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西南作家网:www.xnzjw.cn
西南作家网: >> 原创作品 >> 散文 >> 正文

王昌宇:山里娃到民俗文化传承者的蜕变
信息来源:本站发布    作者:陈金虎    阅读次数:23621    发布时间:2023-01-13

  

2020年初,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在武汉暴发,全国实施封锁防控。2月初,丙安镇诗联分会发起“诗战新冠”诗联创作活动,为抗疫助威。王昌宇积极参“战”,短短20天,即创作《战疫记》《吃堑长智之一(组诗)》《打好冠状病毒歼灭战》等诗赋、楹联、歌谣16首(副),并动员田文甲等作者投稿4首。泸州市文联原副主席、中国美协会员谢跃荣以《战疫记》作画,中国书协会员宋星全配书法,结“诗、书、画”为一体,供稿给《古堡滩声》,为《古堡滩声》增色不少。

20203月,丙安镇再次启动《丙安镇志》的编纂工作,我苦于人手难找,王昌宇又伸出了援助之手,提供指导建议和资料,并题写志名,参与编纂,联系丙安籍商界人士筹资,鼓足了我的勇气和信心,使这一浩大工程得以顺利推进。

他对丙安的热情和无偿支持,既是出于对家乡的热爱和感恩,也是胸怀家国的宽大情怀。他说:“我爱丙安是因为它养育了我,就算肝脑涂地也难以回报。”作为赤水人,他在民俗文化传承事业上的自发苦耕,又何尝不是饱含对赤水的热爱呢?

王昌宇不仅热心赤水民俗文化事业,也十分关心赤水旅游业的发展和长征精神的传承。2012年,他与何世灿合编《中国优秀旅游城市——赤水》,为赤水旅游业发展助威。2018年完成的《赤水我的家•红色篇》,已改编为《红色赤水——英汉双语》付梓印刷,为赤水打造长征国家文化公园铺垫了文化基础。

王昌宇不但爱动笔,也爱开口,善于演讲。他乐于接受赤水一中、三中等学校、机关事业单位邀请,声如洪钟,侃侃而谈民俗文化、传统美德、长征精神。他力图通过生动的故事,让所有干部、群众和学生,都能了解和传承中华传统美德、红军长征精神、赤水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以此激励更多人崇德向善,积极进取,开拓创新。他还为大同镇大石盘苗寨博物馆、元厚镇五星苗寨民俗陈列馆布展策划献计。他希望自己的余热,能够烧沸赤水跨越发展洪流中的一朵小浪花。

在赤水民俗文化传承的山路上,王昌宇艰难地跋涉着,汗流浃背,气喘吁吁,不肯稍歇,并且掏空了腰包。他自费20余万元出版《古堡故事》《古堡随笔》《古堡遗风》等书,无偿赠送给家乡和各学校。靠退休金吃饭的他,幸好有子女的资助。他对民俗文化的满腔热情和执着,却招致别人“拿钱买名誉”的讥讽。他只是一笑置之,依旧在“柏香林书斋”中晃动着满头银发,在乡镇和单位之间蹒跚着病腿,继续摇笔鼓舌,忙碌不已。另一本民俗文集《赤水吃事》已怀胎十月,即将临盆,他没有时间旁顾。他觉得头衔和荣誉不重要,甚至害怕因此被捧杀。他说:“自己干自己想干的事,干无愧于良心的事,就行了。” 

辛苦、孤独、吃力不讨好,胸怀大局的真正文化人,总是逃不过种种折磨和苦难。180年前,为了编撰《仁怀直隶厅志》,陈熙晋不顾捐路助学后的囊中羞涩,奔波在赤水的高山深谷中,踉踉跄跄,踽踽独行,风餐露宿,疲惫不堪。只有今天当我们不断翻阅他的志书,引用他的诗句时,才能体会到他当年的“傻瓜”举止是多么重要和伟大。

王昌宇是敬慕陈熙晋的,他还写过《陈熙晋与丙安》等两篇有关陈熙晋的文章。那两篇文章,只是王昌宇拜访陈熙晋的虔诚叩首。而当他捧出800万字的民俗、史志资料时,王昌宇与陈熙晋已经进行了跨时代的深入对话和长谈。我看到他们相视而笑,知道他们关于历史文化、诗词歌赋的讨论交流,一定是精彩的,愉悦的,也是外人无法理解的,因为那是孤独文化者的互相欣赏和鼓励,更是对赤水历史文化史料得以进一步丰富、传承而流露出的欣慰。

被人讥讽嘲笑的王昌宇,是否也要后人来重新诠释他今天的“沽名钓誉”,发现他在赤水文化史上的重要坐标?

 

 

(编辑:蜀州)

 

已经有 0 条评论
最新评论

版权所有:西南作家网

国家工业信息化部备案/许可证:ICP备18010760号    贵公网安备52010202002708号

合作支持单位:贵州文学研究会  四川省文学艺术发展促进会  云南省高原文学研究会  重庆市巴蜀文化研究中心

投稿邮箱:guizhouzuojia@126.com      QQ1群:598539260(已满)    QQ2群:1042303485

您是本网站第 157531336 位访客      技术支持:HangBlog(renxuehang@fox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