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飞山文化遗产保护与飞山文化区“美丽乡村”建设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飞山文化区农村在各级组织的关心支持下,虽然取得了明显成效,但还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一是“飞山民”的自我发展意识不够。“飞山民”在党的政策指引下,通过多方努力,得到一定的发展,其自身的生活条件有了明显改善。但其自我发展意识、参与意识、创新意识不足,尤其是村级组织在其发展中的核心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和有效的发挥,有“等、靠、要”的思想存在。二是原生态的“飞山族”民居建筑没有得到有效的保护。在飞山文化区村寨,鼓楼、吊脚楼、风雨桥、飞檐翘角木屋等为主题的原生态建筑风格比比皆是。然而,随着时代的变化,随着农村生产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一批具有现代气息的砖混建筑逐渐取代了以木质材料建造的原生态建筑,致使飞山文化区“飞山族”原生态建筑已荡然无存。三是“飞山族”文化资源没有得到有效的挖掘。近几年来,飞山文化区在飞山文化传承发展方面虽然做了大量的工作,但在飞山文化资源深入挖掘上没有得到有效推进。如,许潮、杨再思等,虽然是靖州历史上出现的影响较大的特色人物,当地曾留下了一些美丽的传说和故事,但对其历史却缺乏深入的挖掘,更谈不上出版研究许潮、研究杨再思的专著。
(二)推进飞山文化遗产保护与飞山文化区“美丽乡村”建设的良方
1、通过狠抓治理助推“美丽乡村”建设
飞山文化区生态环境曾一度受到严重破坏。近年来,通过“ 美丽乡村”建设的治理,在“飞山民”中开展“人人爱卫”行动,成立乡村环境整治和管理机构,坚持既抓实施又抓监督,环境条件持续好转。在此基础上,按照“村容整洁、环境秀美”的要求,突出重点、连线成片、健全机制,切实抓好改路、改水、改厨、改厕、垃圾处理、污水处理、广告清理等项目的综合整治。要增加新农村建设中环境治理项目经费,积极组织开展城乡环境同治工程,加强和改进农村环境卫生的常态化管理,用城市管理理念来打造飞山文化区“美丽乡村”。从实际出发,配齐配强村支两委干部队伍,逐步提高村级组织运转效能,做到有机构理事,有人办事,有钱办事,筑稳基层执政基础。要积极探索村民自治新方法和新规范,加快健全党务公开、村务公开制度。引导“飞山民”建立专业合作社、专业技术协会、农业服务中介组织,提升基层管理服务水平。注重发挥乡贤名士参与村级事物管理和监督的积极性、主动性,把道德力量和制度约束有机结合起来。
2、让乡贤文化助推“美丽乡村”建设
一是乡贤文化体现在建设乡村、造福桑梓等方面的群体追求和故乡情怀,这对“美丽乡村”建设至关重要。乡贤文化曾为中国社会的稳定、中华文明的传承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集中体现在建设乡村、改善民生、谋利桑梓等方面的群体追求和故乡情怀。传统中国是一个以农村为主体的社会,每个地方都有自己乡贤,他们或以学问文章,或以吏治清明,或以道德品行而闻名。这些最容易引起当地人们的认同感,增强地方社会的凝聚力。他们中有的人走出家乡,在外面发达之后,仍然与家乡保持密切的联系,并关注家乡的发展,为家乡出谋划策。即便是没有担任过官职的乡贤,他们在地方上也以其特有的身份、地位,维持乡间社会的礼仪和秩序,教化乡里,为一方百姓造福。二是乡贤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者,更是“美丽乡村”建设的“灵魂工程师”。“乡贤文化” 从某种意义来看,就是某一个地域中的优秀文化。乡贤可以看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者。乡贤文化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构建,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当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发掘与实践表明,乡贤文化是可资利用的重要文化资源。要围绕核心价值观重构乡贤文化。乡贤文化的弘扬有很强的示范引领作用,乡贤涵育文明乡风,进一步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乡村深深扎根。乡贤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者,更是“美丽乡村”建设的“灵魂工程师”。 三是乡贤上利国家,下益乡民,是“美丽乡村”建设的中间力量之一。乡贤通过读书获得功名,走出乡村,在外为官,在他们年老退休之后,再选择回乡养老。他们深受儒家礼仪教化的熏陶,一向以治国平天下为己任,不忘教化乡里,热衷于地方公益事业。他们具有沟通地方政府与社会的权利和便利,对于地方政府的政策,亦可以代表民众向上级官员进言。他们又经常是宗族长,维持着乡间社会的礼仪和秩序。乡贤文化根植乡土、贴近性强,蕴含着见贤思齐、崇德向善的力量。当前,农村优秀基层干部、道德模范、身边好人等先进典型,成长于乡土、奉献于乡里,在乡民邻里间威望高、口碑好,正日益成为“新乡贤”的主体。四是通过新乡贤治理乡村,是“留住乡愁”、建设“美丽乡村”的重要路径 。随着近些年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大量农村人口涌向城市,许多乡村文化精英也走出农村,定居城市,使得村落被遗弃空置。同时,从农村走出的大学生,也很少再返回家乡。现在要积极倡导乡贤文化。新乡贤的主体范围更加宽泛了,包括乡村干部、文人学者、退休官员、企业家、科技工作者、海外华人华侨等。他们视野开阔,资源广泛,如能返回故乡,或以自己的能力奉献家乡建设,对于当下“美丽乡村”建设问题的解决,具有重要的意义。
3、通过强力飞山文化保护助推“美丽乡村”建设
飞山文化区的原生态飞山文化资源十分丰富。如何利用这些飞山文化资源来把飞山文化区村寨打造成为集飞山文化、农耕文化、民俗文化、人居文化、山水文化、民间文化、巫傩文化、蛊文化、稻作文化、款文化、古代军事文化、饮食文化、服饰文化、生态文化、宗教文化、佛教文化、道教文化、建筑文化、商贸文化、酒文化、茶文化、庙宇文化、古文化[注:这些文化中出现交叉或包容的情况,这样排列,是为了表述的方便]于一体的特色村寨,这是一个很大的课题。要大力发展乡村生态旅游业。要充分利用飞山文化、森林景观、田园风光、山水资源 ,发展独具特色的乡村休闲旅游业。加快形成以重点景区为龙头、骨干景点为支撑、“农家乐”休闲旅游为基础的乡村休闲旅游业发展格局。要推进“飞山族”特色“生态人居”工程。按照“科学规划、布局秀美”的要求,对村寨里的现代民居建筑从新按“飞山族”建筑风格进行设计包装,做到统一规划,建成布局合理、设施配套、环境优美、生态良好的飞山文化区新农村。要深入挖掘飞山文化资源,并有效挖掘利用,并使其成为旅游的亮点。要积极组织举办各类飞山文化展演活动。近几年来,飞山文化区先后成功组织举办了以飞山文化为主题的各类文化活动。在此基础上要结合当地的特色,筹建飞山文化博物馆,将“飞山族”民俗文化(农耕文化、赶坳文化、民间故事等)、特色产业等进行集中宣传展示。充分利用“飞山族”的各种传统节日,继续组织举办各类有特色、有声势、接地气的飞山文化活动。要不断扩大活动规模,广泛吸引更多的“飞山民”参与,吸引全社会的关注,以更好地保护、传承、发展飞山文化。要深入开展文明村寨创建活动,把提高“飞山民”生态文明素养作为重要创新内容。要充分利用报刊、广播、电视、微信等各类宣传工具和形式,利用一切文化阵地,大张旗鼓地开展形式多样生态文明、生育文化、飞山文化知识宣传,形成农村生态文明新风尚。
相关新闻
版权所有:西南作家网
国家工业信息化部备案/许可证:黔ICP备18010760号 贵公网安备52010202002708号
合作支持单位:贵州纪实文学学会 四川省文学艺术发展促进会 云南省高原文学研究会 重庆市巴蜀文化研究中心
投稿邮箱:guizhouzuojia@126.com QQ1群:598539260(已满) QQ2群:10423034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