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西南作家网:www.xnzjw.cn
西南作家网: >> 原创作品 >> 评论 >> 正文

湖南靖州茯苓文化研究与旅游开发新探
信息来源:本站发布    作者:湖南靖州   刘冰    阅读次数:271141    发布时间:2023-08-21

 

(四)以茯苓为题材的文学艺术研究要作为茯苓文化研究的重中之重

以茯苓为题材的小说、散文、民间故事、神话、传说、诗词、辞赋、戏剧、戏曲、绘画、摄影、书法[注:这里出现交叉或包容的情况,这样排列,是为了表述的方便。以下同。]等文学艺术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历史价值、社会价值、民俗价值、美学价值、文化价值及文献价值。以茯苓为题材的小说、散文、民间故事、神话、传说、诗词、辞赋、戏剧、戏曲、绘画、摄影、书法等文学艺术是茯苓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以茯苓为题材的小说、散文、民间故事、神话、传说、诗词、辞赋、戏剧、戏曲、绘画、摄影、书法等文学艺术要作为茯苓文化研究的重中之重。   

一是要加强茯苓与中国古典诗词研究。中国古典诗词中有很多关于茯苓的诗词,这些诗词有很高的价值,对当代茯苓产业的发展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中国古典诗词中茯苓诗词举隅如下:   

1、陆游《纵笔·百尺松根结茯苓》:“百尺松根结茯苓,千年长养似人形。谁知金鼎烹初熟,恰值山翁醉欲醒。”

2、黄庭坚《鹧鸪天·汤泛冰瓷一坐春》:“汤泛冰瓷一坐春,长松林下得灵根。吉祥老子亲拈出,个个教成百岁人。灯焰焰,酒醺醺。壑源曾未醒酲魂。与君更把长生碗,聊为清歌驻白云。”(注:正文中“汤泛冰瓷一坐春”后的标点符号有些版本为句号) 

3、吴融《病中宜茯苓寄李谏议》:“千年茯菟带龙鳞,太华峰头得最珍。金鼎晓煎云漾粉,玉瓯寒贮露含津。南宫已借征诗客,内署今还托谏臣。飞檄愈风知妙手,也须分药救漳滨。”

4、韦应物《咏琥珀》:“曾为老茯神,本是寒松液。蚊蚋落其中,千年犹可觌。”

5、高似孙《杨嗣勋惠茯苓》:“道是青神谷,元通白帝崖。有松如壮士,其魄化婴儿。云湿侵鸦嘴,天寒翦兔丝。尧初香摘髓,秦后雪凝脂。穴动龙蛇窘,山空鸟兽悲。惟将千岁力,白了一生奇。”

6、马治《食茯苓粥》:“颇闻学士防风粥,曾吃诗人锦带羹。岂谓茯苓宜岁晚,已收粳稻得霜晴。腥膻习漫从教洗,禽鸟形残不忌烹。饱食未须论月给,石杉偕坐听松声。”

7、梅尧臣《尹子渐归华产茯苓若人形者赋以赠行》:“因归话茯苓,久著桐君籍。成形得人物,具体存标格。神岳畜粹和,寒松化膏液。外凝石棱紫,内蕴琼腴白。千载忽旦暮,一朝成琥珀。既莹毫芒分,不与蚊蚋隔。拾芥曾未难,为器期增饰。至珍行处稀,美价定多益。”

8、方一夔《药圃五咏·茯苓》:“老松踰百围,名为栋梁材。孤根虽故在,不复萌条枚。生意无处泄,浩浩还根荄。结为千岁苓,肤色状琼瑰。洗曝不遗力,药裹手自开。羊枣出河北,胡麻来天台。蒸以白砂蜜,盛以红瓷杯。一朝服食尽,玉色还婴孩。”

9、李商隐《送阿龟归华 :“草堂归意背烟萝,黄绶垂腰不奈何。因汝华阳求药物,碧松根下茯苓多。”中国古典诗词中茯苓诗词还有:杜甫《路逢襄阳杨少府入城戏呈杨员外绾》、赵彦端《翠微山居八首·岂是栽松待茯苓》、郑獬《乌龙老栽松既以诗三首·栽松初不为茯苓》、项安世《次韵张安抚李侍郎同赋茯苓酥》、刘子翚《致明赠茯苓如婴孩状以诗为报》等。

二是要加强茯苓与中国古典辞赋研究。中国古典辞赋中有不少关于茯苓的辞赋,这些辞赋有很高的科技价值、医药价值、经济价值、社会价值等,对当代茯苓产业的发展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对健康生活有积极意义。中国古典辞赋中茯苓辞赋举隅如下:    苏辙《服茯苓赋》:春而荣,夏而茂。憔悴乎风霜之前,摧折乎冰雪之后。阅寒暑以同化,委粪壤而兼朽。兹固百草之微细,与众木之凡陋。虽或效骨骼于刀几,尽性命于杵臼。解急难于俄顷,破奇邪于邂逅,然皆受命浅狭。与时变迁,朝菌无日,蟪蛄无年。苟自救之不暇,矧他人之足延。乃欲撷根茎之微末,假臭味以登仙。是犹托疲牛于千里,驾鸣鸠以登天。则亦辛勤于涧谷之底,槁死于峰崖之巅,顾桑榆之窃叹。意神仙之不然者矣。若夫南涧之松,拔地千尺,皮浓犀兕,根坚铁石,须发不改,苍然独立,流膏脂于黄泉,乘阴阳而固结,像鸟兽之蹲伏,类龟蛇之闭蛰,外黝黑似鳞皴,中结白而纯密。上霍莽之不犯,下蝼蚁之莫贼,经历千岁,化为琥珀,受雨露以弥坚,与日月而终毕,故能安魂魄而定心志。却五味与谷粒,追赤松于上古。以百岁为一息,颜如处子,绿发方目,神止气定,浮游自得。然后乘天地之正,御六气之辨,以游夫无穷,又何求而何食?

三是要加强茯苓与中国民间故事(含神话、传说)研究。《土宿真君本草》《天王玉册》《太清药要经》等中国古典文献中有很多关于茯苓的民间故事(含神话、传说),并且种类繁多。这些民间故事(含神话、传说)里面有很多的茯苓文化因子,对了解古代人的“茯苓生活”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通过对这些民间故事(含神话、传说)的研究,能增加茯苓的文化内涵,能提升当代茯苓产业的文化附加值。茯苓民间故事(含神话、传说)举隅如下:

1茯苓的来历(一段爱情故事引茯苓出世)

从前有个员外,家里仅有一个女儿,名叫小玲。员外雇了一个壮实小伙子料理家务,叫小伏,这人很勤快,员外的女儿暗暗喜欢上他了。不料员外知道后,非常不高兴,认为俩人门不当户不对,差距太大,不能联姻。便准备把小伏赶走,还把自己的女儿关起来,并托媒许配给一个富家子弟,小伏和小玲得知此事后,两人便一起从家里逃出来,住进一个小村庄。后来小玲得了风湿病,常常卧床不起,小伏日夜照顾她,二人患难相依。有一天,小伏进山为小玲采药,忽见前面有只野兔,他用箭一射,射中兔子后腿,兔子带着伤跑了,小伏紧追不舍,追到一片被砍伐的松林处,兔子忽然不见了。他四处寻找,发现在一棵松树旁,一个球形的东西上插着他的那支箭。于是,小伏拔起箭,发现在棕黑色球体表皮裂口处露出里面白色的东西。他把这种东西挖回家,做熟了给小玲吃。第二天,小玲就觉得身体舒服多了,小伏非常高兴,经常挖这些东西给小玲吃,小玲的风湿病也渐渐痊愈了。这种药是小玲和小伏第一次发现的,人们就把它称为伏玲。后来又加上了草字头变成“茯苓”。

2、成吉思汗与茯苓

相传成吉思汗在中原作战时,遇阴雨数月,大部分将士染上了风湿病,眼看兵败临城,十分着急。后来,有几个士兵偶食茯苓而风湿病得以痊愈,消息传开,成吉思汗大喜,急派人到盛产茯苓的罗田县弄来一批茯苓,将士们吃后风湿病都好了,成吉思汗有幸赢得了这场战争的胜利。

茯苓民间故事(含神话、传说)还有:《大禹亲尝土茯苓》《柳宗元与茯神》《苏辙疗疾用茯苓》《慈禧吃茯苓夹饼》《万年茯苓》《茯苓娃娃》《斗山茯苓仙》等。 

四是要加强茯苓与中国戏剧戏曲研究。中国戏剧戏曲作品有写到茯苓的精华语句。中国戏剧戏曲作品写到茯苓的精华语句选粹如下:黄梅戏《戏牡丹》 :“茯苓切片三分白,朱砂研粉一片鲜红。”     

已经有 0 条评论
最新评论

版权所有:西南作家网

国家工业信息化部备案/许可证:ICP备18010760号    贵公网安备52010202002708号

合作支持单位:贵州文学研究会  四川省文学艺术发展促进会  云南省高原文学研究会  重庆市巴蜀文化研究中心

投稿邮箱:guizhouzuojia@126.com      QQ1群:598539260(已满)    QQ2群:1042303485

您是本网站第 157829437 位访客      技术支持:HangBlog(renxuehang@fox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