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西南作家网:www.xnzjw.cn
西南作家网: >> 原创作品 >> 散文 >> 正文

铁律与清风
信息来源:本站发布    作者:签约作家 佘思良    阅读次数:6109    发布时间:2025-09-21

历史是一面镜子,照见过去,也映照现在。七十年前那两声枪响,至今仍在华夏大地上回荡,如黄钟大吕,警示着后来者。刘青山、张子善伏法之时,或许未曾想到,他们的名字会成为一种象征,一种关于权力与欲望、廉洁与腐败的永恒寓言。

那时的天津,春寒料峭。两个曾经在枪林弹雨中出生入死的革命者,却在和平年代的糖衣炮弹前败下阵来。他们贪污挪用公款达一百七十一亿六千二百七十二万元(旧币),相当于现今人民币一百七十余万元。数字背后,是百姓的血汗,是新生共和国的元气。毛泽东主席面对老战友的求情,只说了八个字:正因为他们两人的地位高,功劳大,影响大,所以才要下决心处决他们。这话语如金石掷地,铮铮有声,至今读来仍令人肃然。

在我脑海中浮现的,是那个令人肃然起敬的公审大会的场景:在那宽敞的会场里,台下聚集了无数的民众,他们的面孔上写满了期待和好奇,而台上站着的两个人,他们的脸色苍白如纸,面如死灰。这两个人,曾经是战斗中的英雄,他们是否还记得在太行山上点燃的烽火,是否还能回忆起那些他们带领着民工们支援前线的艰苦岁月?从曾经的荣耀到现在的落魄,从战斗英雄到阶下囚徒,他们走过的这条路,既让人感到糊涂,又让人觉得彻底。当子弹最终穿透他们胸膛的那一刻,他们是否能够理解,这并非是领袖的无情,而是历史的有情——它以最严厉的方式,为这个新生的共和国立下了不可逾越的规矩。

在当今这个快速发展的时代,反腐倡廉的旗帜依旧被高高举起,迎风飘扬。习近平总书记曾经明确指出:如果我们不去惩治那些成百上千的腐败分子,那么我们就会失去十三亿中国人民的信任和支持。这句话所表达的坚定立场和决心,与七十年前的那八个字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虽然时间跨越了七十年,但不同时代的领导人都展现出了同样的决心;虽然语境不同,但他们都表现出了同样的担当和责任感。从打虎拍蝇行动的开展,到猎狐天网行动的实施,从中央巡视制度的建立到监察体制改革的深入推进,反腐利剑所向披靡,无论腐败分子逃到哪里,都无法逃脱正义的制裁。

在我曾经访问过的一个偏远的山村,我目睹了一个令人印象深刻的场景:新上任的村支书将用于扶贫的资金一笔笔地详细公示在一块黑板上。阳光透过树梢,斑驳地照在黑板上,使得那些用粉笔书写的数字和文字闪烁着耀眼的光芒。村民们聚集在黑板周围,他们的眼神中充满了期待和希望,仿佛那阳光下的粉笔字不仅照亮了黑板,也照亮了他们的心灵。这种目光,让我想起了七十年前,当百姓们听到那些贪污犯被绳之以法时,他们眼中流露出的那份坚定和欣慰。廉洁,这个概念,从来都不是什么高深莫测的理论,它其实就体现在这些简单而微小的行动之中——一份清晰可见的账目,一颗纯净无暇的心。

腐败现象就像那些悄无声息的蛀虫,它们总是从组织或机构的内部开始侵蚀,逐渐破坏其健康和稳定。以刘青山为例,他对于韭菜饺子情有独钟,却偏要使用昂贵的香油来调制饺子馅;张子善则对穿着有着极高的要求,非得穿上进口的呢子大衣才觉得体面。这种从简朴到奢侈的转变,一旦开始,就很难再停下来。奢侈的欲望一旦被释放,就像洪水冲破堤坝一样,一发不可收拾。观察那些已经落马的官员,我们不难发现,很多人都是从接受一条烟、一瓶酒这样的小恩小惠开始,最终却一步步滑向了道德和法律的深渊。在某位落马贪官的忏悔录中,他这样描述自己的堕落过程:第一次收钱的时候,我的手是颤抖的;但到了后来,连心跳都感觉不到了。这种从紧张到麻木的转变,正是一个人性被逐渐腐蚀的过程。

廉洁文化宛如春日的细雨,悄无声息地滋润着每一寸土地。在杭州,我们可以看到于谦祠,而在北京,海瑞墓的存在让我们感受到了历史上的清官精神,这些精神穿越了时间的长河,至今仍然显得生动而充满活力。我亲眼目睹了小学生队伍整齐地抚摸着刻有字的石碑,新婚夫妇选择在廉政教育基地拍摄他们的婚纱照,以此来表达他们对廉洁生活的向往和尊重。社区中的清风茶馆也挂满了廉政格言,这些格言如同智慧的灯塔,指引着人们前行的方向。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细节,实际上如同夜空中闪烁的繁星,共同照亮了反腐倡廉的民间星空,让廉洁之光在社会的每个角落闪耀。

法律的威严如同坚硬的钢铁,而纪律则如同坚固的钢架。从《监察法》的正式颁布到《政务处分法》的严格执行,制度的框架被编织得越来越严密,越来越难以突破。在某地,一位即将退休的局长在被调查时痛哭流涕,悔恨地说:如果早知道会有今天,当初又何必做出那些错误的选择呢?然而,人生没有重来的机会,纪律的执行是不讲任何情面的。这不禁让我回想起历史上的一个相似场景,那就是刘青山在临刑前的忏悔:请把我作为一个反面教材,处理我吧……”这种迟到的觉悟,尽管令人同情,但终究无法逃避法律的制裁和威严。

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它能够照亮每一个角落,让那些隐藏在暗处的腐败无处遁形。政务公开、财产申报、重大事项报告等措施,都是为了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确保权力的透明度。当权力在公众的监督下行使时,任何阴影都将无处藏身。在某市,政府创新性地推行了电视问政的形式,让局长们直接面对镜头,接受来自公众的质询。在这样的场合,有的局长可能会汗流浃背,显得紧张不安,而有的则能够对答如流,展现出自信和从容。通过这样的方式,普通百姓无需走出家门,就能坐在家中亲眼目睹权力的运作方式。这种前所未有的透明度,使得那些曾经在暗处滋生的潜规则失去了它们生存的土壤,从而有效地遏制了腐败现象的发生。

家风与政风紧密相连,不可分割。以张子善为例,他的贪污行为中,有相当大的一部分资金被他用于个人的享乐生活。在当今社会,我们不难发现,许多腐败案件背后,往往存在着全家腐”“夫妻档的现象。例如,一位已经落马的官员的妻子,在监狱中痛哭流涕地忏悔说:是我们把丈夫推向了不归路……”这番话深刻地揭示了家庭风气对个人行为的影响。与此同时,我们也可以看到正面的例子,如焦裕禄的女儿,她坚守着父亲的路,继续为人民服务;杨善洲的家人也从不利用领导的名义为自己谋取私利。这些正面的家风,展现了家庭成员的正直和清廉。因此,可以明确地说,如果一个家庭的风气正直,那么这个家庭成员所在的政治环境也会相对清明;反之,如果家庭风气不正,那么家庭成员所在的政治环境也容易滋生腐败,最终招致祸患。

回顾过去的七十年,我们深刻认识到反腐倡廉的征程是永无止境的。从毛泽东时代的坚定起步,到习近平时代的全面深化,每一个时期都有其特定的历史任务和挑战,但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始终如一,坚定不移。那两声枪响,象征着历史上的重要时刻,它们穿越时空的界限,成为了长鸣的警钟,提醒着我们权力必须属于人民,绝不能私有化。权力姓公不姓私,这是我们必须坚守的原则。当官和发财是两条截然不同的道路,我们不能混淆。在当今时代,反腐败斗争的力度之大、涉及范围之广、制度建设之严密,都是前所未有的。然而,无论反腐的形式和内容如何变化,其核心宗旨始终未变——那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确保党和国家的清正廉洁,保障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正如秋瑾在她的诗中所言:一腔热血勤珍重,洒去犹能化碧涛。廉洁自律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刘青山等人的牺牲,他们的鲜血已经深深渗入这片土地,成为历史的印记。而今,在新时代的征程上,无数的党员干部正以他们的清廉正气,汇聚成一股股清澈的波涛,这波涛,如同新时代的碧波荡漾,映照着共产党人的赤子之心,承载着民族复兴的巍巍巨轮,激励着我们不断前行。

铁律无情,清风有意。在我们这个时代的长河中,反腐斗争是一场没有休止符的持久战,而倡导廉洁自律则是一场永远进行中的伟大事业。当我们站在新的历史方位,回望过去,会深刻地感受到,那两声震撼人心的枪响与今天席卷而来的反腐风暴,恰似黄河九曲,无论经历多少曲折与迂回,最终都将奔腾不息地流向东方——这一切都是为了实现海晏河清的美好愿景,为了维护一个朗朗乾坤的公正世界。

反腐,不是抓到了多少贪官,还得需要有枪声。

 

已经有 0 条评论
最新评论

版权所有:西南作家网

国家工业信息化部备案/许可证:ICP备18010760号    贵公网安备52010202002708号

合作支持单位:贵州省青年文学研究会  四川省文学艺术发展促进会  云南省高原文学研究会  重庆市巴蜀文化研究中心

投稿邮箱:guizhouzuojia@126.com      QQ1群:598539260(已满)    QQ2群:1042303485

您是本网站第 193809856 位访客      技术支持:HangBlog(renxuehang@fox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