堂屋空荡荡的,只有一张吃饭桌子和四根长条木凳,还放着几个箩筐和背篓,好像小女孩一说话就能听见自己的回声似的。她不知道自己该选择什么,那时应该也搞不懂两者有何区别吧。她一个人就这样在堂屋凳子上坐了好一会后,父亲进来便直接问到,想法是什么?没加思索的她脱口说要读书,不种地。其实,真相是小女孩长得矮小,身子骨天生就病恹恹的,孱弱无能,肩挑不动背扛不得手提不起,只能干点不下力气的活。
父亲让小女孩记住今日的选择,并且在接下来的日子里,不管有多难有多苦都要走好这条道路。记得每学期开学前,他们都会提前东拼西凑为她凑齐学费,家务活也是让其先完成作业再来做,要是她放学晚他们也会等着她回家了再一起吃饭。小女孩本来还以为父母亲不爱她,觉得她是个姑娘,将来长大后迟早是要嫁人的,现在看来他们是一样爱她的。尽管父母亲除了开学外从没接送过她一次,但她知道他们更多是想锻炼其独立自主能力,以及他们那也真得忙不过来的农活。
哪怕是后来小女孩在市区上高中时,三年的读书生涯里,开学是母亲送她去的,父亲是一次也没有去过学校。听说有一次他去市区批发市场买农具,顺路来了趟学校,按照保安的指引就只在她的班级教室窗户旁看了一眼就走了。听母亲说,父亲是不想影响小女孩学业才没告诉她。不管怎么样,父亲每个周末回家给她准备好吃的,还给她用玻璃瓶封装好带去学校吃是真的,比如萝卜干、咸菜、凉拌菜、腊肉之类的。
读大学的时候,小女孩选择了和临近交界的陕西省,一是觉得那里有古都长安,文化底蕴厚重,二是觉得离家两地距离不算太远,上学和回家都能坐绿皮火车,交通方便,关键是费用就要经济实惠得多。父母亲不识字,不会坐车也坐不了车,太远了就晕车吐得不行,不能送她去学校,又担心几千块钱的学费交给她在半路上弄掉了,只能让其先不带钱去学校,到了学校以后再给邻居打电话,他们才请银行工作人员帮忙汇钱过去。
大学几年,父母亲一次都没去过学校,他们不知道小女孩在哪里上学,也不知道小女孩是不是真的在上学。但是,每次看到她拿回家的奖状和荣誉证书,能感觉到他们是真心的骄傲。为了能补贴一点生活费,小女孩除了过年的时候回过家,其他时候都在学校食堂做服务生或者在校外的超市当销售员等,也从来不乱花钱,不谈恋爱,认真学习,丰富自我,自律地朝着自己心中所想的目标前进,为了自己也为了父母亲爷爷奶奶。幸福的是,当她快完成学业时,自己还存下了近一万元的社会生存资金和积累了多样的社会经验,让其正式步入社会后不再那么惊慌。
就这样,在父母亲的全心支持下,在万老师的大力鼓励下,在这幅字画的无形牵引下,小女孩迎来了漫长的读书岁月。这一读,就是20多年,她也从村小走到了镇上、市里、省外,成为了一名硕士研究生,更有幸能服务基层,服务百姓民生,像父亲当初说的那样力所能及地帮助其他有需要的人。也是因为读书,她才知道当初被父亲有幸捡回去的那幅字画代表的是周恩来总理的宏大理想。或许,这一切冥冥之中自有安排。
蜂酿蜜、蚕吐丝,人不学,不知物。生活就像爬大山蹚大河,皆需一步一个深深的脚窝。而山脚下的那户人家还在,小女孩时常开车回去看看,看着老屋里那些读书学习留下的漫漫足迹,她神情坚毅,目光坚定。那面斑驳的土墙,早已承载了父母亲和爷爷奶奶的希望,更承载了小女孩即将到来的春天。
版权所有:西南作家网
国家工业信息化部备案/许可证:黔ICP备18010760号 贵公网安备52010202002708号
合作支持单位:贵州纪实文学学会 四川省文学艺术发展促进会 云南省高原文学研究会 重庆市巴蜀文化研究中心
投稿邮箱:guizhouzuojia@126.com QQ1群:598539260(已满) QQ2群:10423034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