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西南作家网:www.xnzjw.cn
西南作家网: >> 原创作品 >> 中篇 >> 正文

中篇小说《西门豹治邺》 之 第四章:治水之谋
信息来源:本站发布    作者:签约作家 佘思良    阅读次数:1679    发布时间:2025-10-19

在彻底破除河伯娶妇这一残害百姓的陋习后,西门豹并未就此止步。经过连日来的深入思考与反复推敲,这位心系黎民的县令逐渐认识到:仅仅破除迷信陋习还远远不够,要让邺城百姓真正摆脱贫困的泥淖,必须从根源入手,彻底根治肆虐已久的水患问题,大规模兴修水利设施才是治本之策。为此,西门豹立即召集县衙主要官员和各路水利专家,组成了一支精干的考察队伍。在春寒料峭的二月,他亲自带队,率领这群人沿着蜿蜒曲折的漳河两岸,展开了为期数日的细致考察。

他们披星戴月,跋山涉水,走遍了漳河沿岸的每一寸土地。通过实地走访和详细勘察,西门豹发现漳河的水性极为乖戾多变:在枯水期时,河水平缓如温顺的绵羊,几乎难以满足两岸农田的灌溉需求;而一到雨季,河水便立刻翻脸,像脱缰的野马般奔腾咆哮,冲毁堤岸,淹没庄稼。更令人痛心的是,由于缺乏完善的水利设施,两岸大片原本肥沃的良田常年处于缺水状态,土地干涸龟裂,庄稼枯萎凋零,百姓们面黄肌瘦,生活困顿不堪。这一切都让西门豹更加坚定了兴修水利、造福百姓的决心。

回到县衙后,西门豹不敢稍作停歇,立即命人敲响堂鼓,将县内最有经验的水利工匠和德高望重的老农悉数召来。这些被召集的人中,既有世代以水利为业的工匠世家,也有耕作数十载的田间老把式。众人齐聚一堂,共同商讨根治漳河水患的良方。

其中一位年过七旬、白发苍苍的老工匠拄着饱经风霜的枣木拐杖,颤巍巍地进言道:大人明鉴,老夫在漳河边生活了一辈子,眼见这水患由来已久,每逢雨季便泛滥成灾。若要彻底解决,依老朽之见,非得开凿水渠不可,将河水引入农田灌溉。只是……”

老人说到这里,面露难色,这工程规模实在庞大,既要丈量地势,又要调度民夫,再加上物料耗费,恐怕难以在短期内完成啊。

西门豹听闻老者的话语,面色顿时变得更加严肃庄重。他缓缓地点头,目光坚定地回应道:老人家方才所言,字字珠玑,句句在理。本官身为邺城父母官,日夜忧心百姓疾苦,每每想到乡亲们因水患而背井离乡、流离失所的凄惨景象,想到肥沃良田颗粒无收的荒凉场景,便辗转反侧,寝食难安。这些时日来,本官反复思量,深知治水之事艰难重重,但为了邺城数万百姓的福祉安康,纵使前方有千难万险、万般阻碍,本官也定当披荆斩棘,一一克服。

说罢,西门豹环视厅内众人,目光诚恳而殷切地询问道:在座诸位都是邺城德高望重之士,见多识广,不知可有什么具体可行的治水良策?本官在此洗耳恭听,诸位但说无妨,若有良方妙计,本官定当虚心采纳。

这时,一位满脸皱纹、双手布满老茧的老农上前补充道:大人,漳河地形复杂多变,需要在不同河段开凿多条水渠,才能实现有效分流,让更多农田得到灌溉。只是这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支持,恐怕……”

西门豹端坐堂上,眉头紧锁,双手交叉置于案前,陷入了深深的思考。经过长时间的权衡利弊,他终于抬起头来,目光坚定地环视众人,斩钉截铁地说道:关于人力方面,本官决定发动全县百姓共同参与这项利国利民的工程。我们将采取轮换制,确保每家每户都能合理分担。至于物力方面,本官承诺一定会精打细算,每一分钱、每一粒粮食都会用在刀刃上,绝不允许任何浪费。

然而,当西门豹正式在县衙门口张贴告示,宣布要开凿十二条水渠引水灌田的宏伟计划时,却出乎意料地遭到了许多百姓的强烈抵触。

消息传开后,县衙门前很快就聚集了大批忧心忡忡的百姓。他们三五成群地聚在一起,七嘴八舌地议论着:这工程规模如此浩大,光是想想就让人害怕。

我们这些农民每天天不亮就起来干活,一直忙到天黑才能休息,长年累月地弯腰种地,腰都已经累得直不起来了,身上没一处不疼的。可官府现在还要征调我们去服劳役,这不是存心要我们的命吗?

说得太对了!人群中顿时响起了此起彼伏的附和声,这七月的大太阳毒得很,天气热得像蒸笼似的,在田里干活都受不了,更别说去修什么水渠了!

人们一边擦着汗,一边不停地摇头叹气,有的干脆蹲在地上抹眼泪,场面一片愁云惨淡。

最要命的是,现在正是农忙时节,要是耽误了农时,没赶上播种,明年田里打不出粮食,我们一家老小可怎么活啊?这不是要饿死我们吗?一个满脸皱纹的老农捶着酸痛的后腰,声音里带着深深的无奈和愤怒。

面对百姓的疑虑与担忧,西门豹并未选择在府衙中等候,而是亲自来到田间地头,走到人群中。他环顾四周,看着一张张饱经风霜的面孔,语重心长地解释道:父老乡亲们,我深知眼下正值农闲时节,本该让大家好好休养,如今却要召集大家修筑水渠,确实会让大家辛苦一些。

说到这里,西门豹顿了顿,目光变得更加恳切:但请大家仔细想想,一旦水渠修成,我们的农田就能得到充足灌溉,再也不用看老天爷的脸色吃饭了。年年都能获得好收成,家家户户的粮仓都能装满。这不仅关系到我们这一代人的温饱生计,更是造福子孙后代的大事啊!等到那时,我们的孩子、孙子们都会感谢今天大家的付出。

然而,尽管西门豹言辞恳切,仍有不少百姓心存疑虑。人群中不时传来窃窃私语,一些胆大的甚至当着西门豹的面嘀咕道:这西门大人刚破了河伯娶妇的陋习,现在又要大兴土木、兴修水利,谁知道葫芦里卖的什么药?恐怕又是变着法子来折腾咱们这些老百姓。

更有几个上了年纪的老者,在茶余饭后围坐在村口的老槐树下,一边抽着旱烟,一边摇头叹气:这些当官的啊,表面说得天花乱坠,实际上都是一个样,净想着法子来盘剥咱们这些穷苦百姓。修水渠?保不齐又是为了多收赋税。

面对这些误解与非议,西门豹既没有动怒斥责,也没有气馁退缩。他心中明镜似的:要让这些饱受官府欺压的百姓真正理解并支持这项工程,光靠口头解释是远远不够的。必须用实实在在的行动和看得见的成效来证明自己的诚意。

想到这里,西门豹暗自下定决心:一定要亲力亲为,带领百姓们把这项惠及民生的工程按期保质完成,让每一个参与建设的百姓都能亲眼看到改变,亲手触摸到成果,切身体会到实惠。唯有如此,才能真正消除大家的疑虑,赢得百姓的信任。

 

 

已经有 0 条评论
最新评论

版权所有:西南作家网

国家工业信息化部备案/许可证:ICP备18010760号    贵公网安备52010202002708号

合作支持单位:贵州省青年文学研究会  四川省文学艺术发展促进会  云南省高原文学研究会  重庆市巴蜀文化研究中心

投稿邮箱:guizhouzuojia@126.com      QQ1群:598539260(已满)    QQ2群:1042303485

您是本网站第 194431787 位访客      技术支持:HangBlog(renxuehang@fox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