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西南作家网:www.xnzjw.cn
西南作家网: >> 原创作品 >> 短篇 >> 正文

留守之殇
信息来源:本站发布    作者:李逢忠    阅读次数:7366    发布时间:2013-12-03

1

竹湾真是个好地方。

天蓝。水清。山绿。

从巴山深处,蜿蜒而下的渠江,滋润着两岸大大小小的乡村和城镇。

竹湾便是这无数山村中的一个。

因了这一江清水的滋润,这绵延群山的养育。

竹湾的人,一个个清新俊俏,似水一样婀娜多姿;一个个体魄强健,如山一般挺拔雄伟。

只是,氤氲的炊烟,慵懒的渔歌和牧笛,虽然在那些酸溜溜的文人墨客的笔下,散发着诗情画意,但生活却似着脚下的土地一样,平静而不变。

千百年来,鸡鸣三更,日上树梢;百鸟归林,枯灯昏暗。

一天一天重复,一年一年飞度。

水,还是那一江水;山,还是那一群山。

人,来了一茬,去了一茬。

竹湾,一如既往。

 

2

不经意之间,日子开始改变。

竹湾的变化,怎么能逃出细心而又聪明的竹湾人的眼睛呢?

走出竹湾的人,越来越多。

无论是孔武有力的男人,还是娇弱妩媚的女子。

似乎厌倦了这高山流水的雅意。

因为,无论怎样闲适的风光,怎样赏心悦目的自然美,也代替不了锅碗瓢盆的真实,和清苦。

那些来自外面世界的花花绿绿,以及灯火辉煌,是一种不折不扣的诱惑。

可那一座座坚固的小楼,像雨后的春笋,从土地上、山坡上,次第挺立起来的时候。

就算那些如榆木一般执着的旱烟袋,喋喋不休的长舌。

也不得不让那些不安分于泥土之上和桑麻之间的壮汉小妮,前赴后继地出去,回来;回来,出去。

低矮的草房几乎全部消失了。

竹湾人,在赶集的路上,或者茶房酒肆的胸膛,总是挺得笔直笔直,就连说话的声音,也总是显得那么理直,气壮。

 

3

春节的余庆还没有散去。

村东头的王奶奶就死了。

王奶奶死的时候,身旁不一岁半的小孙孙,睡得正香呢。

王奶奶的死,是她那五岁的孙女发现的。

五岁的孙女,乖巧,听话。

王奶奶死的那天,说好带孙女到镇上去买好吃的。

天亮了好久了,孙女照旧自行穿好了衣服。等着奶奶为她端来热气腾腾的早饭,吃过好赶集呢。

可久等不见奶奶,不见热气腾腾的早饭。

她来到奶奶的房间,第一次看见奶奶“赖床”。

生气地走到床前,摇着奶奶的肩膀,喊了很久。

王奶奶还是一动不动。

孙女的哭声,惊动了隔壁的赵老头。

赵老头和老太婆,还有几个老哥老姐,费了一番力气,才进到房里。

王奶奶的身子已经冰凉冰凉了。

王奶奶的几个儿子媳妇、长孙长女,怎么也不相信王奶奶就这么走了。

一家人欢度了春节,不就才离开几天嘛。身子骨一向硬朗的王奶奶怎么说走就走了呢?

在给王奶奶“堂祭”的时候,女子媳妇、长孙长女哭成一片。

王奶奶对后辈的好,全都从这些哭声中展现了出来。

王奶奶的后事,办得风风光光、体体面面。

如果王奶奶能够看见的话,一定会如她生前一样引以为傲。

 

4

王奶奶刚刚淡出竹湾人的哀叹里面。竹湾又发生了一件让人觉得不可思议的事情。

齐家三媳妇——春花,跟着镇上杨老二跑了。

齐家,可是竹湾里最富有、最有权势的人家。

老头子,做过多年的村支书。在竹湾村,那真是个说话邦邦硬,吐口唾沫也能落地成钉的人。

虽说现在不做书记了,但依旧余威犹存:

其一,几十年的呼风唤雨,不是白干的;其二,现在的支书,不但是其侄子,更是他一手培养、提拔;第三齐家老大,好歹在县城也是法人代表,和县里的头头脑脑很是要好。

老二、老三呢,虽然以前在外面打工挣钱,但不久就自己经商,做起了老板。正准备在经商地买房购车,变身城里人呢。

这样一个家庭里面的一员,真是别人眼中羡慕不已的呀。怎么会跟着一个“二不瓜五”的人私奔了呢。

何况春花,也只是这两年,为了照顾在镇上初中读书的一双儿女,才回家做全职的呀。

就算是在家做全职,也只是名义而已,就连洗衣做饭,都是齐老太太全部“承包”了的,农活,就更别说了。

整天不是在镇上的茶坊里“娱乐娱乐”,就是泡在网吧或手机网络里“逍逍遥遥”,过着无忧无郁的日子。

这样的生活多么惬意呀。

不知道有多少竹湾的妇女羡慕不已呀。

而今天,春花竟然私奔了。

不几天,乡亲们看见齐老三带着一个比他那读初三的闺女大不了几岁的年轻而浓艳、时尚的女人,回到了竹湾。

齐老三走的时候,那叫不出名字的小轿车的屁股后面,似乎连烟都没有冒过,就消失在竹湾村新修的水泥公路的尽头。

 

5

唉,怪事年年有,今年特别多。

竹湾村那些上了年岁的人,聚在一起的时候,往往会出乎意料地整齐地感叹。

这不,新学期还没有开头,村西头那个叫做舟舟的娃儿,竟然喝百草枯死了。

舟舟自杀的消息,让他那个戴眼镜的小学老师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因为舟舟刚刚读完小学六年级,正要到镇上的初中上学呢。

在戴眼镜的小学老师眼里,舟舟几乎就是他刚送走的这一个班的骄傲。

乡下的学生,极少有能主动回答老师在课堂上提出的问题的。所以,就算课改进行了很多年,新课标也实施了很多年。乡下的老师还是习惯了“满堂讲”、“满堂灌”的教学方式。

虽然,他们偶尔也曾想到过运用自己学到过的一些新的教学方法,去做一些尝试。

但却一次次尝试,一次次碰壁。

让眼镜老师感到欣慰的是:有了舟舟的这个班,他偶尔的尝试,也能够收到一些效果。

即便那些效果并不能让他感到满意。可总算是能够在平静的湖面上,荡起一点点漩涡呀。

因此,眼镜老师很喜欢这个倔强、而又聪明好学的男孩子。

舟舟也总是不负老师的期望,每个学期都名列全校区年级前三名。

这样一个孩子,如今竟喝百草枯死了。

真让人百思不得其解。

后来,大家才知道,舟舟是在新学期报名的那天早上,向老实巴交的爷爷奶奶要钱,而爷爷奶奶说学校早就是免费教育了,那你要那么多钱干什么?是不是想去上网呀?你妈老汉说过的,坚决不能让你搞那些“空名堂”的哈。

于是,没有要到钱的舟舟,没有到新的学校报名。

而是在街上熟人那里,赊账买了一瓶百草枯。

那个下午,那个孩子们都高高兴兴走向学校的下午,那个爷爷奶奶正在田地里忙活儿的下午。

舟舟,把一整瓶百草枯,喝像可乐一样喝了下去。

 

6

或许,最无情的莫过于时间。

哪怕天翻地覆,哪怕人悲物怜。

它依旧不紧不慢,不慌不忙地从你、我、他的身边溜过。

无论是盛情挽留,或是破口大骂。

它,都不为所动。

于是,当纷纷扬扬的的雪花飘落的时候,两座新坟,似乎在人们的记忆中已经老去。

而来来往往,进进出出的脚印,掩盖在雪的洁白里。已经看不见有谁曾在这里逗留、徘徊和忙碌过了。

竹湾,依旧一天天地改变着容颜。

那些楼房,旧的变新,新的变得更加气派。

竹湾人,却变得越来越苍老。

越来越苍老的竹湾人,在夕阳里的影子,越来越孤独。

越来越无助。

唯一不变的是渠江水,依旧奔流不息。

街头巷尾的闲谈中,竹湾依旧是个好地方。

天蓝。水清。山绿。

人,更好。

 

【编辑:黄先兵】

已经有 0 条评论
最新评论

版权所有:西南作家网

国家工业信息化部备案/许可证:ICP备18010760号    贵公网安备52010202002708号

合作支持单位:贵州纪实文学学会  四川省文学艺术发展促进会  云南省高原文学研究会  重庆市巴蜀文化研究中心

投稿邮箱:guizhouzuojia@126.com      QQ1群:598539260(已满)    QQ2群:1042303485

您是本网站第 164374384 位访客      技术支持:HangBlog(renxuehang@fox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