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西南作家网:www.xnzjw.cn
西南作家网: >> 原创作品 >> 中篇 >> 正文

小说连载:《挖 坑》第1集
信息来源:本站发布    作者:没眼泪的河    阅读次数:5857    发布时间:2025-09-22

2016年中秋过后,在每月定期走访贫困户的前一天,领导到省外交流学习去了,我替他到牛岭村走访他包保的贫困户。

领导包有四户人家,都住坎坝镇的牛岭村。那天,天气特别炎热,我们一行五人从县城驾车出发,三十几公里、一个多小时的车程就到了村里。在村中,我们找了一户院坝较为宽敞的人家停好车,顶着烈日,走访各自包保的人家。在车上,我仔细看了领导包保的贫困户家的资料,特别向同事们请教走访遇到困难时的一些应变策略。下车后,我在头脑中整理了一下走访路线,便提着黑色的公文包开始走李家串王家的了。

前面三户人家,两户是二层钢筋水泥楼房,外面挂有空调,院子里停有小轿车;另一户也是钢筋水泥楼房,没空调但院子里也停了一辆小轿车。走访都非常顺利,都非常热情,对领导和我的工作也特别满意,最后一户却遇到了一些困难。这户人家是个孤独老人,姓刘,七十九岁,无儿无女,一个人住在破旧的老屋里,认识他的人都称呼他老刘,全寨刘姓的人都叫他老祖公

老屋前,看着满院子七零八落的鸡粪,我犹豫了好一会儿,还是小心翼翼敲开了老人的破旧木门。在门开的那一瞬间,一股难闻的鸡粪味从昏暗的屋子里冲了出来。老人从门缝中伸出头来,脸色有些难看,眯缝着眼问我:你来我家有啥子事?我小心翼翼地回答:老人家,我是领导派来看望您的,他到外地学习去了,您有什么困难可以直接告诉我,看我能不能帮到您?”老人上下打量了我一翻,见我腿脚有些不便(我从小得了一怪病,左腿正常,右脚要短一些),转身抬了一条板凳从屋子里走了出来,将它放在院坝边的香樟树下,指着板凳对我说:坐嘛!”我看了看那条快散架的板凳,面板上还牢牢粘着几块还没完全风干的鸡粪,心里有些不快,但我还是没有完全表露在脸上。说真的,在那样的环境我真的一分钟都不想呆下去,为了提升满意度,我只能忍了又忍,咬了咬牙,从包里掏出纸巾擦了又擦,过了好一会儿,我才歪着屁股小心翼翼坐在板凳的边沿上,那条健康的左腿牢牢支撑着我的上半身。

老人先是大骂领导了一通,等他骂得差不多后,我从他的神色中感到:他不是太反感我,于是,我试着和他聊了起来。他猛抽了一口旱烟,看着西山头上空的太阳讲了起来:

年轻时他娶有了两个婆娘。第一个婆娘长得乖,也很勤快,那时因他脾气不好,漂亮婆娘被他打跑了。二十几年过去,他好不容易又找了一个,这个也很漂亮,好吃懒做,也被他打跑了。再后来,就再也找不到婆娘了,一个人过,说话的人都没有,太孤独了,难受得很。

听完老人的故事,我假装非常同情他,身子朝前靠了靠,又小心翼翼地问他:您差吃吗老人回答:不差,每个月政府都会派人送来大米、油、盐,还有猪肉。我又问:差钱用吗?他回答我:每个月政府发有低保养老金,一个人零花钱够用了。我又问他:你对政府和我们工作队满意吗?他回答我:到满意不满意的。我心想:你有吃有喝的还对政府不满意,我们要怎么做你才满意呢?我按捺住心中的不快,挤了一个难看的笑又问他:那我们怎么做您才满意呢?老人看了看我身边的黑色公文包在秋阳中闪着光,嘴巴轻轻动了下,想说什么但他什么也没说出来。看样子,他还是有些不信任我,对我有所防备。

我从不抽烟,但进村前,其他几个同事告诉我,进村第一件事,不管你抽不抽烟,都一定要记得买一包香烟带在身上。美其名曰:烟搭桥,酒开路。我打开公文包,拿出香烟,撕开塑料封签,抽了一根香烟笨拙地递到他面前,老人家,抽根烟。老人接过烟,我连忙给他点上,然后又将烟盒里剩下的烟和打火机一起塞到手中,又拍了拍他的手,说:老人家,慢慢抽。他假装推了几下,笑着看了我几眼就揣进了口袋。

我起身看了看老人住的老屋和满院坝的鸡粪,继续压制心中的不快。老屋的房檐下挂着百十来个刚收获的玉米棒子,金灿灿的。我转身笑着说:老人家,您好勤快哟,都年纪那么大了,还种了这么多苞谷。说完,我还向他伸了伸大拇指。这有什么嘛,你不能什么都靠政府啥?他抽了一口烟笑着对我说,我们村里还有些大懒X,好吃懒做的,白天晚上就知道向政府要,向村委会要,从不干活。你看,我种的这些苞谷拿来喂鸡,鸡生蛋了自己得吃,吃不完的还可卖成钱。”“真没想到,老人家,您真会精打细算,我得向您学习学习!我假装笑得开心,心里的不快并没有完全消失。

其实,在来的路上,其他同事告诉过我,说这个老人是全村最难缠的,属于典型的刺头。走访前,我想得最多的是用哪种方式、什么话和他交流相处更好些。

 

已经有 0 条评论
最新评论

版权所有:西南作家网

国家工业信息化部备案/许可证:ICP备18010760号    贵公网安备52010202002708号

合作支持单位:贵州省青年文学研究会  四川省文学艺术发展促进会  云南省高原文学研究会  重庆市巴蜀文化研究中心

投稿邮箱:guizhouzuojia@126.com      QQ1群:598539260(已满)    QQ2群:1042303485

您是本网站第 192978005 位访客      技术支持:HangBlog(renxuehang@fox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