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烈祝贺习水县土城历史文化研究会成立
2025年6月30日,经习水县民政局批准,由县文化旅游局主管的习水县土城历史文化研究会正式宣告成立,这一盛事在土城乃至整个地区的文化发展进程中,都犹如一颗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激起层层涟漪,意义非凡。土城,这座坐落于黔北大地的千年古镇,承载着厚重且多元的历史文化,而研究会的成立,无疑为这片古老土地的文化传承与发展注入了新的强劲动力。
土城的历史源远流长,最早可追溯至7000多年前的母系氏族社会时期,彼时的祖先们已在这片土地上繁衍生息。汉代建县、唐宋建州,使其在历史长河中始终占据着重要地位。元末明初,因改建街房时发现大量泥土筑城的墙基,“土城”之名由此而来。自古以来,土城商业兴盛,作为川盐入黔的重要集散地,航运文化、盐运文化在这里蓬勃发展,更孕育出中国独一无二的“十八帮”商埠文化。镇内现存商周遗址、汉代遗址、船帮、盐号、春阳岗酒窖、明代四大军事屯堡、古戏楼等40余处重要遗址遗迹,每一处都承载着岁月的记忆,散发着古韵,是土城悠久历史的有力见证。这其中,明代四大军事屯堡——九龙屯、七宝屯、金子屯、天赐屯,与土城袁氏文化紧密相连。早在明朝万历22 年(即1594 年),土城世袭长官司袁宝台为“竖云梯以为登高之资,建哨阁以为居守之具,立关隘以为御侮之所,贮仓箱以为民命之需”,主持修建了这四大军事屯堡。登上九龙屯,“伸手天可触,俯视层云低”,“万里河山收眼底,一川赤水壮襟怀!” 这些屯堡不仅展现了当时的军事防御智慧,更是袁氏家族在土城历史地位的象征。土城景福寺袁氏宗祠更是承载着袁氏家族的荣耀与传承,是袁氏文化的重要物质载体,见证了家族的兴衰变迁,也反映了土城地区的历史文化演变。
除了丰富的古代文化遗迹,土城还是红色文化的重要承载地。1935年1月,遵义会议后,中央红军进入习水,向土城、赤水进发,计划北渡长江与红四方面军会合。然而,蒋介石调集重兵围堵,红军在土城青杠坡不足两平方公里的狭长地带,与数倍于己的国民党军浴血奋战,拉开了四渡赤水战役的序幕。土城作为“四渡赤水”的发轫地与主战场,留下了众多珍贵的遗址遗迹,如青杠坡红军战斗遗址、土城大埂上毛泽东指挥战斗处、土城会议会址、土城狮子沟红军司令部驻址、土城红三军团指挥部驻址、毛泽东和周恩来住居、朱德住居、刘伯承住居、红军开仓分盐处—土城盐号、土城渡口等红军四渡赤水战役遗迹遗址等20处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其中12处为国家级。这些红色遗迹,是革命先辈们英勇奋斗的见证,也是土城文化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此深厚的历史文化背景下,土城历史文化研究会的成立可谓恰逢其时。研究会的成立,首先为土城历史文化的研究提供了一个专业且系统的平台。以往,对于土城历史文化的研究较为零散,缺乏统一的规划与整合。如今,研究会能够汇聚各方专家学者、文化爱好者以及相关部门的力量,对土城的历史沿革、民俗风情、红色文化等进行深入挖掘与系统梳理。例如,对袁氏汉土司文化的研究,可进一步厘清其在土城历史发展中的脉络与影响,为地方历史文化研究提供更丰富、详实的资料。通过对袁氏家族在土城不同历史时期的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的活动研究,能更好地理解土城社会结构的演变以及地域文化的形成。
其次,研究会在文化传承方面肩负着重要使命。通过组织各类文化活动、开展文化教育普及工作,研究会能够让更多当地民众,尤其是青少年了解家乡的历史文化,增强文化自信与认同感。以红色文化传承为例,可通过举办红色文化讲座、开展红色研学活动等形式,让青少年深刻领悟革命先辈的英勇精神,将红色基因融入血脉,代代相传。同时,对于袁氏文化等本土特色文化,也可通过家族祭祀活动、文化展览等方式,让年轻一代知晓家族历史,传承家族文化,使袁氏文化中的忠义、进取等精神品质得以延续。
再者,从经济发展角度来看,研究会的成立对土城的文化旅游产业具有极大的推动作用。土城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是发展文化旅游的核心竞争力,研究会深入挖掘文化内涵,为旅游项目提供更深厚的文化底蕴支撑。像对古镇古建筑背后历史故事的挖掘,能够让游客在游览过程中,更深入地领略土城的魅力,提升旅游体验,从而吸引更多游客前来,促进当地经济发展。袁氏文化相关的景点,如景福寺袁氏家祠、袁氏汉土司文化陈列馆、赣滋书院、小坝瓮溪坝上袁氏汉土司将军陵园、九龙屯等,可通过打造文化讲解路线、开发特色文创产品等方式,将袁氏文化融入旅游体验中,丰富土城文化旅游的内涵,吸引对家族文化、历史军事等感兴趣的游客群体。
展望未来,土城历史文化研究会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与诸多可期的作为。在研究工作上,可进一步加强与外部科研机构、高校的合作,引入先进的研究方法与理念,拓宽研究视野,产出更多高质量的研究成果。在文化传承与推广方面,利用新媒体平台,创新文化传播形式,制作富有吸引力的文化短视频、开发线上文化展览等,让土城的历史文化突破地域限制,走向更广阔的世界。
土城历史文化研究会的成立,是土城文化发展的新起点。相信在习水县、土城镇各级党委、政府及有关部门的领导下,通过研究会的努力,土城这颗镶嵌在黔北大地的文化明珠,将在新时代焕发出更加璀璨的光彩,其千年古韵与红色精神,以及独特的袁氏文化等,都将在传承与发展中,为更多人所知晓与铭记。
相关新闻
版权所有:西南作家网
国家工业信息化部备案/许可证:黔ICP备18010760号 贵公网安备52010202002708号
合作支持单位:贵州省青年文学研究会 四川省文学艺术发展促进会 云南省高原文学研究会 重庆市巴蜀文化研究中心
投稿邮箱:guizhouzuojia@126.com QQ1群:598539260(已满) QQ2群:10423034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