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西南作家网:www.xnzjw.cn
西南作家网: >> 原创作品 >> 散文 >> 正文

我的大舅
信息来源:本站发布    作者:贵州务川砚山镇 妄自逍遥    阅读次数:2750    发布时间:2025-08-15

我的大舅已去逝已一个月的时间了。在这一月的时间里,我的脑子里始终浮现着大舅的身影,心里总是回放着大舅生前的一些经历。

我的大舅是民国末年出生的人。生于旧社会,长在红旗下。大舅天资聪颖,读书很专。幼时曾读私塾,解放后,在镇上的关羽庙入小学,小学毕业考入务川中学(校址在罗峰书院)读初中,初中毕业后考入凤岗中学就读高中。高中毕业考上了贵州大学外语系,可惜通知书拿到手,我的外公因觉得大舅年小,天远路遥在外放心不下而未允许入学。于是大舅成了一个考上大学的高中生。

大舅未能圆大学梦,第二年又准备去报名参军,我的外公还是未允,又没能实现军营之梦。大舅是个孝顺的儿子,父命不敢违,我的大舅只好在家务农了。

在那个年代,大舅作为一个高中生,也算是知识水平很高的了,于是被安排到镇南农中教书,教了一段时间,学校撤并,农中不存在了,又不知什么原因大舅被安排在砚山区粮站工作。即便是个文化高人,大舅在粮站都没有找到会计、保管之类的职分,就是参与监督工人榨油、打米之类活儿。那时对于大舅来说可说是太屈才了!

大舅在粮站工作好久时间,算是遇到了伯乐,被调到区广播站当广播员。这个工作对大舅来说稍微要对口些。当了几年广播员,砚山中心学校又聘任他去做教导主任,这才算真正走对路子。慧眼识英才,理璞成大器。不到几年,大舅被县党史办直接调请去从党史研究及编辑工作。这才让大舅所学的知识没有白费。

大舅一生命途坎坷,在文化大革命派性斗争中,遭受过批斗、毒打。那时,必须要加入一个派性。大舅不得不参加八八总部,是属于文明派,用文字进行斗争,但后来遭到125派的武力斗争,被打得死去活来。后来125派也被其他派性恶斗,为叫痛打落水狗。经历文化大革命残酷斗争后,大舅性情变得十分小心谨慎。在任何场合都不与之争斗。做到不惹事生非。

大舅与大舅娘养育有三男三女,大舅在供销社当售货员。大舅在单位上没有分配到住房,都是随大舅娘在供销社的房子居住,却居无定所,经常搬来搬去。从上场口到中街,又到下场口,一生搬了近二十次家了。

尤是在供销社木房子里居住时,大舅一家随时都是提心吊胆的,那时供销社楼上楼下居住的人多,烧火做饭都是在木房子里,要是房子起火,那是在劫难逃的。大舅一家居住在商店后面的一个木房里时,一面又是高大的石壁,出入都不方便。楼上楼下都是人家户,一边还是堆放的炸材。记得是78年的冬天,一天夜里,不知什么原因,大舅居住的楼上起了火,吓得大舅一家老小嚎啕大哭。幸亏是冬天,天气寒冷,又是遇着修新田沟水库,满街居住有全乡来修水库的农民,再加之,房子四周统着,无风吹着,使火苗不能扩散。这就是靠了天时地利人和了,使火及时扑灭。只是损失大舅一家居住的财物,其他商店没有受到损失。真是惊骇不已。

后来供销社在下场口修了砖房,大舅一家那才算有了一个安稳的家了。

大舅调到县党史办后,分得县政府的宿舍,然后把孩子们都带到了务川县城里,日子过的舒坦些。后来随着住房改革,渐渐实行商品房。大舅一家也随即购买了商品房,大舅一家过得十分踏实自在了。

大舅属于一介儒生,无论文科、理科,还是琴棋书画,虽谈不上样样精通,但可以说什么都懂,而一点不肤浅。从他们那一代人才能体现出什么叫素质教育,什么是全能人才。

为了适应写作,大舅还买来电脑,学会操作应用,在电脑上动起手来,将自己的诗文、书法、摄影都传到电脑上。后来在电脑上直接撰写文字,编辑书稿。对电脑的使用可算是得心应手了。

后来,大舅在县党史工作直至退休。可以是对务川县党史工作作出杰出贡献的,主要编辑了《务川县建国以来党史的大事纪》,还参与编辑务川的一些重大历史记录书籍。

 大舅是读过《四书五经》的人,并善读唐诗宋词元曲。学以致用,他便常常吟诗作对,作出许多很有才情的诗联在当地流传,还在许多诗刊上发表。他将自己一生所感言的诗文编辑成一书叫《志迹言痕》。后来又将他的一些回忆录等编辑一书籍叫《漫忆人生》。这是真是用心用情啊!

大舅是一个喜欢交流,与他一起多是谈论诗书的事。尤其写诗的平仄、押韵与对仗等方面,大舅十分讲究。在这方面,我得到了大舅的指教,在写古体诗方面也略懂一点皮毛。在书法方面,大舅在务川县内也算出名的了,写出来的字幅,让人赞叹不已。有外俗语叫外甥种(像)老母舅。我写字都是受大舅的影响,但永不及大舅写得好。

大舅退休了,在老年大学当了好几年的教师,教老年人学练书法,学写诗文。这可谓是老有所为,老有所乐了。

 后来,大舅患了脑梗,行动渐渐地有些不方便,不得不放弃写作,最后饮食困难,流食都难以下咽。在无情病魔的折磨下,让大舅对生命的绝望,无奈撒手人寰,享年八十六岁。

  大舅在文学界影响深远,许多人都是尊称他为老师。去世后,许多书友、诗友纷纷在群里或网站吊唁,以诗联的形式祭奠这位德高望重的老人。

 

已经有 0 条评论
最新评论

版权所有:西南作家网

国家工业信息化部备案/许可证:ICP备18010760号    贵公网安备52010202002708号

合作支持单位:贵州省青年文学研究会  四川省文学艺术发展促进会  云南省高原文学研究会  重庆市巴蜀文化研究中心

投稿邮箱:guizhouzuojia@126.com      QQ1群:598539260(已满)    QQ2群:1042303485

您是本网站第 188390921 位访客      技术支持:HangBlog(renxuehang@fox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