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西南作家网:www.xnzjw.cn
西南作家网: >> 原创作品 >> 散文 >> 正文

探寻红色足迹 展望长期新篇
信息来源:本站发布    作者:贵州赤水 汪洪林    阅读次数:1657    发布时间:2025-11-06

20251023日,霜降。秋阳破雾,金桂溢香,正是登高怀古、踏访山河的好时节。我们赤水市老促会、赤水市委办公室退休支部的老党员们,迎着晨曦的暖意,精神矍铄地登上中巴车,向着赤水东部的长期镇进发。此行,是为追寻红九军团的长征足迹,重温四渡赤水的烽火岁月,亲眼看一看渝赤叙高速的建设热潮,触摸长期这座老乡镇的时代新颜。

车行伊始,赤长公路白云乡花土段因塌方施工封路,我们便绕行平滩村的通村公路。山路蜿蜒,却让窗外的田畴竹影更显真切。待转入马合公路,长期镇的轮廓渐次清晰——箭滩红军战斗遗址、红军纪念碑、战斗遗址研学室、红军渡口等,这些散落山间的红色印记,如同时光的坐标,静静等候着我们,要将九十年前的壮烈往事细细铺陈。

19351月,中央红军告别遵义,兵分三路向北疾行。中革军委一纸《关于渡江的作战计划》,勾勒出经川南转入新地域,协同四方面军反攻的战略蓝图。25日,红九军团归入右路纵队,在罗炳辉、蔡树藩、黄火青等将领率领下,经程寨、石堡寺直取官渡;次日,红九军团沿习水河岸向合江推进,行至箭滩时,与川军徐国宣部狭路相逢。河谷狭窄,枪声震谷,罗炳辉亲临前线督战,红军将士浴血反击,打退敌军数次冲锋,激战竟日。终因敌援蜂拥而至,为保全有生力量,军团将士冒雨顶寒,连夜架浮桥渡过习水河,翻二郎坝大山,于27日抵达古葫(葫市)。随后,经大金沙从陛诏渡赤水河,在穿风坳一线阻击复兴追来的川军,成为四渡赤水战役中不可或缺的力量,在四渡赤水的宏大棋局中写下了铁血一笔。

伫立箭滩红军渡口,习水河清澈见底,潺潺水声似在低语。恍惚间,土城四渡赤水纪念馆中的景象重现眼前:竹筏上的战士以草鞋丈量生死,绑腿间捆扎着不灭的信仰;褪色的军旗、生锈的马灯,默默诉说着三万红军突破四十万敌军围堵的奇迹。指尖轻触玻璃柜中留存的草鞋,粗粝的麻绳仿佛还带着战士的体温——那些无名英烈的骨血,早已融入河底泥沙,却沉淀出民族精神的河床,滋养着代代后人。

走进箭滩战斗遗址研学室的老木屋,斑驳土墙承载着岁月的重量。墙上悬挂的《红九军团箭滩战役记》与《心灯的故事》《铜圆填满卜主心》等文献与故事,字里行间皆是烽火中的赤诚与温情。整齐的桌凳前,仿佛仍能看见红军指挥员凝神分析战况、从容部署战斗的身影。聆听长期镇党委书记胡群细说当年战事,那些英勇无畏的冲锋、鱼水相依的情谊,在场的老党员们认真聆听、仔细阅读,红军将士的英勇无畏与军民鱼水深情令人动容,催人泪下。

步行至箭滩红军战斗纪念碑前,众人驻足瞻仰。碑身巍峨,红军精神,励我前行八个朱红大字遒劲有力,它既是长期镇百姓对红军功绩的敬仰,更是对后辈的殷切嘱托。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九十年烽烟散尽,但红军精神永不磨灭。我们深知,今日的岁月静好,皆源革命于先辈的牺牲奉献。作为老党员,更应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将为有牺牲多壮志的豪迈、苟利国家生死以的奉献,融入中国梦的追寻中,以坚韧不拔的信念,直面前行路上的风雨,把革命精神融入家国情怀,为民族复兴贡献余热。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我们虽已退休,但初心未改。身为共产党员,要认真践行老区精神,以爱党信党、无私奉献的品格,自强不息、开拓创新的姿态,继续发光发热;作为老促会会员,更要秉持无私奉献、勇于担当、根植于民的理念,为赤水老区的振兴发展建言献策,用实际行动诠释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精神。

从红色遗址乘车到渝赤叙高速公路樟柏岩隧道施工现场,机械的轰鸣划破山间宁静,工地上一派热火朝天。作为贵州段起点工程,这条全长5.82公里的隧道(贵州段3170米),是整条高速公路的控制性节点,其顺利进洞,标志着项目攻克了首个难关。据悉,渝赤叙高速贵州段全长54.430公里,双向四车道、设计时速100公里,途经长期、葫市、旺隆等乡镇,预计四年后通车。届时,川渝黔接合部的高速网络将更加完善,赤水东部五乡镇的交通瓶颈将彻底打破。这条快车道不仅会激活沿线旅游与资源,更将推动三省(市)交界地区从地理边缘跃升为开放前沿,为区域协调发展注入澎湃动能。

当车行至石笋场,看见习水河上的石笋大桥桥墩如巨笋破土,钢筋骨架在阳光下泛着银光,混凝土搅拌机倾泻出滚滚浆流,桥墩正节节攀升。望着这钢铁巨龙的雏形,不禁想起当年红军用麻绳捆扎的浮桥——同样是跨越天堑,昔日的血肉之躯化作今日的机械洪流,竹筏摆渡升级为天桥飞架,时代的变迁在这跨越时空的对照中,显得格外震撼。

长期镇,曾因溪流缠绕得名缠溪,后更名长期,撤区并乡时箭滩、长期、石笋三乡合并为现今的长期镇。她早已从昔日的小乡场,成长为赤水第二人口大镇、第一农业人口大镇。这些年,镇党委政府带领群众深耕乡村振兴:抓红梁种植、竹业、石斛等特色产业,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事业;完善道路、供水、通讯等基础设施,让乡村更宜居;推进两污治理、危房改造,让村容村貌焕然一新。如今的长期镇,街道宽敞、房屋靓丽、市场繁荣、民风淳朴,群众脱贫奔富,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虽有发展佳绩,但长期镇仍受地理制约,夹在官渡、长沙两镇之间,人流物流相对弱势。而渝赤叙高速公路的开工,长期镇作为东部片区五乡镇高速公路唯一的上下道口,为其发展带来了历史性机遇。长期镇党委书记胡群满怀信心地说,长期镇正站在历史与未来的交汇处,将以高速公路建设为契机,认真编制好十五五规划,做强农业产业,打造好月亮湖旅游景区和高山休闲旅游度假区,发展餐饮、民宿等配套产业,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再过几天,凤仪村百万羽蛋鸡全产业链项目就要开工,这是高速公路落地后首个上亿元投资项目,为长期镇筑巢引凤打响了头炮。我们坚信,凭借深厚的红色底蕴与交通优势,长期镇必将成为赤水东部片区的交通枢纽,一颗璀璨明珠即将在群山间绽放光彩。

回程途中,中巴车顺习水河而下。两岸翠竹摇曳,长沙镇至白云乡的河道治理工程如火如荼,农民新居在树荫间若隐若现,勾勒出新农村的靓丽画卷。雨后的习水河略显浑黄,却倒映出两个重叠的世界——一个刻满弹痕,一个布满车辙;一个用草鞋丈量信仰,一个用轮胎追逐梦想。而这条奔流不息的河流,既是红九军团战斗的见证者,更是连接过去与未来的纽带,将红军渡口与高速大道,编织成生生不息的时空经纬。

霜降已至,深秋将去,天气渐寒,但老党员们的心中暖意融融。这场兼具红色洗礼与发展观摩的旅程,让我们深受教育,满载收获。我们将带着这份感动与振奋,继续传承长征精神,弘扬老区精神,发挥余热,为赤水老区的振兴发展,为中国梦的早日实现,添砖加瓦,不负韶华,不负先烈。

   

 

 

已经有 0 条评论
最新评论

版权所有:西南作家网

国家工业信息化部备案/许可证:ICP备18010760号    贵公网安备52010202002708号

合作支持单位:贵州省青年文学研究会  四川省文学艺术发展促进会  云南省高原文学研究会  重庆市巴蜀文化研究中心

投稿邮箱:guizhouzuojia@126.com      QQ1群:598539260(已满)    QQ2群:1042303485

您是本网站第 195402092 位访客      技术支持:HangBlog(renxuehang@fox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