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洪水真是说来就来,一刻也不等人。
青松匆匆布置完工作,便立即向自己负责的临江村赶去。还没走拢,便听见村务助理王丽的声音:
“大娘,今年的洪水比去年大多了,快搬吧,我求求你了。”
看来,这位年轻的大学生遇到阻力了。
青松脚下更不停顿,绕过一片竹林,便看见王婆婆家的地坝,王丽和一名乡里的年轻女孩子正苦口婆心地给王婆婆做着动员工作。可倔强的王婆婆好像就是不买账。
“哎呀,你们莫豁我了,水淹不上来。搬去搬来好麻烦嘛。”
青松走过去,正要开口。村主任老周领着八十来岁的老支书也赶来了。
众人与王婆婆理论间,洪水漫进了地坝边缘,一波浪头,便上淹一寸。
看着王婆婆软硬不吃的态度,青松强压着的怒火在胸中翻滚。
这时,老支书却先爆发:
“老周,你去找两块木板来,搭个跳板,她不搬,我们搬。出了问题我负责。”
说完,撩衣扎袖地冲上了王婆婆家的平房屋顶。众人见状,忙跟了上去。
老周扛来两块木板,把木板在屋顶和房后的坡上搭好。老支书走到木板中间,试了试,说:
“可以了。”
大伙儿小跑着走进屋里,把王婆婆早已打好包的物什,肩扛背背地往坡上搬。
青松拦住老书记,让他休息。
老书记眼一瞪,说:“没事,没事。乡长你放心嘛。”
刚刚搬完,洪水变漫进了王婆婆的门槛。
青松又向王丽和老周交代了一阵,估计场镇也要进水了,便又赶回乡上。
(2)
才小半天的工夫,洪水已经开始漫进场镇了。
好在通知及时,落实到位。街上的人绝大多数都搬到乡政府搭建的临时安置点去了。
剩下的基本上都是乡政府的工作人员,还在挨家挨户地清理,是否还有滞留人员。
青松看着一切都在有条不紊地进行,很是满意,便向着老街走去。
咦,那是哪个还在摆摊?
走近一看,原来是陈豆腐。
“陈豆腐,大家都搬完了,你还在这里摆什么摊嘛?”
陈豆腐一间青松,笑嘻嘻地说:
“李乡长,这泡起的豆子总不可能丢了啥。”
青松又好气又好笑:
“你这身家性命重要,还是几斤豆子豆腐重要哟?再说,大家都在忙着搬东西,哪个还会来买你的豆腐哟?”
说话间,洪水又上漫了一尺。陈豆腐把摊子也向上挪了一挪,继续说道:
“嘿嘿,那李乡长就把我这豆腐买了,送到安置点去啥。”
青松正要回答,那边有人喊道:
“陈豆腐,陈豆腐,你家里面进水了。”
“遭了,遭了,我还有十几个鸡呀。”
这时,陈豆腐舍下了豆腐摊,向家里冲了过去。
(3)
这天,说黑就黑了下来。
青松围着安置点转了一周,询问着大伙还有没有人没有从家里撤出来。
“李乡长,好像谢大姐还没有看见呢?”
唔,对呀。那个负责场镇清洁卫生谢玉蓉大姐好像是没有看见哟。
青松找来负责通知谢大姐居住那一带居民的小宋。
小宋肯定地说,他是敲着谢大姐的门喊了三遍,而且,还给谢大姐打了电话的,说是她下午就到她姐家去了。
“那就好,那就好。”
青松刚松下一口气,电话响了。
“李乡长呀,谢玉蓉还在她家的楼上,水快要上二楼了,快去救救她嘛。”
“什么?”
青松倒吸一口凉气,马上叫小宋再拨谢大姐的电话。电话显示已关机。
咋办?来不及思索。青松叫上小宋和一个水性较好的船家。穿上救生衣,带上矿灯,立即出发。
微弱的灯光,树枝和洪水中夹杂着的漂浮物,使他们行进得十分缓慢。
好不容易划到谢大姐家,水漫过了二楼,正向屋内涌去。
“谢玉蓉,谢玉蓉。”
青松扶着栏杆,大声喊道。
但是,没有一点回音。
小宋翻过栏杆,揣开房门。
“李乡长,谢大姐在床上。”
青松走进屋里,头上的矿灯照在床头,谢玉蓉瞪着大眼,无神地望着天花板——她整个人,已经瘫软在床了。
青松立刻拦腰抱起谢玉蓉,小宋抬脚。费了不小的力气,才把谢玉蓉弄上船。再慢慢摸黑划回到安置点。
船靠边的时候,围上来的群众扶下谢玉蓉,七嘴八舌地说了起来:
“你这个犟拐拐,多早就叫你搬,不得听话。”
“吔,你不是到你姐家去了答嘛。”
......
说着说着,话锋一转,有人骂了起来:
“背时死老婆婆,为了救你,要是乡长他们出了事,那就有你好受的了哟。”
“下回再这样,淹死了该背时。”
【编辑:黄先兵】
版权所有:西南作家网
国家工业信息化部备案/许可证:黔ICP备18010760号 贵公网安备52010202002708号
合作支持单位:贵州纪实文学学会 四川省文学艺术发展促进会 云南省高原文学研究会 重庆市巴蜀文化研究中心
投稿邮箱:guizhouzuojia@126.com QQ1群:598539260(已满) QQ2群:10423034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