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西南作家网:www.xnzjw.cn
西南作家网: >> 原创作品 >> 短篇 >> 正文

乌 龙
信息来源:本站发布    作者:杨敏修    阅读次数:9436    发布时间:2013-10-29

1

石桥小学坐落在两河口,那里山环水绕,林木葱绿,环境幽静。那个年代,学校虽然简陋,却是个办学的好地方。

这天,三年级年轻的班主任仇老师,正在专注地上语文课:“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温习昨天的课程,了解抗日英雄小铁锤的故事。请大家翻开书本,朗读课文。”

一时间,教室里响起了朗朗书声:“小铁锤,12岁,个子矮矮的,很结实。他聪明勇敢,常常给村民和民兵报信,是个小情报员。有一次,他装作放羊的,赶着两只羊,到南山去放哨.....”

“嗷!——嗷!——嗷!”这时教室里忽然传来小狗崽的叫声。

“停下,停下!”仇老师用教鞭摇晃着:“请问,是哪位同学把狗狗带进教室了?请他站出来,把狗狗带走。”仇老师连续问了几次,都没有人反应。这时,大家把眼光都投向了后排的常春同学。

“看来,我是要亲自动手了。”仇老师说着,便慢慢朝常春走去。

常春很快站了起来:“老师,我自己出去行不行?不用麻烦你了。”说着,他用书包装了狗崽,将书本夹在胁下,慢慢走出了教室,并做了个再见动作,惹得全班哄堂大笑。

仇老师大声地呵责道:“把狗儿丢出校门外,赶快给我回来上课。”回过头对同学们说:“你们看,又是他出毛病,简直屡教不改!现在大家都在学英雄,只有他甘愿当狗熊,我们都不要向他学习哟,是不是?现在继续上课。”

常春离开教室,走出校门,感到有点孤独,他没忘记仇老师的话,心想马上回去上课。但一转念就为难了,他拍拍狗儿说:“乌龙,我还是送你回家吧,把你丢在学校外面,会被人抱走的。”乌龙,是常春给狗狗取的名字。

常春回到家,看见大门上了锁,妈妈出门去了,才两个多月的狗狗,放在邻居家也不放心。等到妈妈回家,常春才返回学校,仇老师的语文课已上完了,接下来是王老师上算术课。在课堂上,常春感到心神不安,王老师讲了分数和百分数的关系,他一点没听进去。想到仇老师那张严峻的脸、以及他平时的尖利批评,常春心里就咚咚地跳。

果不然,第二天上午常春刚到校,就被仇老师逮个正着,他不由分说,拉着常春就去到校长室:“这学生我没办法教了,这学期屡犯纪律,第一次是上体育课,他与同学争皮球打架;第二次是课间操时,他仗着个子高,欺负弱小的同学;昨天居然又带小狗进教室,还逃学逃课,他喜欢喂狗,就不要来学校了,让他回家陪狗狗去!”

“仇老师,你就肚量大些吧,这学期你才从师范分来,可能没摸清这些娃儿的脾气,常春同学我了解,他是有点调皮,但一般不会乱来的。调皮是孩子的天性,你在这里批评他打架、欺负同学,其实他们私下早就和好了。”

王校长微笑着问常春:“是不是这样?”

常春答:“是这样,与我争球打架的那个同学,我们第二天就好了;说我欺负同学,其实是他先欺负乡下同学,我才打抱不平的。”

“好了,好了,昨天你带狗儿上学,还有逃学就不对头了,今后要好好改正,快去上课吧。”

王校长给常春解了围,问仇老师还有啥讲的。“校长,我总觉得常春这娃儿,沾染了不少江湖习气,长大了肯定要吃亏的。”仇老师说。

王校长反驳道:“严重了,严重了,我小时候也很江湖,现在还不是当了校长!”噎得仇老师无话再说,怏怏的走进了教室。

按照仇老师的安排,“小铁锤”课文结束后,接着写作文,要求大家谈读后感。班里30多名同学,几乎都是一个调子:从小要向小铁锤学习,长大了要当工人、老师、解放军,或者当什么家等等。只有常春的作文写成了另类,他检讨了那天带狗狗上学的错误,分析了自己和小铁锤的差距,他不愿当狗熊,长大了他也想去当兵,去保家卫国。

仇老师在作文讲评时,重点念了常春的检讨部分,意图是让学生克服毛病,促使他们进步成长。哪知念到结尾部分,常春思想有了升华,得到同学们的认可。这是仇老师所料不及的。

2

石桥小学,是石桥区唯一的一所完小,1至6年级6个班,每班三、四十人。学校上午10点上课,中途不休息,下午4点放学。学校实行一学制,为的是便于远处学生的往返。这样,也方便了常春和狗狗的厮混。

第二年秋季,常春已经升入四年级,仇老师继续当班主任。常春自从那次带乌龙进教室,受到仇老师的指责,遭到同学们的嘲笑,受到妈妈的惩罚后,他就再也没把狗儿带去学校。有好几回,常春去上学,乌龙就悄悄跟在后面,等他发现后,就驱赶了几次。狗狗也有自尊心和条件反射,知道学校不是它玩耍的地方,就再也不跟着主人上学了。

那时,乌龙已长成了大狗,它全身乌黑发亮,油光水滑的,没一根杂毛,有着雄性狗狗的灵性与威猛。白天,它一对眼睛忽闪忽闪的。到了黑夜,它便会放射出两束寒光,令人生畏。那时,常春的爸爸已去世。常春的妈妈,街坊都叫三娘,她在街面上开了栈房,设置了十多个床位,平时常有挑货担的远客来住宿。狗狗很听话,也有“眼水”,分得清街坊邻居,认得清住宿的客人。一到晚上,乌龙就成了忠实的防卫,对陌生人毫不留情,住宿的旅客从未丢失过东西。

除了常春,乌龙与三娘最为亲近。那时,居民都缺吃少穿的,一般人家都不喂狗。三娘开栈房,需要狗狗看家,她平时宁愿少吃半碗,也要留给狗狗;遇到打牙祭,骨头和肉皮子也归乌龙享受。

乌龙很顾家,却是窃贼们的眼中钉。一次,乌龙在外含回一块带肉的骨头,啃完后就烦躁不安,行为反常。三娘怀疑有人下了毒,赶紧同长春一起,给它灌了一木瓢肥皂水,狗狗吐出一滩污物,第二天还在打呕,五天后才恢复正常。以后,乌龙吸取了教训,就再也不吃外人施舍的食物了。  

石桥街上,几乎家家户户都养鸭子,它是家庭的小银行。一般人家,养上一群鸭子,家里的油盐酱醋就基本解决了。街上养鸭的人家都是这样:早上喂些糠菜放出去,由随它下河觅食,晚上就让它们自己回来,这些鸭子从来不会走错门。春夏秋三个季节,满河的红掌清波,分不清是谁家的鸭子。进入冬季,天气冷了,河面漂浮着黄桷树残叶,鸭子也有些怕冷,它们在河里时间减少,就成堆成群地挤在一起活动;不用说,每一堆每一群,就是一户人家的鸭子。

那时候,常春的哥哥姐姐,都在城里上中学,常春就主动帮家里做些力所能及的事。他每天上学前把鸭子赶下河,放学后做完作业,就下地割猪草。不管上山玩耍、下河洗澡,都带着乌龙,时时调教狗狗。夏天洗澡时,常春经常把一些小木棍丢进河里,唆使乌龙去叼回来,反反复复,这样狗狗也熟悉了水性。有时,常春喜欢在10多米高的石桥上跳水,跳累了就躺在黄桷树下乘凉。如果乌龙走远了,只要常春把食指放在口中,打一声响亮的口哨,它就会飞奔而来。

冬季到了,天气黑得早。这天,三娘趁着大门外的一点光线,坐在小木凳上砍猪草,乌龙忽然跑来用嘴扯她的裤脚。“乌龙,你这挨刀的,不要在这里淘气,快到外边去耍!”三娘说着话,看见即将晚归的鸭子,被狗狗两次追下了河。   

三娘觉得奇怪:“常春,常春,你快出来,看看乌龙今天怎么发疯了?”

常春正在屋里做作业,听到妈妈的呼唤,马上来到门外。乌龙像遇到了救星,领着小主人就往河边跑。来到河边,常春发现河面上有个黑影在浮动,不像是小动物,身边还漂着衣物。“糟了,是哪家娃儿,被水冲走了。”

这时,喊人已来不及了,常春平时也算是河中的水鸭子,他没多想,也顾不得冬天的寒冷,很快脱下袄子,朝小孩游去。靠近了,他试了试,抱不动。接着,乌龙也下了河,狗狗只有干着急,它帮不了忙。常春灵机一动,他抓住漂浮的衣服,划着河水,把小孩慢慢的拉上了岸。

这时,天已黑尽了,常春背着湿淋淋的小孩回到家,人和狗都冻得打抖,把三娘吓了一大跳。但她马上就明白了:乌龙先前的异常表现,原来是来报信救人的哦!三娘一边叫常春赶紧换衣服,把狗狗叫到火塘边烤火;一边提着小孩倒水,听到孩子有了哭声,三娘才放心下来。接着,三娘找来旧棉毯裹了小孩,火速抱着去找他的父母。

3

落水的小孩叫国庆,是六二年国庆节那天出生的。他的父亲梁全,为石桥区供销社的职工。那天,三岁的国庆一个人去到门外撒尿,不知怎么去了河边,掉进河里。幸好被常春救了,梁全一家真是感激不尽。

第二天晚上,梁全两口子经过商量,就提了两封白糖、四把一斤的面条,扯了两段土蓝布,带着国庆到三娘家,要拜常春为干爹。那时,物资匮乏,梁全送的显然是一份大礼。这样,一下子就惊动了街坊邻居,大家都来到三娘家看热闹。

三娘忙着给街坊装烟倒茶,梁全发话了:“三娘,这两段布,是给您和常春做衣服的,国庆就拜继给常春了。”说着,就拿出了随身带来的礼信。

“不行不行,常春也才11岁,他也还是个娃儿,收啥干儿子哦?你把东西拿回去!”三娘回绝道。

梁全说:“论辈分,我们都叫您三娘,我比常春的哥哥大不了几岁;平时,国庆喊您三婆,喊常春叫小幺爸,他又是国庆的救命恩人,今天您就当着大家说说,怎么不行呢?”

“可以,可以!常春救了国庆,应该拜他为干爹。”街坊都附和着说。

三娘推来推去,就是推辞不掉,就说:“好嘛,既然这样,以后娃儿还是喊常春小幺爸。”

在场的街坊都齐声赞同:“行,行!反正是干爹,啷格喊都可以。”

三娘同意后,就要进行叩拜仪式。街坊都涌进了堂屋,张大爷临时充当了司仪,将三娘和常春扶在高板凳上坐下,找来棕垫子,好让国庆磕头,一切准备就绪。

“不忙,不忙,我有话要说!”这时,常春有些激动,他突然站起来发话。

张大爷怕常春反悔:“你有话说嘛,看大家同意不?”

常春稳定了一下情绪,就说:“我救国庆,是乌龙报的信,它也是下了水,有功劳的。要磕头,就叫乌龙也来参加。”

“好,好!同意,同意!”张大爷带头,和大家一起鼓掌。

街坊拉来了乌龙,狗狗没见过这种场合,吓得汪汪地乱叫,以表示抗议。常春及时出面,把乌龙抱在怀里,狗狗才安静了。

接下来,张大爷宣布仪式开始,念了一段四言八句,祝贺三娘抱了干孙子,常春抱了干儿子;吉言国庆大难之时遇贵人,以后万事平安!国庆在大人的安排下,给婆婆和干爹磕了头。最后三娘代表常春,打发干儿子20元喜钱。不用赘述,这场叩拜仪式,在一片欢快声中结束。

第三天,学校放礼拜不上课。石桥区广播站闻讯后,派来两个年轻记者,去到三娘家采访。很快,街坊邻居又围了一大堆。

一番闲话之后,男记者首先问三娘:“平时你是怎样关心教育孩子的?”

“我是大老粗,没有文化,也讲不来大道理,对娃儿就是每天两顿饭,瓜瓜菜菜能吃饱,让他饿不了肚皮;每年一两套衣服,缝缝补补洗干净,让他不受寒冷。”三娘回答。

“好的,三娘,你主要讲讲教育孩子的事吧。”女记者说。

“俗话说,乡帮乡,邻帮邻,常春从读书起,我就交代他多做善事好事,不做昧良心的事。都说皇帝爱长子,百姓爱幺儿,我就从不护短,该打就打,该吼就吼;常春平时有点调皮,老师都几次家访了,请你们也敲打敲打他吧。”三娘道。

“人家现在是小英雄呢,我们哪能敲打他!”女记者话一出口,引起围观者的哄堂大笑。

男记者又问常春:“妈妈都对你好吧?我们在场你不用怕,妈妈不会责怪你的。”

常春犹豫了一下,显得有些不好意思:“妈妈昨天给我煮了两个鸭蛋,是专门奖励我的。平时她对我严得很,仇老师家访了三次,我就被罚了三回,被顶着水碗跪搓衣板,头上的水不准打倒,手里拿一炷香,等香燃完才能起来。”

女记者问三娘:“是不是这样?”

“是真的,这是先人们留下的方法,用它教育娃儿,一点不伤皮肉。”三娘答道。

“还是谈谈你当时救小孩,是怎样想的?比如学校从今年3月份起,开展向雷锋叔叔学习活动,你得到哪些启发?”男记者对常春说。

常春抱着狗狗回答:“当时,就是这乌龙来报信,我觉得这娃儿淹死了太可惜,就把他救了。再说,雷锋叔叔做好事,也没在水中救过人,我确实没想到他。”常春话一说完,又引起街坊的一片笑声。

4

石桥区广播站的两名记者,他们妙笔生花,稿件很快写成了,在高音喇叭中连续播了10天。广播里称常春为雷锋式的好少年,号召全区学校向他学习。对此,常春却不以为然,照常上学,照常吃饭,照常顽皮。他只是对广播稿有些意见:朗格没把乌龙也写进去呢?

不管怎样,一时间常春的名字,在石桥区家喻户晓,人人皆知,都晓得常家出了个小英雄。遇到赶场天,三娘就更忙了,她早早就烧好了茶水,接待那些陌生的、不断前来探看常春的过路客人。

那几天,三娘就反复对常春说:“幺儿,人家都在向你学习,今后你要好好克服毛病哦。”

“晓得了,晓得了!”常春回答道。

常春救小孩后,也轰动了石桥小学。学校王校长十分重视,他专门召开全体教师会议,安排教务室姚主任,抓紧出一期宣传专栏;并明确班主任仇老师,配合收集常春的先进材料。仇老师顺水推舟,立即将常春作为“浪子回头”的典型,在班上进行大肆宣扬;同时,常春也光荣加入了少先队。作为辅导员仇老师,他亲自给常春系上了红领巾。

三天后,学校的土墙上,张贴了“学习雷锋叔叔,做常春式好少年”的宣传栏。墙上用了10来张红纸作底板,除了常春的事迹,还有家长梁全的感谢信,以及高年级学生写的心得。

宣传栏里,张贴了一幅黑白照片,常春坐在小木凳上,脖子上系着红领巾,怀里抱着乌龙。每当课间休息,这里就围得水泄不通。这是石桥小学建校10多年来,教书育人的最大荣誉。墙上的小主人公,以及那只狗狗,显得那么炫目耀眼!

时间过得好快,元月下旬,学校就放寒假了。这天,石桥小学显得很热闹,砂石砌成的台子上,楠竹竿子升起了一面国旗;台子中间,用棕纯拉了“石桥小学散学典礼”横标,固定在两根杉木桩上;学校狭窄的泥土操场,站满了200多名师生。散学典礼由教务室姚主任主持,他宣布了大会内容:一是表彰先进,二是学期小结,三是寒假日程安排。

姚主任讲话完毕,接着由王校长宣读表彰名单,他特别强调了常春的名字,他请受奖的同学上台领奖。这时,台上台下一片掌声,受奖的学生都到齐了,常春却迟迟不肯上台。仇老师催了几次无果,只得来到台下对王校长解释:“常春他要求带狗狗一起上台。”

哪知,在这样庄严的大会上,王校长居然同意了。他宣布:“先进行大会第二、三项内容,等常春去带狗狗,把表彰放在后面。”一下子,会场象开了锅,爆发出一阵阵嘘声和掌声。

不一会,常春用麻纯拴来了乌龙。狗狗经过这些时日的操练,常春带着它上台领奖时,它不闹不叫,显得十分坦然,一点不怕人声鼎沸的场面。对于常春的举动,在一般场合,都是让人不可思议的。只因常春和狗狗,在寒冷的石桥河中,上演了一幕壮举,令石桥小学感到扬眉吐气。所以,王校长也得让常春三分,老师和学生也都理解,自然就无可非议了。

热闹的散学典礼后,仇老师叫住常春:“等会,我同你一起去家访好吗?”

这是师生俩第一次同行,仇老师满面笑容,他拉着常春,见了熟人就主动打招呼,似乎要让世人都知道,常春是他的学生,是石桥河中救人的小英雄。此刻,常春忘了仇老师过去的恩怨,也忘了妈妈以前的惩罚。他肩上挎着书包,手里拿了奖状,身边跟着乌龙;走在放学的路上,常春有点欢天喜地,昂首挺胸,犹如一位王者凯旋归来。

(杨敏修,男,贵州桐梓人,1972年入伍,中校军衔,2008年从部队退休。中国楹联学会、贵州省诗词楹联学会、贵州省书法协会会员。爱好广泛,有诗词、楹联、小说、散文、书法、民间故事等在报刊发表。)

【编辑:杨汝洪

已经有 0 条评论
最新评论

版权所有:西南作家网

国家工业信息化部备案/许可证:ICP备18010760号    贵公网安备52010202002708号

合作支持单位:贵州纪实文学学会  四川省文学艺术发展促进会  云南省高原文学研究会  重庆市巴蜀文化研究中心

投稿邮箱:guizhouzuojia@126.com      QQ1群:598539260(已满)    QQ2群:1042303485

您是本网站第 164369402 位访客      技术支持:HangBlog(renxuehang@fox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