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西南作家网:www.xnzjw.cn
西南作家网: >> 原创作品 >> 评论 >> 正文

两支红军游击队在赤水县战斗的史实辨析
信息来源:本站发布    作者:签网作家 王大勇    阅读次数:36902    发布时间:2023-03-13

 

天黑,战斗暂停。深夜,只见纵队驻守的山上,篝火闪烁,烟雾迷漫,时而响起爆炸声,好似大部队在山上活动。翌晨,敌人从侧面绕道爬上山时,只见山上到处都是燃烧后“火烟包”灰迹,不见游击队的踪影。原来是边区游击纵队巧设的“烟火阵”,将稻草和败叶捆绑成较长的草绳(当地人称“火烟包”),再把爆竹放在“火烟包”内,隔一段放几个,火烟包点燃后燃烧的时间长且不易熄灭,不时发出的爆竹声与枪声差不多,从而迷惑了敌人。

边区游击纵队以拍手为号,神不知鬼不觉,从容不迫地向方碑、大鹏方向撤走。战后,一部分游击队员从龙泉寺、经头道河双龙桥过河、攀油漕、上冷山坪、入黄荆老林向古蔺县城前进;一部分从太平桥过河到土门子、法王寺又倒回宝源附近向牌坊坪、四洞沟、天星桥、叙永县进发。

“红军川滇黔边区游击纵队”领导的一碗水战斗,是红军游击纵队在人少、枪少、弹药少情况下,根据敌情、地形制定的“斩蛇行动”,是红军纵队在十分困难条件下,在游击运动中设置的一场漂亮伏击战。 此次战斗打死打伤敌军100多人,缴获枪支100余发,子弹近万发,而红军游击纵队仅伤亡20余人。

战后,边区游击纵队继续转战川滇黔3省边境,开辟游击区,坚持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一度改称“中国工农红军川滇黔边区抗日先遣队”,孤军奋战,历尽艰辛,从边区游击纵队组建直到19371月,纵队主力解体宣告失败。而由边区游击纵队组建和领导的分布在川滇黔三省的川南游击支队、云南游击支队和贵州游击支队则继续前赴后继,顽强斗争,在与上级党组织失联情况下一直坚持斗争到1947年,其革命气势威壮山河,丰功伟绩永载史册。

 

三、史实比较

1部队名称有所不同。发动石顶山武装起义部队名称为“川黔滇边区工农红军游击纵队”(即赤合游击队);组织一碗水战斗的武装部队名称为“中国工农红军川滇黔边区游击纵队”。2,领导层次有所不同。“赤合游击队”由中共泸县中心县委领导;“中国工农红军川滇黔边区游击纵队”由中共川黔滇边区特委(直接隶属于中央,负责区域包括中共泸县中心县委工作地区)领导。3,人员构成有所不同。“赤合游击队”以川黔边区地下党为主;“中国工农红军川滇黔边区游击纵队”由红军帮助成立,以红三军团抽调一部分红军干部、战士为主。4,活动区域有所不同。“赤合游击队”主要活动在贵州赤水大同、四川合江五通以及古蔺、叙永交界密林地区。“中国工农红军川滇黔边区游击纵队”则驰骋辗转于川南、滇东北和黔北、黔西北的川滇黔边区广大地域,包括现今四川省的合江、叙永等13县,云南省的威信、镇雄等4县,贵州省的毕节、仁怀、赤水等12县(市),共计20余县(市)。5,存续时间有所不同。1935312日上午,在月台山上正式宣布成立“赤合游击队”。49日,游击队伍转移到马草坪梨子塝遇川军及地方乡丁袭击。杨其生牺牲,队伍大部失散,起义失败,历时1个多月;19357月上旬,“红军川南游击纵队”与“红军黔北游击队”在叙永县朱家山合并,更名为“中国工农红军川滇黔边区游击纵队”,从边区游击纵队组建直到19371月,纵队主力解体,历时近2年。

 

四、史实结论

史实表明:“川黔滇边区工农红军游击纵队”(即赤合游击队)与“中国工农红军川滇黔边区游击纵队”都是红军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游击武装部队,对牵制和打击川黔滇地区的反动军阀和顽固敌人、配合中央红军战略转移发挥了不可磨灭的重要作用,历史功绩让世人永远铭记。但两支部队在建制沿革、组织领导、活动范围、人员构成等方面不尽相同,不存在隶属关系,而参与人员又有千丝万缕的联系,从一定意义上可以说:“赤合游击队”的斗争对“中国工农红军川滇黔边区游击纵队”的发展壮大起到了呼应和补充作用。如条件许可,分别以“赤合游击队”和“中国工农红军川滇黔边区游击纵队”记之已示区别更好。

 

 

(编辑:黔州)

已经有 0 条评论
最新评论

版权所有:西南作家网

国家工业信息化部备案/许可证:ICP备18010760号    贵公网安备52010202002708号

合作支持单位:贵州文学研究会  四川省文学艺术发展促进会  云南省高原文学研究会  重庆市巴蜀文化研究中心

投稿邮箱:guizhouzuojia@126.com      QQ1群:598539260(已满)    QQ2群:1042303485

您是本网站第 157397771 位访客      技术支持:HangBlog(renxuehang@fox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