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沿海大城市的政府部门工作,千里之外的老家人以为我懂业务,有客户,信息灵通,会做生意,因此常有电话打来,求我帮他们将蘑菇、茯苓、山银花之类的土特产推向海外市场。这是件令我既尴尬又头疼的事情。家乡的贫穷落后我清楚,老家人的致富心情我理解,说句心里话,我真的很想帮家乡人做点什么。可我实在帮不上什么忙,一则我在政府部门干的是党务工作,业务不熟,二则家乡的这些土特产附加值低,很难打进国际市场。
回绝的次数多了,脸上总觉得无光,因此又总想逮住机会帮家乡人一把。老天不负有心人,机会终于来了。
一天,H公司业务二部经理温功来到我办公室,一脸焦急地说:“领导,记得您曾经向我提到过,你们老家有桐油,今天我就为这事找您了。”
温功原在H公司党办工作,政企脱钩前我们曾经是上下级关系,后来他改行做化工出口业务时,我曾嘱咐他帮我留意一下有关产品的出口信息,还特意提起家乡盛产桐油的事。“有人要吗?”
“是的。有个国外客户急着要。”
“可是,现在不是出油季节。“
“正因为不是出油季节,人家才急着要嘛!”
“好的,我赶紧帮你问问。”
其实,推销桐油的事是二弟和平最早提的。记得是两年前的夏天吧,他打来电话说邻县会同县有大量桐油积压,能不能帮忙卖给老外。我问了好几家进出口公司,结果没戏。现在有人要了,我第一时间便想把这好消息告诉二弟和平。
二弟家一直没装电话,虽说早两年他买了个手机,但在老家基本上是聋子的耳朵——摆设:山高沟深,信号太差,打出或接听电话要爬到半山腰才行。于是我将电话打给了在老家镇上开饭店的表弟肖亮,要他转告和平。
两天后,肖亮回电话了:“表哥,和平电话老打不通。我帮你找到了30吨桐油!”
“太好了。哪里找着的?”
“会同。”
“那好。我让温经理直接和你联系。”
我当即将情况向温功作了通报。温功表示马上电传给国外客户。
没想到,过了一天,二弟和平打来电话,说:“哥,桐油我找到了!”
我一楞:“肖亮不是打不通你电话吗?你怎么知道的?”
“这个老表,今天镇上见面他都没提这事呢。是镇里剃头匠老斤哥告诉我的。”
“有多少?”
“30吨。”
“也是30吨?哪里找的?”
“会同。”
“这么巧?会不会和肖亮找的是一家?”
“应该不会。是我自己找的。”
但愿不会。
可当晚二弟打来电话,解释说:“哥,还真让你说准了,我和亮伢子找的是同一家。”
“那就合伙做吧。”我能指责他们什么呢?
此后,我每隔两天给温功去一个电话,追问和国外客户的联络情况。终于,有一天温功回话了:“对不起,领导,客户说暂时不要了。”
“为什么?”
“客户担心这时候桐油价格过高,想等出油季节再说。”
“这不是穷折腾嘛!”我没有说出心里的不满,装作满不在乎地样子说:“那就等出油时再说吧!”
二弟、表弟得知消息,半信半疑,一再交代:要密切保持联系!
从此,二弟、表弟隔三差五地打来电话,追问桐油的事情。到了出油季节,便问得更勤了。
我只能时不时地催问温功。温功一会儿说外商正在作计划,一会儿又说外商不是急着考虑这事,最后,又是一句“对不起”,说外商在其它国家找到了廉价桐油,取消从中国进口的计划了。
我以为把这个消息转告二弟、表弟,就万事了结了,谁知二弟招呼不打,就千里迢迢来到广州,给我送来一竹筒桐油。“哥,这事情可能不那么简单。我寻思,那老外信不过我们。这是样品,你无论如何要找到老外,让他看看我们老家的桐油样品。”
打发了二弟,年内又先后有表弟、大舅、三姑父、蒙副乡长、龙老师等找上门来。无一例外,他们都满怀激情地跟谈起了桐油的事情。
我家阳台上,现已摆放有十余筒桐油样品。每天夜里,我都是闻着家乡的桐油味入睡的。几次搞家庭卫生,夫人都发狠要清理掉这些东西,只是我的干预,才保留至今。桐油是烦人,可也诱人,万一机会来了,我把这个忙帮成了呢?
于是,整齐排列的装有桐油的竹筒,成了我家阳台一道独特风景。
意外效果
G市人嗜食田鸡,盖因民间流传久食田鸡可清热解毒,宣肺通窍,强身健体,延年益寿……
田鸡,乃青蛙也。青蛙渐少,害虫肆虐,五谷歉收,社会不稳。于是政府明令警告:青蛙乃国家保护动物,捕杀青蛙属违法行为,一经发现,当严厉处罚。
然仍有不少市民置若罔闻,我行我素。政府多次集中行动,严厉打击,收效甚微。嗜食田鸡已成G市一大顽疾。田鸡濒临灭绝。
一日,某网络登出一则消息:近日南方某市发现有多人染同一怪病,眼斜,嘴歪,咳嗽,高烧,呼吸困难……传染性极强,已有多人死亡,其中包括被感染的医务人员。当地专家初步诊断,为“非典型X炎”作祟,病原体为冠状病毒,疑为青蛙携带。
消息飞速流传,G市极度恐慌,市民疯狂抢购板蓝根、白醋,价格飞涨……
然而,经国家医学权威复诊,怪病虽系“非典型X炎”,病原体却不能确定,真正的元凶仍在查找之中。政府正式出面公布了这一实情。
然市民宁信其有,不信其无,依然恐慌,无人胆敢进食青蛙。
此后G市,乡间田野复又蛙声阵阵……
【编辑:黄先兵】
版权所有:西南作家网
国家工业信息化部备案/许可证:黔ICP备18010760号 贵公网安备52010202002708号
合作支持单位:贵州纪实文学学会 四川省文学艺术发展促进会 云南省高原文学研究会 重庆市巴蜀文化研究中心
投稿邮箱:guizhouzuojia@126.com QQ1群:598539260(已满) QQ2群:10423034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