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西南作家网:www.xnzjw.cn
西南作家网: >> 原创作品 >> 散文 >> 正文

再去康定
信息来源:本站发布    作者:贵州赤水 李昌福    阅读次数:7543    发布时间:2025-08-24

四十年后的今天,我再次踏上了前往康定的旅程。回想起第一次踏上这片土地,那是为了参加一场重要的会议。那时,我才刚刚三十出头,正值壮年,当时我任职于贵州赤水市人民武装部,担任军事科长的职务。在繁忙的工作之余,我撰写了一篇题为《兰花大王》的人物通讯稿件。没想到,这篇稿件竟然有幸荣获了成都军区《西南民兵》杂志举办的贡嘎杯征文比赛的三等奖。正是由于这个奖项,我得以受邀前往那座闻名遐迩的跑马溜溜的山上,参加颁奖典礼并领取属于我的荣誉。

那时的我,年少气盛,心中充满了对未来的憧憬和自信。虽然没有鲜花簇拥的夹道欢迎,但我依然意气风发,步履轻盈,内心深处仿佛已经握住了驰骋天下的笔杆,相信自己能够凭借手中的笔,书写出更加辉煌的篇章。然而,时光荏苒,岁月如梭,如今再次回首那段往事,恍若隔世,那些曾经的豪情壮志,如今看来,既是青春的印记,也是岁月的馈赠。

此次再度踏上旅程,纯粹是为了旅游散心。回顾这四十年的岁月,每当在家中电视机前或是广场上那高耸的大音箱里,飘荡出那熟悉的跑马溜溜的山上,一朵溜溜的云哟的悠扬歌声时,内心深处的那根情感之弦总会被轻轻地、却又无比精准地拨动。那熟悉的旋律,宛如一枚饱含深情的邮戳,将康定这个名字,深深地印刻在我半生岁月的信封之上。那歌声不仅在国内广为流传,更在海外声名远扬,其优美动听的旋律,早已成为我有生以来难以割舍的牵挂。正是这份牵挂,使得我一次又一次地萌生出重返康定,亲眼看见这片土地上新变化的强烈愿望。

这个长久以来的心愿,终于在近日如愿以偿。在前往目的地的路上,《康定情歌》那悠扬的旋律不断地在脑海中回荡,仿佛也在耳畔轻轻响起,使得我完全没有一丝睡意,频频地将目光投向车窗外那不断变换的景色。当车辆驶过二郎山时,我迎来了此行的第一次震撼——那辆大客车穿过长长的隧道,仅仅用时十三分钟,便轻松行驶了十三公里多的路程。我静静地靠在车窗边,思绪不禁飘向了往昔的那些场景:那时,要翻越这座被誉为高呀么高万丈的二郎山,汽车必须在长达三十公里的盘山公路上颠簸前行,耗时至少一个半小时。车上的乘客们每每因颠簸而面色青白,呕吐声此起彼伏,令人心酸。那时的道路崎岖不平,车轮下便是深不见底的万丈深渊,稍有不慎便可能酿成惨剧。司机为了提神,常常点上一支烟,而乘客们则紧张得捏一把汗,生怕出什么意外。然而,如今一条隧道贯通了山脉,曾经的险峻天堑,转瞬间化为平坦大道,让无数人心惊胆战的日子成为了过往云烟。这一切的变化,无不彰显着工程技术水平的巨大进步,实在令人感慨万千。道路的变迁,真是翻天覆地,令人惊叹不已。

当车辆缓缓驶抵泸定桥畔,司机依照惯例,慷慨地给予了大家二十分钟的时间,以便纷纷下车,举起相机或手机,捕捉这座历史名桥的雄姿,留下一帧帧珍贵的纪念照片。映入眼帘的泸定桥,依旧是那幅令人心生寒意的铁索横空之景,桥下的大渡河水也未曾改变其湍急奔腾的态势,仿佛在诉说着岁月的无情与历史的厚重。

我忍不住从随身携带的包中掏出泛黄的旧照片,细细端详。那是四十年前的我,正值青春年华,身着笔挺的戎装,昂首挺胸地站立于桥头之上。那时的我,眉宇间洋溢着勃勃英气,难以遮掩,眼神坚定而锐利,宛若当年飞夺泸定桥的勇士,英姿勃发。

然而,当我将视线从旧照移至现实,映入眼帘的却是另一番景象。此刻的我,已是一位身着便衣的老叟,站在同一座桥上,却早已不复当年的英姿。白发稀疏,随风轻扬;皱纹纵横交错,宛如岁月刻下的深深印记。那些皱纹,细细端详,它们与桥下湍急河水中翻滚的浪花竟有着惊人的神似,一层层叠嶂起伏,宛如无声的史诗,缓缓铺陈着岁月的沧桑与变迁的轨迹。

河水依旧汤汤不息,奔腾向前,仿佛从未有过片刻的停歇。然而,站在桥上的我,却早已不再是那个意气风发的少年。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面对这无情流逝的时光,又怎能不让人心生怅然之情?回首往昔,再观今朝,不禁感慨万千:人的变化,竟是如此之大,令人唏嘘不已。

踏入康定城的瞬间,我几乎要怀疑自己的导航系统是否出现了故障。在我的记忆深处,康定这座城市总是显得那么古朴而宁静,高耸的建筑物寥寥无几,整个城市仿佛沉浸在一片悠扬的旋律中,大喇叭里循环播放着那首脍炙人口的《康定情歌》。漫步城中,映入眼帘的是几家充满地方风情的张大哥客栈李大姐饭店,它们虽简陋却洋溢着淳朴的乡土气息,令人倍感亲切。至于那条名为折多河的河流,尽管名为,但实际上水面狭窄,水量并不充沛,水流声低细而柔和,宛如一个害羞的姑娘在轻声细语。

然而,眼前的康定却让我感到无比陌生。如今的这座城市,高楼大厦鳞次栉比,霓虹灯光闪烁耀眼,仿佛一夜之间焕然一新。街道两旁,各式各样的餐馆琳琅满目,不仅有本地特色的美食,还有云南的过桥米线、贵州的羊肉汤锅等外地风味,令人目不暇接。流浪歌手们手持吉他,站在街头巷尾,放声高歌着那些我听不懂的时下流行新曲,为这座城市增添了一抹现代的活力。再看那条折多河,已然变得水面开阔,水流汹涌澎湃,奔腾咆哮着穿城而过,声势浩大,吼声震天,完全盖过了昔日那轻柔的溜溜声。

康定城的巨大变化,真是令人惊叹不已!这座城市的蜕变,不仅仅是外在风貌的改变,更是内在气质的提升,它以一种全新的姿态,迎接着每一位到来的游客。

康定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变得让人几乎无法辨认出它昔日的模样。然而,那独特的溜溜韵味,仿佛依旧在这座城市的每一条大街小巷中缓缓流淌,在高原清新的空气中四处弥漫。当我漫步转过一条相对僻静的背街时,耳边传来一阵熟悉的歌声。几位年迈的老人正站在小广场的中央,用他们那饱含深情的藏语嗓音,放声高唱着那首脍炙人口的《康定情歌》。尽管我无法听懂他们口中吟唱的具体歌词,但对于那悠扬动听的旋律,我却感到无比的熟悉和亲切。伴随着这古老而深情的歌声,我内心深处忽然涌起一种强烈的感悟:尽管康定城的轮廓与风貌历经巨变,其内在的独特灵魂与深厚文化底蕴依旧完好无损,熠熠生辉,未曾消逝。

我深深地爱着那首脍炙人口的《康定情歌》,但相较于那悠扬的旧曲,我更加热爱如今这个焕然一新的康定。不可否认,那古老的旋律确实动人心弦,然而,在这崭新的时代洪流中,新康定以其独特的歌声与风貌,散发着迷人的魅力,令人倾心不已。山河在岁月的洗礼中不断变迁,人事在时光的流转中更迭交替,这一切本是自然界的恒常规律,我们又何必执着于对往昔的无限追忆呢?且看这座被誉为康定溜溜的城,新崛起的高楼与巍峨的雪山交相辉映,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在这里和谐交融,展现出一幅别具一格的生机勃勃的画卷。须知,传统非僵死之标本,而是生生不息之活水;活水理应顺应时代潮流,奔腾向前,汇入充满希望之未来。

四十年的光阴流转,仿佛只是眨眼之间,康定这座城市早已脱去了昔日的旧貌,换上了崭新的容颜。而我自己,也不再是那个意气风发的青年,岁月的痕迹悄然爬上了眉梢。然而,令人欣慰的是,无论是这座城市还是我,都没有在时光的长河中停滞不前。康定市在岁月的洗礼下,如同拔节的竹子般不断向上生长,高楼林立,街道繁华,展现出勃勃生机。而人,则在岁月的沉淀中,如同深埋土壤的树根,不断汲取养分,积累智慧,逐渐变得成熟稳重。我们都在时间的洪流中找到了各自新的定位和方向,这样的变化,无疑是令人欣喜和满足的。

跑马山依旧屹立在那里,静静地守望着这片土地;康定城也依然矗立在那里,承载着岁月的沧桑与繁华;而那动人的情歌,也依旧在空气中飘荡,诉说着不变的情感。只要那山不老,城不衰,歌不歇,人们的心灵便青春永驻,恍若时光静好,岁月无痕,悄然间,在他们身上难觅沧桑之迹。

 

已经有 0 条评论
最新评论

版权所有:西南作家网

国家工业信息化部备案/许可证:ICP备18010760号    贵公网安备52010202002708号

合作支持单位:贵州省青年文学研究会  四川省文学艺术发展促进会  云南省高原文学研究会  重庆市巴蜀文化研究中心

投稿邮箱:guizhouzuojia@126.com      QQ1群:598539260(已满)    QQ2群:1042303485

您是本网站第 190687736 位访客      技术支持:HangBlog(renxuehang@fox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