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值长假,逃离案牍劳形,驱车驶向乡村,把自己沉浸在青山绿水中,停车步行在山野间,惊喜地发现许久未见的柴门之景。柴门静默谦顺,门里青瓦白墙,门外曲径花香,一里一外相照应,绘就一幅明媚柔软的田园画。
记忆中,姥姥家的柴门两边是矮矮的土墙,土墙一侧晒着南瓜、红薯、土豆,另一侧摆着茉莉花、三七叶,纯净幽芳的茉莉香沁人心脾,让整个院子都浸在馨香中。柴门“吱呀吱呀”地唱着轻柔的歌,将日子唱得怡然悠远……夕阳西下,香喷喷的农家酱拌上热腾腾的茄子、土豆,爽口的“一卤盐儿”黄瓜咸菜,又黏又甜的玉米,晚餐简单而温馨,左邻右舍拉家常、话桑麻,莫说农家腊酒浑,那是流淌在柴门人家骨血里的淳朴。
柴门小院四季如诗。暖春,桃花灼灼映朝阳,与人面相映红,引得戏蝶时时舞;盛夏,蝉鸣声声照月华,孩子们轻扑流萤,嬉笑声惊飞了枝上鹊;深秋,果香阵阵伴夕曛,西风不销魂,信手为院子涂抹或金或红的色彩;寒冬,碎琼纷纷舞薄暮,柴门里闻得犬吠,等待风雪夜归来的人。
童年已走远,记忆已褪色,生活日夜兼程,柴门慢慢老去,但门中一饭一粥,一丝一缕,一呼一吸皆是闲适安逸,穿过城市的水泥钢筋,依然看得见充满韵味与诗意的柴门,“倚仗柴门外,临风听暮蝉”是王维的悠闲,“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叶绍翁的期待,“柴门寂寂黍饭馨,山家烟火春雨晴”是贯休的喜悦,“梅花落尽青山远,深掩柴门过一春”是何应龙的自强……惠风掀起时间了的帘幕,光阴在柴门上轻轻跨越,与人生的各种际遇杂糅,我们马不停蹄地向前狂奔,又频频回首留恋往昔,柴门便成了美好旧时光的符号,也是无处排遣的乡愁。
篱落疏疏,柴门轻掩,弥漫着沧桑的告白。小扣历经风霜雨雪的柴门,它仍旧满身宽厚善良、温暖亲切,深情地守候着它面前的每一步踯躅或坚定,将爱与幸福悉数包容。
作者简介:
徐剑,女,1991年出生于抚顺市,为抚顺市作家协会会员、辽宁省作家协会会员,兼职某小学课外辅导,专职在抚顺市东洲区住建局工作。
自小喜爱读书、写作,尤其喜爱古诗词、满族文学、满族风俗。在《抚顺晚报》、《抚顺文艺》、《辽宁职工报》、《吉林日报》等报纸、杂志发表作品,参加“抚顺街巷记忆” 、“抚顺老地方”等征文活动,作品有幸刊登,并被相关报纸聘请专栏作者等。
坚信“心中无限事,俱付笔下功”,坚持“以手写心,以梦为马”!
版权所有:西南作家网
国家工业信息化部备案/许可证:黔ICP备18010760号 贵公网安备52010202002708号
合作支持单位:贵州省青年文学研究会 四川省文学艺术发展促进会 云南省高原文学研究会 重庆市巴蜀文化研究中心
投稿邮箱:guizhouzuojia@126.com QQ1群:598539260(已满) QQ2群:10423034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