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西南作家网:www.xnzjw.cn
西南作家网: >> 原创作品 >> 评论 >> 正文

新时代中国茯苓文化发展战略刍论
信息来源:本站发布    作者:湖南省靖州县    刘冰    阅读次数:148941    发布时间:2023-08-19

 其一,要加强茯苓与中国古典诗词研究。中国古典诗词中有很多关于茯苓的诗词,这些诗词有很高的价值,对当代茯苓产业的发展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中国古典诗词中茯苓诗词举隅如下: 陆游纵笔·百尺松根结茯苓》:“百尺松根结茯苓,千年长养似人形。谁知金鼎烹初熟,恰值山翁醉欲醒。”;李商隐《送阿龟归华 》:“草堂归意背烟萝,黄绶垂腰不奈何。因汝华阳求药物,碧松根下茯苓多。”中国古典诗词中茯苓诗词还有:杜甫《路逢襄阳杨少府入城戏呈杨员外绾》、黄庭坚《鹧鸪天·汤泛冰瓷一坐春》、赵彦端翠微山居八首·岂是栽松待茯苓》、项安世次韵张安抚李侍郎同赋茯苓酥》、刘子翚《致明赠茯苓如婴孩状以诗为报》等。其二,要加强茯苓与中国古典辞赋研究。中国古典辞赋中有不少关于茯苓的辞赋,这些辞赋有很高的科技价值、医药价值、经济价值、社会价值等,对当代茯苓产业的发展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对健康生活有积极意义。中国古典辞赋中茯苓辞赋举隅如下: 苏辙《服茯苓赋》:春而荣,夏而茂。憔悴乎风霜之前,摧折乎冰雪之后。阅寒暑以同化,委粪壤而兼朽。兹固百草之微细,与众木之凡陋。虽或效骨骼于刀几,尽性命于杵臼。…… 以百岁为一息,颜如处子,绿发方目,神止气定,浮游自得。然后乘天地之正,御六气之辨,以游夫无穷,又何求而何食?其三,要加强茯苓与中国民间故事(含神话、传说)研究。《土宿真君本草》、《天王玉册》、《太清药要经》等中国古典文献中有很多关于茯苓的民间故事(含神话、传说),并且种类繁多。这些民间故事(含神话、传说)里面有很多的茯苓文化因子,对了解古代人的“茯苓生活”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通过对这些民间故事(含神话、传说)的研究,能增加茯苓的文化内涵,能提升当代茯苓产业的文化附加值。茯苓民间故事(含神话、传说)举隅如下:《成吉思汗与茯苓》:相传成吉思汗在中原作战时,遇阴雨数月,大部分将士染上了风湿病,眼看兵败临城,十分着急。后来,有几个士兵偶食茯苓而风湿病得以痊愈,消息传开,成吉思汗大喜,急派人到盛产茯苓的罗田县弄来一批茯苓,将士们吃后风湿病都好了,成吉思汗有幸赢得了这场战争的胜利。茯苓民间故事(含神话、传说)还有: “茯苓”的来历》、《大禹亲尝土茯苓》、《柳宗元与茯神》、《苏辙疗疾用茯苓》、《慈禧吃茯苓夹饼》、《万年茯苓》、《茯苓娃娃》、《斗山茯苓仙》等。其四,要加强茯苓与中国戏剧戏曲研究。中国戏剧戏曲作品有不少写到茯苓的精华语句。中国戏剧戏曲作品写到茯苓的精华语句选粹如下: 黄梅戏《戏牡丹》 :“茯苓切片三分白,朱砂研粉一片鲜红。”其五,要加强茯苓《红楼梦》研究。《红楼梦》多处写到茯苓。《红楼梦》有关茯苓书写举隅如下:《红楼梦》第六十回标题为“茉莉粉替去蔷薇硝  玫瑰露引来茯苓霜”。第六十回正文写道:只有昨儿有粤东的官儿来拜,送了上头两小篓子茯苓霜,馀外给了门上人一篓作门礼,你哥哥分了这些。这地方千年松柏最多,所以单取了这茯苓的精液和了药,不知怎么弄出这怪俊的白霜儿来。《红楼梦》第二十八回正文写道:龟大何首乌,千年松根茯苓胆,诸如此类的药都不算为奇,只在群药里算。那为君的药,说起来唬人一跳。其六,要加强茯苓与中国古代传奇研究。有关茯苓题材的中国古代传奇举隅如下: 玉泉樵子《茯苓仙传奇》(节选): “高松数十围,荫满前溪路。一径松子香,苍苍渺烟雾。风来过其巅,涛声响韶濩。即此应物心,时与白云遇。”其七,要加强茯苓与散文研究。有关茯苓题材的散文举隅如下: 一苇《秋霰寒松为茯苓》(节选):栽种茯苓是一种很辛劳的事。茯苓是一种兼性寄生菌,我们常常是两三人一组,带上必要的工具和菌种,再上山寻找一片适合栽种的松林。找寻适合栽种的场所是费心劳力的事情,由于合适的地方往往很远,翻山越岭,跋山涉水也是常有的事。找到了合适的场所,先要用锄头在松树的根部向下挖掘20~30厘米,然后埋入菌种,再覆盖上黄土。其八,要加强茯苓与绘画、摄影、书法、刺绣等艺术研究。以茯苓为题材的绘画、摄影、书法、刺绣等艺术有很高的美学价值、审美价值、文化价值、社会价值、实用价值、欣赏价值、修身价值、民俗价值、收藏价值。以茯苓为题材的绘画、摄影、书法、刺绣等艺术是茯苓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要加强以茯苓为题材的绘画、摄影、书法、刺绣等艺术研究,使“茯苓+艺术”为“茯苓生活”添彩,使茯苓产业插上艺术的翅膀快速飞翔。七是加强对有茯苓文化事象记载的文献的深探研究。有茯苓文化事象记载的文献很多。如,葛洪《抱朴子·内篇·仙药》:“任子季服茯苓十八年,仙人玉女往从之,能隐能彰,不复食穀,灸瘢皆灭,面体玉光。”;孙真人《枕中记》∶“茯苓久服,百日百病除。二百日,夜昼二服后,役使鬼神。四年后,玉女来侍。”;苏东坡《与程正辅书》:“黑芝麻去皮,九蒸晒,茯苓去皮,入少白蜜为面。食之甚美,如此服食多日,气力不衰,而痔减退。”;朱震亨《本草衍义补遗》:“茯苓,仲景利小便多用之,此治暴新病之要药也,若阴虚者,恐未为宜。”等等。茯苓文化研究要想取得突破性进展,就必须要全力加强对有茯苓文化事象记载的文献的深探研究。要物色相关人才,成立研究专班。要确定“茯苓文献深探研究”课题。要对茯苓文献进行考证、比较、分析、甄别、研究。要强强联合,全力攻关。要把“茯苓文献深探研究”科研成果,迅速转化应用到茯苓产业发展中。八是加强茯苓文化遗产保护研究。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加强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茯苓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最珍贵的文化遗产之一,也是世界民族最珍贵的文化遗产之一。要大力加强茯苓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与研究。要开展普查,摸清家底。要结合实际,大力开展茯苓文化遗产普查,摸清茯苓文化遗产保护的家底。人民群众在生产生活实践中创造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原生态的茯苓文化均属于茯苓文化遗产。要积极组织文化工作者深入挖掘茯苓文化遗产资源。要有计划地将“特色突出、保存完好、开发价值凸显”的茯苓文化遗产资源作为重点进行保护。要把挖掘到的茯苓文化遗产资源进行系统梳理、研究、保护。要拓展范围,全力保护。从广义上说,世界各地的私人家中、书店、图书馆及其他机关企事业单位等存放的有关茯苓历史、茯苓文化、茯苓科技、茯苓医药、茯苓食用、茯苓栽培、茯苓民俗、茯苓故事、茯苓收藏、茯苓工艺、茯苓主题戏剧戏曲、茯苓主题绘画、茯苓主题歌曲等方面的“茯苓”书籍都属于茯苓文化遗产,要全力进行保护。九是加强茯苓文化旅游研究。要结合实际,全力加强中国茯苓文化旅游规划研究、茯苓文化旅游产业研究、茯苓文化旅游标志性建筑研究等。十是加强对茯苓文化的全方位研究。从文化学、民俗学、历史学、政治学、社会学、经济学、旅游学、教育学、管理学、医学、医药学、健康学、美学、艺术学、文学、音乐学、戏剧学、戏曲学、影视学、美术学、摄影学、书法学、地理学、植物学、菌物学、价值学、收藏学[注:这里出现交叉或包容的情况,这样排列,是为了表述的方便]等方面加强对茯苓文化的全方位研究。进一步深化茯苓、茯苓文化研究,并加快研究成果的应用转化。注重茯苓文化研究的全局性、战略性。   
已经有 0 条评论
最新评论

版权所有:西南作家网

国家工业信息化部备案/许可证:ICP备18010760号    贵公网安备52010202002708号

合作支持单位:贵州文学研究会  四川省文学艺术发展促进会  云南省高原文学研究会  重庆市巴蜀文化研究中心

投稿邮箱:guizhouzuojia@126.com      QQ1群:598539260(已满)    QQ2群:1042303485

您是本网站第 157802276 位访客      技术支持:HangBlog(renxuehang@fox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