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西南作家网:www.xnzjw.cn
西南作家网: >> 原创作品 >> 短篇 >> 正文

求歪脱贫记
信息来源:本站发布    作者:那志奎    阅读次数:70221    发布时间:2020-11-19

 

 和平村的大和苗寨和大平苗寨依山傍水,一条清澈见底的灵水江穿流而过,两个苗寨隔河相望。大和220多户,大平300多户,村委会设在大平。和平村被誉为“杉树之乡”,村里有500多棵上百年的古杉树。良好的生态得益于村支书赵全能和村长吴通才的功劳,尤以赵全能的功劳最大。赵全能,50岁左右的年纪,因其嗓门大,又爱说笑话,人送绰号“赵大炮”。赵大炮为限制滥砍滥伐,制定了“四个一百”的村规民约。村民只可以砍杉树枝来烧火。除了建房用材外,村里的大树、小树一律不准砍。谁不经申报就砍伐树木,一经发现就罚一百块钱、一百斤米、一百斤酒、一百斤肉,处罚所得全部拿去犒劳村里的护林员。和平村“四个一百”的村规民约,经振兴县电视台报道后,变成了大同镇基层治理的一条先进经验,赵大炮也随之名声大振。

农历八月十八,正是赵大炮竖新房的大喜日子。这次他准备建造一栋三间三层,左右两侧配有耳房的木质吊脚楼。这栋楼建成后将作为和平村乡村旅游的接待点。为此,赵大炮动员儿子、儿媳,将他们在沿海打工攒下的25万元,全部拿来建造新房。“我们和平村在党和政府的大力关怀下,路修通了,小汽车开到了家门口。自来水修到了枕头边,晚上口渴了,一拧水龙头就能喝到干净的水。电视信号线、手机信号线、网线也牵来了,哪家的牛在坡上放屁,手机随手一录,发到微信群,大家都知道那是污染环境。”喝了两口酒的赵大炮提高嗓门继续说:“我们生活如此美好,最应该感谢党和政府的好政策。以前巴掌大的一块地,我们要起早贪黑追牛屁股‘吁、吁、吁’干一天才干完。现在10亩地,各种机器‘突、突、突’一下子就干完。以前,我们住的是鸡圈狗窝那样的烂房子。现在,家家户户都盖起了令城里人羡慕的别墅。以前,我们低着头过日子,现在,我们昂首跨进新时代。”在竖新房的现场,赵大炮的讲话引来了现场人群一阵阵笑声和掌声。

在四村八寨,竖新房要举行上梁仪式。在四梁八柱竖起来后,要请上梁先生穿上主人家准备好的新鞋,登上一架木梯,登一步念一段祝词,一直登到房顶。然后洒下糖果、糯米粑等食物,小孩在下面抢这些食物吃,寓意新房建成后五谷丰登、人丁兴旺。这次竖新房本来应该请吴道师来上梁的,由于吴道师年老,上不了木梯,况且他已经和儿子、儿媳搬到县城住去了。所以,赵大炮只好请求歪来上梁。吴道师和求歪的父亲杨乾坤是老庚,求歪高中辍学后整天无所事事,杨乾坤就叫求歪当吴道师的助手,在村寨之间混口饭吃,讨口酒喝。所以求歪也学会了这套上梁的本领。

 

5

农历八月十八一大早,求歪就领着姜大力、杨老条、吴老宝来到赵大炮家。混吃混喝F4组合闪亮登场,就像明星出场一样,引来现场的一阵骚动。“求歪,每次喊你做事,你都说空点倒。今天怎么有空了?是不是等这顿肉吃,已经把肚肠清洗得干干净净了?”“求歪,听说你有本本子,每一页都记录哪天有肉吃,哪天有酒喝。上梁的时候记得念给我们听听哩!”“求歪,昨天洗脚了没有?一会儿穿新鞋的时候,不要让大伙看见你五公分厚的腻哩!”现场煮饭、做菜、洗碗的一伙人,七嘴八舌地拿求歪来寻开心。“空点倒。”求歪只说一句,就一阵烟溜进赵大炮的老屋喝糊米茶去了。

糊米茶是花衣苗支系的一道特色茶。每年农历六月初六,家家户户都去山上采摘古茶树的嫩芽,洗净、晒干,用蒸笼蒸去茶叶的水分,又晒干一次,用密不透风的口袋装好。煮糊米茶的时候,先用山茶油将籼米炒到焦黄,倒入少量水,再放入事先准备好的干茶一起煮。并用两根木筷不停地搅拌,让茶和糊米两种味道融合在一起,待干茶煮烂,再倒入水,添加食盐,煮开后用碗盛好,在茶水上面,洒下少量用禾糯做成的炒米。这样糊米茶就大功告成了。在四村八寨,每逢结婚、小孩打三朝、竖新屋都要煮糊米茶招待客人。

求歪三碗糊米茶下肚后,到了上梁的吉时。赵大炮安排家族中育有一双儿女的两个中年男子先上到房顶,他们一会儿听上梁先生的口令,将梁拉到房顶安放。求歪迅速脱掉旧鞋,穿上赵大炮事先准备好的新鞋。左手拿一只公鸡,右手拿一把柴刀,振振有词地念道:“此鸡,不是非凡鸡,主家留你有何用?今晚把我下酒的。此鸡,不是非凡鸡,主家留你有何用?明早把我下饭的。……”求歪念祝词时语气很轻而且语速很快,没有几个人知道他在念什么。 只见柴刀往公鸡脖子上一抹,顿时鲜血喷出。求歪用鸡血淋在梁上,并喊道:“升梁”。两个中年男子用红布把梁拉到房顶安放好。求歪喊“鸣炮”,顿时鞭炮响彻云霄。求歪心想,炮那么响祝词念给谁听呢?他丢下公鸡,右手拿着鲁班尺,左手扶着木梯向房顶攀登,清了清嗓子,若无其事地继续念道:“上一步福地呈祥,上二步钱财赌光,上三步紫薇绕梁,上四步婆娘跑光……”求歪一步一祝词、一步一歪词地上到了房顶。此时,拉梁的两个人洒下糖果、糯米粑,许多小孩在下面哄抢。求歪自认为谁也没有听见他的歪词,心里暗暗发笑,走下木梯,用布袋装好公鸡,洋洋得意地往和平村食堂赶午饭去了。刚走到半道,就被赵大炮喝住了。原来拉梁的那两个人有个叫赵三宝的,听见了求歪念的歪词,并一五一十地告诉了赵大炮。赵大炮扯下求歪的布袋,取出公鸡拿在手上,叫他脱下新鞋,臭骂了整整一个小时。不但不给求歪饭吃,还叫他光着脚回家,以示惩罚。幸亏姜大力、杨老条、吴老宝三个人在竖新房仪式上,唱苗歌唱得出彩,盖过了美丽、文明、富强三个村的歌手。赵大炮觉得脸上很有光彩,除了每个人打发两百块钱红包外,还每个人赠送一包糯米饭和一条腌鱼。有了三个同伴的胜利果实,求歪的肚子才不至于“空点倒”。

 

6

被赵大炮臭骂一顿又光着脚回家后,求歪觉得自己在众目睽睽下颜面扫尽,自尊心被打击到了极点。姜阿婆喊他去割草喂牛,他还是那句话:“空点倒”。整天只知道吃喝拉撒,像个卧病在床的植物人。还好有母亲的养老金和家里的低保金兜底保障,要不然就只有喝西北风了。七十多岁的姜阿婆,每天洗衣、做饭、砍柴、煮猪食,已经累得够呛。哪里有更多的力气上坡割草呢?家里那头牛饱一天饿三天,苗条的身材如同走T台的模特一般。

不知是求歪的眼睛瞎了,还是他的耳朵聋了?他看不见母亲辛苦的汗水,听不到母亲劳累的呻吟。他整天把自己关在房间里,谁也不见。就连姜大力、杨老条、吴老宝找他登记红白两喜,也闭门谢客。看着求歪萎靡不振,同伴们只好各自谋生去了。姜大力挑一箩筐好话送给赵大炮。在赵大炮的举荐下,和平小学聘他为苗歌教师,为学校普及苗歌进课堂做贡献。每月有1800块钱的临聘工资,收入稳定,悠闲自得。闷葫芦杨老条,红喜事给人唱唱苗歌,白喜事给人吹吹唢呐。夜晚偷偷去深山捉毒蛇、竹鼠、野羊,清晨悄悄拿去大同镇卖。虽不愁吃喝,也得东躲西藏。吴老宝在伯伯吴通才的劝说下,跟着村劳务公司的人外出务工,在振兴县易地扶贫安置点当砖瓦工。每个月有4000多块钱,从此苦干实干,不吃闲饭。

同伴的离去,混吃混喝F4组合只剩下求歪一个光杆司令和一本发了霉的记事本。一天,顾巧巧来青蛙井挑水时遇到求歪。她说:“求歪,把你那本吃喝秘籍烧了吧!从今天起,你的秘籍不会灵了。”求歪斜眼看了一下顾巧巧,不屑地说道:“空点倒!”“空点倒?你真是两耳不闻窗外事啊!就在昨天,和平、美丽、文明、富强四个村的村干到我们村开了一个联席会议。县电视台也来记者报道了。以后婚丧嫁娶一切从简,不许大肆操办,违反规定就罚款一千块。”求歪以为顾巧巧拿他寻开心,二话不说到楼上睡觉去了。

这回还真是求歪错怪顾巧巧了。在和平村支书赵大炮的倡议下,四村八寨在开展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活动中,制订了“四个一千”的村规民约:四村八寨各家各户婚丧嫁娶一切从简,不得借机敛财,不得大肆操办,酒宴不准超过20桌,喜事禁止以唱苗歌的形式来助酒兴,套取亲朋好友的答谢钱。丧事禁止以吹唢呐的形式来诉苦难,套取亲朋好友的孝敬钱。如果四村八寨的村民违反上述规定,罚款一千元,违反者所在的村也罚款一千元,违反者还要复印一千份村规民约,到四村八寨的一千户人家进行义务宣传。

“四个一千”的告示一上墙,求歪的心也凉了。

 

7

求歪有个姐姐叫杨求仙,比他大三岁,求歪高二辍学那年,她嫁到了富强村的高强苗寨。求歪的姐夫叫潘仁义,是个沉默寡言的木匠。农忙时节和求仙一起在家种谷子,管理二十多亩油茶林。农闲时节到振兴县城做装修,赚钱补贴家用。夫妻俩育有一儿一女,大的是女儿,叫潘莉,苗族名字叫阿卧巧。小的是儿子,叫潘杰,苗族名字叫故斯礼。阿卧巧在振兴一中念高二,故斯礼在大同中学念初一。夫妻俩是高强的劳动模范,家里养有三头牛、五头猪、二十只羊,去年他们还刚刚买了一辆农用小卡车,一家人日子越过越有滋味。

富强村距离和平村4公里,位于水牛坡的山上。共有高富和高强两个自然寨,高富有170多户,高强200多户,两个寨子分居水牛坡的东西两侧,间隔一公里左右,村委会设在高强。富强村是四村八寨的“油茶之乡”,房前屋后,漫山遍野栽满了错落有致的油茶树。油茶树四年挂果,八年丰产,百年盛产,是富强村战脱贫、奔小康的主导产业。霜降后,沉甸甸的油茶果挂满枝头,果农们一边采摘果实,一边唱着婉转动听的苗歌。美好的生活,喜在脸上,甜在心里。

秋分收好谷子,霜降摘好油茶果后,潘仁义和杨求仙合计着给姜阿婆和求歪送些生活物资。一天晚饭后,夫妻俩将八袋谷子、四桶山茶油、六片腊肉、一包腌鱼装进自家卡车的车厢。看到杨求仙手里还拿着两条蓝黄烟,潘仁义诧异地问道:“还给你弟送这个吞云吐雾的东西,妈那点养老金和低保金都被他一口一口抽完了。昨天我遇到舅舅,(求歪的舅舅叫姜来金,65岁,是姜阿婆的弟弟,也在高强苗寨)他老人家要我们把妈接到高强来住,让求歪饿死去。”“不许你瞎说,你不了解我弟。”杨求仙插嘴道:“小时候不是我照顾我弟,而是我弟照顾我。记得小学五年级的时候,班上的一个男生,往我衣服的一个补丁上吐口水。那个男生的爸爸在大同镇开粉店,家里有钱有势。我们家穷,我不敢找他理论也不敢找老师说,一个人躲在教室的角落里一边流泪一边擦口水。后来,我弟知道这件事,撞见那个吐口水的男生,二话不说,和他扭打在一起,那时他才二年级。”回忆起童年的往事,杨求仙的泪水哗哗地流出来。

看到婆娘伤心,潘仁义递给她一张纸巾擦眼泪。 “小时候,你弟读书也蛮厉害的,要不然不可能成为和平村的第一个高中生。后来,他怎么会变得如此懒惰呢?” 潘仁义不解地问。“我弟命苦啊,高二那年,一场大火断送了他继续读书的机会。要是以前的政策像现在这样就好了,我们家阿卧巧、故斯礼这些娃娃不仅小学、初中学费全免,读高中、大学,家庭贫困的,国家还有资金帮扶。如果我弟在这个年代读书,他怎么会辍学呢?”停顿一会儿后,杨求仙继续说:“其实我弟也蛮有上进心的。有一次,他去县城参加高中同学聚会。他有几个在政府部门上班的同学,自以为当官了不起,讲话挖苦他。说我弟读高中是猪八戒取经三心二意。说我弟参加同学会是空手套白狼骗吃骗喝。我弟感觉被大家抛弃了,看不到希望,所以就自甘堕落,变成了今天这个样子。”

“我们应该想个法子救救你弟。”潘仁义说完,发动卡车运着生活物资向大平驶去。

 

已经有 0 条评论
最新评论

版权所有:西南作家网

国家工业信息化部备案/许可证:ICP备18010760号    贵公网安备52010202002708号

合作支持单位:贵州纪实文学学会  四川省文学艺术发展促进会  云南省高原文学研究会  重庆市巴蜀文化研究中心

投稿邮箱:guizhouzuojia@126.com      QQ1群:598539260(已满)    QQ2群:1042303485

您是本网站第 164377826 位访客      技术支持:HangBlog(renxuehang@fox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