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西南作家网:www.xnzjw.cn
西南作家网: >> 原创作品 >> 散文 >> 正文

仰望丙安
信息来源:本站发布    作者:陈金虎    阅读次数:20745    发布时间:2023-01-12

 

陈熙晋在工作之余,还遍访风土民情、佚文故事,编修撰写了《贵州风土记》《黔中水道记》《仁怀直隶厅志》等百余卷十余本书。《仁怀直隶厅志》填补了赤水史志空白!

如果赤水人要用一个词表彰陈熙晋的壮举,我觉得,选择千秋功业一点都不奢侈。

请允许我代表赤水人向陈熙晋深深地鞠上一躬。我缓缓地抬头,长久地凝视着他,我知道我的心目中又多了一个仰望对象。

两千多年前,唐蒙打通了大西南与中原的血脉流通。两千多年后,陈熙晋疏通了赤水自身的历史文脉!偶然的历史转折,福荫丙安、赤水千秋万代!

与这样的文化人对话,丙安心满意足了。两千年的修炼和等待,没有落空。纵观赤水河沿岸乡镇,同一诗人的反复诗意解读,我没有发现能出丙安其右的。

孤傲的丙安,并不拒绝所有的来访者,无论是商贸旅游,还是忌妒觊觎,甚至战争掠夺。因此丙安虽小,却经历过不少大场面。也许正是这些福祉与灾难,更练就了它冷峻超然的生活方式。

明朝李化龙总督四川、湖广、贵州八路大军围剿播州,明朝天启年四川贵州奢安之乱,清朝太平天国石达开转战川黔,民国贵州省省长周西成问鼎赤水,明清时期的川盐入黔,1935年红一军团长征,这些重大的历史场景,丙安都亲身在其中扮演过重要角色。当然,既有喜剧,也有悲剧。

历史上,有不少真正朝拜丙安的人。他们主要是途经此地的船主纤夫、商贾士卒。古镇内曾有一座富丽堂皇的王爷庙,给了祈求者巨大的温暖和安慰,帮助商贾和纤夫战胜了赤水河无数的惊涛恶浪。可惜王爷庙毁于破四旧,只剩下遗址基石。

古镇居民曾昭寒告诉我,那时他还是一个年轻的木匠。他奉命把王爷庙那些精美的木雕锯掉。因为实在觉得漂亮和可惜,便将其中一块锯下的木雕构件扛回了家。结果当天晚上就肚子痛,吓得他第二天赶紧将木雕扛回王爷庙,肚痛不治而愈。太可惜了!想到那些毁坏的《三国演义》《红楼梦》《水浒传》木雕,曾昭寒摆了摆白发苍苍的头,发出一声叹息。

丙安的热茶冷酒,也并非只为某人准备。不管高低贵贱,只要肯稍稍仰望一下丙安古镇,不论是体态上的作秀,还是发自内心的真诚,都可以享受。茶酒之中,有陈年往事,也有远近新闻;有情感宣泄,也有奋勇再战。对历史的喜怒哀乐,丙安收纳自如。

丙安也遭遇过毁灭性火灾的打击。这些打击不是来自战争、掠夺,反而是由居住其间的居民造成。因此,丙安的名字也几经更改。稍早的名字是炳滩,有火也有水,在多次被火灾和水灾打击后,迷信的人们为了避火防水而选择了丙安

尽管人们在名称上大动手脚,然而对重建的选址却从未有过丝毫动摇,新的古镇仍旧屹立在悬崖上。由此,我猜想到它最初名字高安的由来:居高处而安。

从生活便利的角度来看,丙安古镇的选址实在是非常糟糕。除了水源之外,其他所有生活物资都要靠人力搬运上去。这有点像很多寺庙道观,往往选址路途艰险、难于抵达的山顶或绝壁。

莫非丙安也在构建自己的宗教?

1959年赤桐公路通车以前,丙安是川黔交通绕不开的地方。在丙安的上下游,距离最近的集镇都在10余公里之外。这条川黔古道上的行走者,都必须在丙安补给或休息。就连民国时期周西成赴贵阳就任贵州省省长,也不能例外。

丙安数不尽的幺店子、旅店、茶馆,用豆花饭、腊肉、盖碗儿茶、寡单碗儿,恰到好处地为南来北往的人们消解饥饿疲乏。其中最为有名的旅店叫大顺店,它的店牌今天仍高高悬挂着。倔强的丙安也有温情脉脉,懂得及时为山水所累的人们提供歇脚的地方和安慰。

丙安必须仰望。要领略丙安的魅力,从远处是办不到的。因此必须走近它,抬头仰望着跨进两道寨门,才可能读懂它的内心。

无论从下游还是上游,都有一条石板路将人引进古镇。不同的是,上游几乎是攀援,下游只需拾级。不管是贩夫走卒,还是达官显贵,都必须舍舟弃车,恭敬地步行200米,仰视着进入古镇。

每次走近太平门、东华门,我都困惑,丙安凭什么令人仰望?是吊脚楼、石板街、石寨门的苍老躯壳,还是倔强超脱、出人意料、逆境生存、不以小悲的淡定气度?

我无法确定,只是一次次思索。同时内心也升起一丝愧疚。老实说,20183月到丙安工作以前,内心是不屑一顾的。一个荒山野岭的小镇有什么看头?殊不知,小丙安原来深藏厚重的历史,倔强的气度。年久的吊脚楼,年老的居民,古老的生活方式,这些不是随便可看的,而是需要恭敬地仰望和阅读。

仰望丙安,有两个方向,一是从太平门脚下,一是从东华门脚下。东华门更为高冷仰止,太平门稍为温和热诚。仰望过后,一回首,无论从哪道门看出去,赤水河已经匍匐在脚下。一面是伴随朝阳,呼啸而来的滚滚波涛,一面是跟随夕阳,一片金色波光粼粼流淌而去。

此时,不禁会心一笑,似乎可以稍稍心领神会丙安栖身悬崖的心理密码。

丙安古镇,稳稳地端坐在悬崖峭壁上,用赤水河,一头牵着云贵高原,一头系着大海。难怪靠近大海的陈熙晋会走进贵州,来到丙安,原来是丙安抖动了赤水河这条东西血脉。

 

 

(编辑:黔州)

已经有 0 条评论
最新评论

版权所有:西南作家网

国家工业信息化部备案/许可证:ICP备18010760号    贵公网安备52010202002708号

合作支持单位:贵州文学研究会  四川省文学艺术发展促进会  云南省高原文学研究会  重庆市巴蜀文化研究中心

投稿邮箱:guizhouzuojia@126.com      QQ1群:598539260(已满)    QQ2群:1042303485

您是本网站第 157499162 位访客      技术支持:HangBlog(renxuehang@fox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