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例三,及时运回伤员。2月28日,吴班长运送弹药到117高地三营指挥所,又叫他拉回8位重伤员,其中副营长石维成伤情最重,身体被炮弹炸伤20多处,鲜血染红了衣服,奄奄一息。吴班长同大家一起把伤员抬上车后,急速的向回行驶,全神贯注的盯着道路,把车开稳开安全,不让车上的伤员受颠簸之苦。渴了饿了,他全然不顾,一心只想早点把伤员送到救护所,挽救他们的生命。谁知,车开到半路,又遭到敌人炮弹袭击,为避免伤员们二次受伤,他只能与敌人炮弹“捉迷藏”,你打我隐避,你停我前行,就是要保证伤员安全。就这样,通过2个多小时的斗智斗勇,吴班长费尽周折,终于将伤员安全送到了救护所,得到了及时救治,还将石副营长被炸坏的水壶、手表交给医护人员登记,让其出院后作纪念。
一年后,吴班长和卫生队长黄文才去医院看望腿负重伤,身上还残留着10多处颗粒弹片,被评为六级伤残的副营长石维成,他拉着吴班长的手,深情的说:“我这条命,是你用过硬的驾驶技术挽救回来的,不然,我已就在金平烈士陵园安家了。你的这份情义,我将终身难忘,并告诉子孙后代也不能忘记。”
事例四、兼职押解俘虏。91团在第四阶段攻下敌人班绕散地区后,吴班长带领汽车班,刚把弹药物资送到那里,就接到带领本团二营作为91团预备队的副团长廖明永的命令:“吴班长,前线人员不够,这里有一名男性俘虏,交给你们汽车班押解回去,交到战俘管理处。有困难吗?”吴班长毫不犹豫的回答到:“报告3号(副团长的代号),保证完成任务”。接受任务后,他带领全班战士,将30多岁、身高1.65米左右的俘虏押上,向后方前进。由于路程远,在境外,担心俘虏叫喊、逃跑,引来敌人营救,袭击。他们便将俘虏的嘴用毛巾堵上,用背包带将其捆绑,分为警戒、押送两个组,子弹上膛,各尽其责。俘虏见无机可乘,便乖乖的听从指挥,顺利地将这名俘虏押解、移交到俘虏管理处。俘虏管理处的领导拉着吴班长的手说:“你们汽车兵这个职兼得好,既克服了前线兵员不足的困难,又让后勤人员得到了与敌斗智斗勇的锻炼”。
像这样的典型事例,在吴班长身上还很多,如冒着危险在腾条河水中捞嘎斯车,行车途中多次遭敌炮弹袭击,三天两夜不休息拉物资,含泪寻找误传牺牲的同乡战友等,就不在此展开赘述了。仅用数字作一介绍:吴班长所在的92团出境作战22天(指大部队,断后连队,运输兵还要多几天),作战纵深约40公里,他每天往返前线约4趟,多则8趟,夜间行驶占三分之一,每次都是满载弹药、物资去前线,又拉伤员、烈士返回。这其中的艰苦、危险、功劳是有目共睹的。
根据吴万龙在战场上的突出表现,本应记二等功,但他考虑到农村藉战士立二等功回乡可以安排工作,就把这个二等功让给了一班长山东省青岛农村兵于金友。他说:“自己是有工作当兵的,记三等功退伍复工复职也不受影响。”
写到此,我想起了元·王冕的两句诗:“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用在吴班长让功这件事上,真是再好不过了。
同年5月,吴班长出席了全团贺功会。
三、脱下军装,我还是一个兵
1982年1月,吴万龙脱下军装,退伍回到了地方。七年的军旅生涯,铸就了他面对困难,敢于挑战,乐于奉献,坚韧不拔,不屈不挠,勇往直前,不怕流血牺牲的钢铁意志;对党的事业強烈的责任心、荣誉感和忠诚感的红色军魂。退伍不褪色,脱下军装、仍是一个兵的军人品质。
吴万龙退伍后被安排在县供销社工作一年,1983年3月,被县人民检察院调去当了一名法警。他在30年的法警岗位上,为维护法律的公正性和权威性,练就了较高的政治素质,顽强的意志力,敏锐的观察力和应变力。配合检察员破案,抓捕犯罪嫌疑人,维护审案时的正常秩序,他都敢于担当,不惧任何艰难险阻,深受同行的好评。
1988年在打击假冒伪劣产品的活动中,八七厂一知情人向他提供线索,四川省湄山县一个叫王林的人,在本地制作假茅台酒销售,价值达200多万元。他向检察院领导汇报后,引起高度重视,立即成立了5人专案组。副检察长何楚吉任组长,成员有吴万龙、吴文忠、周卫平、何剑。在近一年的时间里,他们曾五次前往成都、乐山、彭山、湄山、昆明、瑞丽、缅甸等地抓捕犯罪嫌疑人。为了不打草惊蛇,一网打尽,人脏俱获。在反复的侦察中,专案组前往湄山发案地点,在当地反贪局战友王邦强、陈卫东的配合下,终于锁定了制假窝点。抓捕方案制定后,抓捕当天,在张桂生副检察长的带领下,他们将窝点四周围住,不准放走一人,吴万龙从正面冲入,一个箭步上去,将30多岁、身高超过自己的犯罪嫌疑人王林扑倒,迅速将自己和其铐在一起,让他无法脱身。王林同伙见状,便围上来扭打,由于寡不敌众,在混乱中将他的手枪抢去,向其头部开枪,见状陈卫东用手一挡,手枪掉在了地上,趁势夺了回来。事后经技术部门检验,枪内子弹有被撞击痕迹,但没有响,不然吴万龙就“光荣”了。在大家的合力下,终于将以王林为首的几个犯罪嫌疑人全部抓获归案。从湄山押解犯罪嫌疑人到遵义的过程中,为了减少沿途不必要的纠缠,他们又选择了安全路线,虽然远点、路况差,辛苦点,但确保了这次抓捕任务的圆满完成。
遵义市人民检察院为表彰吴万龙在这次抓捕中临危不惧、机智勇敢的事迹,给他荣记了三等功。全院干警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对吴万龙无不夸赞:战时是钢铁战士,退役也保持军人本色!
作者简介:
王长荣,大专文化、中共党员,1949年4月生,1968年1月入伍,曾任师、团新闻干事,《解放军报》、《国防战士报》、《云南日报》通讯员,在军内外报刊发表过多篇文章。1979年参加对越自卫还击战时荣立二等功。退休后,笔耕不缀,对报告文学、诗词、散文也有所触及,所撰写文章入书《仰望——遵义英雄谱》。现任贵州省军促会遵义代表处顾问。
版权所有:西南作家网
国家工业信息化部备案/许可证:黔ICP备18010760号 贵公网安备52010202002708号
合作支持单位:贵州文学研究会 四川省文学艺术发展促进会 云南省高原文学研究会 重庆市巴蜀文化研究中心
投稿邮箱:guizhouzuojia@126.com QQ1群:598539260(已满) QQ2群:10423034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