看到诗人通过对音乐的自身解构,切入音乐的跳跃节奏,在诗的恰当关节处嵌入科幻元素,形成一种杂糅状态下的科幻诗文本。这既能充分彰显出诗人的科幻诗写作策略和诗学主张,也能形成一种混沌状态下的科幻诗实验写作文本,给后来的诗人写作提供某种写作策略和文本范式。

写到这里,限于篇幅原因以及笔者的才疏学浅,对诗人廖锡娟女士的科幻诗初探就暂告一段落。不难发现,从笔者零星摘抄的诗人部分诗句,我们已看到了一种崭新的科幻诗写作已经诞生。笔者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在我国新诗乃至全世界新诗写作的浩瀚河流里面,会激荡起一股强烈的科幻诗旋涡,读者和批评界也定会形成这种对于科幻诗新兴文本的阅读史场域,且在阅读中经过读者和批评家们的不断对于诗学社会学的博弈而达成一种类似于科幻小说或科幻电影带给时代的强烈文化冲击和连带反应。笔者相信,正是在这些带有舆论化的阅读伦理中,科幻诗将会不断深入读者心中,形成由科幻诗人通过科幻诗句进行想象、塑造或发明出来的科幻美学新世界!

 

已经有 0 条评论
最新评论

版权所有:西南作家网

国家工业信息化部备案/许可证:ICP备18010760号    贵公网安备52010202002708号

合作支持单位:贵州省青年文学研究会  四川省文学艺术发展促进会  云南省高原文学研究会  重庆市巴蜀文化研究中心

投稿邮箱:guizhouzuojia@126.com      QQ1群:598539260(已满)    QQ2群:1042303485

您是本网站第 188552988 位访客      技术支持:HangBlog(renxuehang@fox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