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西南作家网:www.xnzjw.cn
西南作家网: >> 原创作品 >> 散文 >> 正文

王昌宇:山里娃到民俗文化传承者的蜕变
信息来源:本站发布    作者:陈金虎    阅读次数:24421    发布时间:2023-01-13

中华辞赋社会员、贵州省作协会员、赤水市作协理事、赤水市诗联学会顾问、赤水市“四渡赤水”红色研究会副会长、《赤水风光》杂志编委主任、赤水最美民俗文化传承人。这些令人眼花的文化头衔和荣誉,以及《古堡故事》《古堡随笔》《古堡万象》《古堡遗风》等30余部作品,揭示着王昌宇(笔名黔农)为赤水民俗文化传承所付出的汗水和成果。

19447月,王昌宇生于赤水县丙安乡瓦店村柏香林。这里前临赤水河,背靠大岩垴,曾是川黔古道驿站,既享受着大山的坚实宽厚,也沐浴着赤水河的温柔勇敢,还有南来北往的商贸润泽和文化碰撞,仍然屹立的百年柏香林老宅写满了当年的荣耀和辉煌。王昌宇就在这山水人文相濡的环境中长大。

他的母亲曾若愚非普通女性,富有学识远见,正直善良,而且擅长中医,乐于悬壶济世,深受乡民拱服。在母亲的启蒙和严正教育下,他不敢懈怠,勤奋好学,从小在《三字经》《幼学》《论语》等经典中浸淫滚打,奠定了扎实深厚的国学基础,练就了勤奋进取、正直奉献的人生信条。

1953年他就读于丙安小学,每天徒步5公里往返于柏香林和丙安古镇之间,崎岖而繁忙的川黔古道,增长了他的见闻和学识,也锻炼了他的意志。1955年考入赤水一中,1961年从赤水一中高中毕业之际,饥荒尚未结束,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支援农业生产热潮掀起,王昌宇响应号召,回到家乡投入生产劳动。正苦于耐不住艰苦的瓦店小学老师辞职,村支书如看到救星一般,将瓦店小学的重担交给了这个村里少有的文化人。他以代课教师起步,在偏僻的瓦店沟开启了教育生涯。

努力、勤奋、奉献和正直,不断为王昌宇的人生助跑。在瓦店小学任教9年多,条件十分艰苦,他既当校长又当老师,多数时候全校就只有他一个老师,负责40多名学生(最多时达到60人)的教学。一个人教四个班,为了完成教学任务,每天放学时间都要到下午3点过。中午没有饭吃,师生都忍饥挨饿。不识字的村民们用玉米粒记工分的场景,让他无法放松对学生的严格要求,对工作的认真负责。他因此被学生们评为“恶师”,并编了顺口溜戏谑他:“王老师,好球恶,太阳下山不放学,大的饿得惊叫唤,小的饿得钻床脚。”“恶”的结果,大山深处的瓦店小学统考成绩总是名列全乡前茅,文娱汇演也常常获奖,让瓦店沟飞出了中铁二局三公司党委常委、副总经理刘洪等不少“凤凰”。在丙安乡长青农中教书期间,王昌宇还创造了偏僻山村的教育奇迹:全校26名学生考上高中23人!村民说:“瓦店沟风水好,出人才。”于是川华、月台等其他村的许多家长纷纷把孩子转到了瓦店小学。其实“风水好”的背后,是王昌宇对工作的执着和敬业。他没有辜负村支书的厚望,也赢得了村民和各级领导的认可。1971年他被转为正式民办教师,19804月转为公办教师,后又历任丙安乡中心校校长、丙安管委会委员(分管文教卫)、复兴区教办主任、赤水市林业技校校长,1997年病退。

201012月,王昌宇患上结肠癌。做了切除手术后,病魔没有打倒他,倒是激起了他的斗志。王昌宇开始了他的第二次人生,踏上了蜕变之旅。

“生病以后,觉得死亡隔我不远了,就这样死了不值得,总得留点东西。这个大地、整个社会生我养我,总要有点回报。后来就决定写作。由于我是高中生,没有专业文化,就选准民俗这一块。我农业、石木工匠、修公路都干过,所以我有能力写好民俗故事。”

挖掘整理川南黔北民俗!这是赤水尚无人涉足的事业。年近古稀的王昌宇,在病魔的推搡下,从死亡的边缘,奋力扭身一跃,跳到了民俗文化传承者的角色,把这一宏大课题揽到了自己的病体上。

公元前135年,西汉外交家、政治家唐蒙通过走私到南越广州的蒟酱,敏锐地发现了南方丝绸之路的存在,随即迫不及待地溯赤水河出使夜郎,掀开了大西南大开发的序幕。作为南方丝绸之路通道之一的赤水河,早就接受了南来北往的丝绸、茶马、川盐、滇铜、楠木等贸易滋养,以及僚人入蜀、播州之役、奢安之乱、四渡赤水等动荡碰撞。各种文化逐渐融合渗透到赤水的山水之间,在人们的言谈举止、生活习俗中沉淀下来,也随着时间的延伸而流失变化。系统整理,尤其挖掘那些已经淡出人们生活的历史文化习俗,是一项艰巨的工作,也是一项重要的工作。历史文化习俗中蕴含着赤水奋发前进、夺取更多辉煌的精神因子。

他一头扎进赤水民俗文化历史长河,仔细地翻捡散失在波涛沙粒中的黔北川南民俗民情、传说轶事、历史文化。他一边同癌症搏斗,一边撰写文稿,一边开始学习电脑打字。丰富的人生阅历,渊博的国学文史知识,多年的教师功底,以及勤于钻研不怕吃苦的精神,为他的民俗研究和写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让他学会了操作电脑。 

2011年,第一本民俗文集《大同古镇》整理完成。初战告捷,进一步激起了王昌宇的斗志和信心,民俗文化研究整理一发不可收拾。至2020年,短短9年时间,共创作和编写30余部800余万字书稿,创造了赤水写作史上的奇迹。他坚持以每天2000字的速度,与死神赛跑。他说:“一天当两天用,生命不就延长了吗?” 

已经有 0 条评论
最新评论

版权所有:西南作家网

国家工业信息化部备案/许可证:ICP备18010760号    贵公网安备52010202002708号

合作支持单位:贵州文学研究会  四川省文学艺术发展促进会  云南省高原文学研究会  重庆市巴蜀文化研究中心

投稿邮箱:guizhouzuojia@126.com      QQ1群:598539260(已满)    QQ2群:1042303485

您是本网站第 157934155 位访客      技术支持:HangBlog(renxuehang@fox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