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日,市委下发文件,需要各部门职工为本地一火灾灾民捐款,三天必须所捐资金全部到齐。文件很快就下发到各单位办公室,办公室也很快就印发张贴出来。小宋是市教育局办公室主任,因为妻子入院临产,请了一个星期的假。
市教育局的这一任务落实就到了副主任小张的手里。可是文件张贴出来,两天过去了也不见人掏出一分钱。眼看收款日期就要到了,红十字会几次打来电话,小张可是着急了。就很快上报了局长哪里,局长没办法,当即掏出500元递给小张。小张记上局长捐赠500元。
小张随后问局长如何处理,局长眉头一皱,想想开一个局长办公会,可几个副局长出去开会了,办公室主任也都不在,眼看时间就要来临了。
于是,局长就给小张说,一科室一个科室的去告诉一下。小张也就按照局长的意思照办了。可是,小张走到每个科室的时候,听说是来要求捐款的,大家都有意无意的说自己忙,叫小张等一等。
小张好不容易跑了一趟,最后也只三十五十的捐得几百元钱,每个人的名字也都记上了,加上局长捐出的500元,也就1000元钱不到。回到办公室,小张手里拿着市委下发的文件一看,上面要求必须时间到了就得把钱送到红十字那边。眼看时间又要到了,可捐钱的人们也都一拖再拖。
没办法,小张也只得向局长办公室跑,把情况一清二楚的汇报给局长。局长听了之后,也是感觉无奈一样,因为捐钱可也是别人的愿意,局长没法,就给小张说,就按照文件的意思,还是希望小张多想想办法,多出点力。
小张一声不吭也就出来了,一个早上,小张都为捐款这事忙上忙下,可回报率还是太小太小。员工们不是忙着这样那样,就是推脱身上没有钱。
小张想,平时,单位有什么活动或者聚会,为什么就是打麻将、唱歌、吃饭都会有那么一踏一踏的钱出来呢?有的人天天开着轿车上班,晚上还要大吃大喝,有的甚至买了几套房子,也依然看他们的钱用不完。
可就是到了捐款为民的时候,每个人都缩手缩脚,甚至还哭穷喊穷的。这明明就是在推卸身上的担子,根本就没有想捐款的意思。而上交款项的时间就要来临了,办公室主任小宋也回不来单位,小张可是拿着一个炙手可热的任务无从下手了。
没有办法,小张只得给妻子打一个电话。局长都没有办法的事情,小张也只得找一找出路了。
第二天,小张如实的把捐款名单上交到红十字会,总款21350元。
一个星期过去了,所有的人都全部回到了局里,局长很快就召集了大家开了一个职工大会,并且对这一次捐款的情况进行了了解。并说,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我们该表彰的要表彰,该批评的要批评哈。市委重视的事情,我们一定要落实到每个员工的身上。
局长需要小张发言,小张支支吾吾的说了款项已经全部交上去了,并说总款多少多少。局长接着就问了大家的捐款情况。很多人发言非常积极,有的说捐了,有的说没有捐,有的说因为有事不知道捐款一事。
就在开会的此时,红十字会也把捐款的名单传回来了。局长拿着名单一看,局长500元,副局长400元,办公室主任300元,其它的都是100到50元不等。
看完捐款名单,局长疑惑的看了所有职工一眼。你们不是说都没捐款吗?为什么上面每个人的名字都有呢?就连看门的保安人家也捐了50元。
然后严厉的看着办公室副主任小张,问道“这是怎么回事啊!”
小张也只有如实的给局长汇报了这个情况,“因为时间紧迫,经常给领导提及这件事,又怕局长为难,所以我就叫我老婆把家里的存款全部取出来填上了。现在孩子上学都还没有交学费,但是这是单位的事情,我也没办法,只有这样做了。”
局长听了之后,非常生气的看着每一位员工,而且掷地有声的告诉大家,必须按照上面小张捐赠的情况,把自己的钱掏出来给小张。
“我们这些员工,有的还是领导,从一件小事就可以看出一个人的品质。我们为官就是为人民服务。市委要求捐款,我们没有钱捐,可平时麻将打得咚咚响,房子购置了几大套,有的还在外面包二奶,养小蜜。 为什么人民需要我们的时候,我们就像乌龟一样缩手缩脚的呢?”
说了这一番话之后,局长气呼呼也就起身离开了。
整个会场马上陷入了无声静悄悄的气氛中,局长这番话,也确实挖痛了不少人的心窝。可大家对小张的意见也就越来越大了。虽然钱是退给了小张,小张的孩子学费也算能交了。但是之后一些人对小张不仅意见很大,还当面背面的挖苦小张。
“哪个叫他这样做的,自作自受,自己的钱不会自己用,偏偏要去捐款。”
“自作聪明,害人害己。以为想捞一功,现在大家都害得不好相处了。”等等这样的语言,常常小张都会听到。
小张也没说什么?每天依然受着这样的气,依然好好的上着自己的班。
一个月没到,纪委进驻市教育局来了,听说还带走了几个小领导。
也没过几天,市委组织部的文件也下来了。小张被无条件进入教育局局党委,分管教育局纪律检查考核等工作。
员工们见到小张的时候,也不再那种躲躲闪闪的眼神,也不会再叫“小张”,都会亲切的称呼一声“领导。”
【编辑:杨汝洪】
版权所有:西南作家网
国家工业信息化部备案/许可证:黔ICP备18010760号 贵公网安备52010202002708号
合作支持单位:贵州纪实文学学会 四川省文学艺术发展促进会 云南省高原文学研究会 重庆市巴蜀文化研究中心
投稿邮箱:guizhouzuojia@126.com QQ1群:598539260(已满) QQ2群:10423034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