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西南作家网:www.xnzjw.cn
西南作家网: >> 原创作品 >> 中篇 >> 正文

中篇小说《西门豹治邺》 之 第六章:渠成福至
信息来源:本站发布    作者:签约作家 佘思良    阅读次数:7523    发布时间:2025-10-21

经过长达数月的艰苦奋斗和不懈努力,十二条纵横交错的水渠终于全部开凿完成。清澈的漳河水宛如银色的绸带,顺着新修建的水渠缓缓流入广袤的农田,滋润着干涸已久的土地。饱受旱灾之苦的百姓们纷纷涌向田间地头,望着汩汩流淌的河水,眼中闪烁着喜悦的泪光,脸上写满了对西门豹县令的感激之情。

当盛夏时节来临,邺城迎来了数年来最为丰硕的第一茬庄稼收获。田野间金黄的麦浪此起彼伏,在微风的吹拂下翻滚如潮。百姓们背着沉甸甸的粮食从田间归来,每个人脸上都洋溢着发自内心的幸福笑容。村里到处都能听到欢声笑语,孩童们在稻谷堆旁追逐嬉戏,整个邺城都沉浸在丰收的喜悦之中。

一位须发皆白的老者捧着自己收获的新鲜粮食,步履蹒跚地来到县衙。他激动地跪倒在西门豹面前,声音颤抖地说:大人啊,多亏了您的英明决策!要不是您力排众议,坚持带领我们开凿这些水渠,哪有今年这般丰收的好光景啊。我们当初还误解您的良苦用心,现在想来实在是羞愧难当。

说着,老者的眼中不禁流下感激的泪水。

西门豹见状连忙快步上前,伸手搀扶起跪倒在地的老者,面容慈祥地劝慰道:老人家您这是何必行此大礼,快快请起。本官身为朝廷命官,治理一方水土本就是职责所在。能为邺城百姓排忧解难,让他们得以安居乐业,不再为温饱发愁,这些都是本官应该做的事情。看到农人们脸上重现笑容,孩子们能吃饱穿暖,本官心中便觉得一切都值得了。

这项历时数月的水利工程终于圆满完工,它给邺城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原本干涸龟裂的田地如今处处可见清泉流淌,贫瘠的土地变得肥沃丰饶。田间地头的庄稼长势喜人,金黄的麦穗沉甸甸地低垂着头,农民们的收成比往年翻了好几番。家家户户的粮仓都堆满了丰收的粮食,再也看不到饥肠辘辘的百姓了。

城中的集市也比往日热闹百倍,街道两侧的商铺鳞次栉比,叫卖声、讨价还价声此起彼伏,充满了生机与活力。西门豹又适时地颁布政令,鼓励百姓发展手工业和商贸往来。在他的大力支持下,城内新建了许多纺织、制陶、打铁等各类作坊,各地的商队也纷纷慕名而来。

昔日萧条冷清的邺城如今焕然一新,街道上人来人往,店铺里生意兴隆,处处洋溢着欢乐祥和的气氛,呈现出一派国泰民安的盛世景象。

在治理邺城的过程中,西门豹不仅着力于整顿吏治、发展经济,还特别注重教育和文化事业的振兴。他深刻认识到,一个地区的长治久安不能仅靠政令法规,更需要从教化民众、提升文化素养做起。为此,他大力兴办官学,从各地重金聘请饱学之士来担任教习,系统地教导城中孩童研读典籍、习字明理。这些先生们不仅传授文化知识,更注重培育学生们的道德品行,将仁义礼智信等儒家伦理融入到日常教学中。

教育乃兴国之本,更是强城之基,只有让孩子们获得真才实学、掌握安身立命的本领,明白为人处世的道理,懂得仁义礼智信的真谛,邺城才能真正拥有繁荣昌盛的美好未来。西门豹常常语重心长地对主簿李贤这样说道,那沉稳有力的声音中既包含着对人才培养的殷切期望,又透露出他作为一方父母官的深厚责任感。

在西门豹的大力倡导和身体力行下,邺城官学逐渐完善,私塾日益增多,尊师重道、勤学上进的良好社会风气如春风般吹遍了整个邺城的大街小巷。

经过十余年的苦心经营和精心治理,当西门豹再次漫步在邺城的街巷时,眼前的景象已与当年判若两地:从各处学堂传来的朗朗读书声此起彼伏,清脆悦耳;街道整洁有序,商铺鳞次栉比;百姓们脸上洋溢着安居乐业的满足神情,步履从容自信。

见此情景,西门豹不禁驻足良久,内心百感交集,既欣慰又自豪。他深知,自己当初力排众议推行教化、兴办教育的决策是何等英明正确——曾经饱受水患侵袭和战乱摧残的邺城,如今不仅彻底摆脱了贫困落后的面貌,更一跃成为魏国境内文化昌盛、经济繁荣的典范之邑,远近闻名,商贾云集。

这段呕心沥血治理邺城的经历,必将成为他仕途生涯中最值得骄傲的辉煌成就,也是他人生历程中最为珍贵的记忆篇章,如同夜空中最璀璨的星辰,永远闪耀在他心头。

 

已经有 0 条评论
最新评论

版权所有:西南作家网

国家工业信息化部备案/许可证:ICP备18010760号    贵公网安备52010202002708号

合作支持单位:贵州省青年文学研究会  四川省文学艺术发展促进会  云南省高原文学研究会  重庆市巴蜀文化研究中心

投稿邮箱:guizhouzuojia@126.com      QQ1群:598539260(已满)    QQ2群:1042303485

您是本网站第 194645624 位访客      技术支持:HangBlog(renxuehang@fox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