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西南作家网:www.xnzjw.cn
西南作家网: >> 原创作品 >> 短篇 >> 正文

八爷
信息来源:本站发布    作者:贵阳 张德杰    阅读次数:40942    发布时间:2024-02-08

 

也怪可怜的,我妈告诉我,余疯子原本不疯,从前不但脑筋正常,还有两个争气的儿子,全都考上了大学,一个去美国留了学,还有一个在大城市上班。余疯子早年守寡,为了两个儿子,硬是没有再嫁,谁知两个儿子出去之后就再也没有回来过,老大听说毕业后留在了美国,还娶了个洋媳妇,老二倒是在国内,但结婚后被媳妇管得严,一年也难得回来一次,生活费也不见寄来,还不允许余疯子进城去找他,余疯子就靠种些蔬菜和养鸡维持生活,谁知道在街上遇到骗子,东西卖了,却收到了几张假钱,于是急火攻心,一气之下竟疯了,每天吃饭是她那有残疾领低保的侄子负责,遇到寨上办酒,她就来凑热闹,倒也不讨嫌,只要给她碗饭吃,她就能在角落里坐上一整天。

八爷说余疯子有点活该,可怎么个活该法,八爷没有继续往下说。

 

八爷七个子女,就意味着对外连接着另外的七个家庭,来吊唁的人络绎不绝,鞭炮声此起彼伏,八爷家外面的地里,插满了各种颜色的经幡,风吹过,经幡发出窸窸窣窣的声音。我有些恍惚,总觉得八大娘的魂魄还没走远,或许这时她正站在对面的山上,面带微笑,眼含泪水,看着这满院子的人,那里面有她的兄弟姊妹,有她的亲家,还有很多她已经叫不出名字的晚辈。真是令人感动啊,家里已经很多年没有这么热闹了,有些亲戚甚至十多年没见了,也许还是很久以前,那时候还没有打工这种说法,村里的人也都没有外出,逢过年过节,人们会互相走动,手里拎着一袋白糖,或是几斤水果,或是一两盒营养品,带着小孩走村串户去讨点打发,可现如今交通越来越发达,人们越走越远,天南海北,而人情却愈发的淡漠了,有些人似曾相识,却总也想不起名字,想喊,却半天张不开口,最后只能像结巴了一样,啊......啊,好多人不见了,你在哪里上班呢?一阵寒喧过后,还加了微信,留了联系方式,以后常联系哈,记得打电话。脑子里却搜肠刮肚的想,他到底叫什么名字啊?陈四狗,陈歪狗,还是陈什么?反正姓陈,头发都挠秃了,却无论如何想不起来,又不好意思去问别人,一个寨子的人,名字都叫不上来,说出去还不让人给笑掉大牙?

八爷的两个女儿陈孝和陈娣扎了个白塔放在灵堂前,子侄们跪在塔前,名为拜塔,刘道士在前面示范着,念一段词,打一下镲,然后双膝下跪,叩首,再起立,如此反复,这个过程着实痛苦,据说拜塔一共要磕上千个头,年轻人还好,只在嘴上哼哼,可苦了那些上了年纪腿脚本就不便的人,两个小时下来,直弄得全身大汗淋漓,腰酸背痛,腿脚麻木,路都走不利索。

几个小孙孙躲在人群中间偷懒,一会蜻蜓点水,一会点头哈腰,八爷就在后面,那是在看呢,谁没有认真,谁的诚心不够,他心里揣着一个小本本,一笔笔的全都给他们记在上面。

锣鼓声响,鞭炮齐鸣,晚上游城开始了,八爷家的院坝被石灰划出迷宫一样的格子,刘道士换上了红色的袈裟,手中持一法杖,扮成唐僧模样沿格子走在前面,口中念念有词,内容听不太清,但应是“难忘十月怀胎”“难报父母养育之恩”之类云云,众人各捧一柱香紧随其后,走在最前的是八爷的几个儿女,我们这些隔房的小辈跟在最后。累了一天,此时正瞌睡上头,加之香烟弥漫,熏得人睁不开眼,更是昏昏欲睡,恰似一具没有灵魂的躯壳,亦步亦趋。

自从有了麻将,村里的守夜就变得轻松多了,小时候看到那些黑乎乎的地方,总觉得很阴森恐怖,老担心有牛头马面妖魔鬼怪钻出来,出去上个厕所都提着心吊着胆。现在八爷家的院坝里,灯火通明,七八桌麻将机坐无虚席,赢钱的舍不得走想赢更多,输了钱的就更不愿走了,嚷嚷着要把本扳回来,如不是有人提议明天一大早还要上山,很多人恐怕要一直战斗到天亮。

 

在农村,有的白事时间长,办七天,但最短也是三天。根据先生们算出来的日子,第三天是个好日子,宜殡葬。

八大娘埋在了鲤鱼塘半坡上的公墓里,地是请道行高深的刘道士给选的,说根据八大娘的八字算出来她适合住在水边,今后定能保家族兴旺,儿孙荣华富贵,八爷听了很高兴,除了正常的费用外,还额外给刘道士打了赏。

刘道士欢天喜地的带着两个小跟班走了,来吃酒的亲戚也走了,紧接着村里的年轻人也走了,每个人的生活都回归到了原来的轨迹,八大娘过世不过是人们生活中的一个小小插曲,该上班的继续上班,该打工的仍旧打工,也许再过一人月,在外的人们再也不会想起八大娘,更不会记得八爷曾经在院坝里扭着屁股,摇头晃脑拉二胡的场景,只有那些坐在村口“情报中心”处的老者们,才会偶尔提及,哟,一晃八大娘都走了一个多月了,怕下一个是要轮到那个谁了呢。人老了就是这样,看着身边的伙伴一个接一个的离开,却又无力阻拦,无奈之余只求在世的时候,儿女们能够孝顺,吃饱穿暖,如果能再少些病痛,那就是上辈子烧了高香了。 

已经有 0 条评论
最新评论

版权所有:西南作家网

国家工业信息化部备案/许可证:ICP备18010760号    贵公网安备52010202002708号

合作支持单位:贵州文学研究会  四川省文学艺术发展促进会  云南省高原文学研究会  重庆市巴蜀文化研究中心

投稿邮箱:guizhouzuojia@126.com      QQ1群:598539260(已满)    QQ2群:1042303485

您是本网站第 157893622 位访客      技术支持:HangBlog(renxuehang@fox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