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西南作家网:www.xnzjw.cn
西南作家网: >> 原创作品 >> 散文 >> 正文

遵义古刹倒栽柏香“西来寺”
信息来源:本站发布    作者:雾海幽悠    阅读次数:45011    发布时间:2021-05-15

西来寺位于贵州省原遵义县,今播州区境内的原八里公社属地八里村位置,对此庙的知晓,是在我在遵义南中读中学的时候。本文题目:倒栽柏香西来寺’” 就是本地人挂在嘴边的介绍语,也就是说,此寺庙最大的不同之处就是庙宇周边的柏香树的形状是倒着栽的样子,此树之奇特在于树的中部长枝低垂,枝叶繁茂,形态与众不同,似乎不是向上生长而是向下长,而且全播州这样生长的柏香树还没有第二处,这树种从哪里来不知道,据说在寺庙建院之初,庙宇的周围曾经载了一千多棵这样的柏香树,至于这倒栽柏香是否还有其它典故另当别论。

记得读中学的时候得知西来寺的传说后,曾经专门前去看过,但是,当时给人的印象却非常失望,龟缩在田坝中央残破的庙宇只剩下两三间砖木小房子,都快要垮掉了,房子的边上还栓了几条牛,更像是牛圈。在房间的不远处,仅存的三棵柏香树孤零零矗立着,树枝下垂倒是真的,但也看不出有什么特别,这哪有寺庙的样子哦。但是,听说在这几乎被遗忘了好多年的残留庙宇中,却一直锲而不舍地住有两三个看守庙宇的和尚,这几个和尚来自哪里不知道,但是他们没有后人,没有家,所以,那些年被生产队当成五保户供养着,庙子虽然破旧总比露天强。真难以想象这些和尚这么多年是怎么传承坚持下来的,不得不佩服他们的毅力和对佛教的信仰。

据记载,唐僧从印度取经回来后佛教最早传入播州在播州境内建立的第一座佛寺是公元766年建成的遵义湘山寺,西来寺建于唐乾符三年即公元876年,虽然西来寺的建成时间延后了110年,但截止2021年已是1145年,也算是一所名副其实的千年古刹。

据说这西来寺当初建成之后曾经被称之为小西天香火非常旺盛,和柳州西来寺,张掖西来寺,五台山西来寺同出佛教一脉,但是其明朝时期曾经突发过一场大火,大火烧得非常蹊跷,西来寺因此几乎被彻底烧毁。

然而,虽然庙宇被烧毁残破却顽强地坚持着没有消失,清朝康熙二十一年,即公元1682年再建,建成后称松秋禅院(或松丘禅院)。

据记载,西来寺曾经有两个佛教界大师级别的和尚来当过住持,在西南和原播州境内很多佛教界人士的升迁受戒任命仪式都要在这里进行,西来寺当年在佛教界规模之大级别之高可想而知。

但是时过境迁,经过漫长的岁月洗礼,这座庙宇虽然还是逐渐衰败了,然而,还是没有彻底消失,能保存至今肯定其有着不凡的经历。其中一个原因也许和明朝那场神秘的大火有关,因为这场大火在民间流传着一段非常悲凉凄婉的秘密故事,这个故事牵涉到明朝失踪的永乐皇帝朱允炆的行踪。

据历史记载,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死后传位于太子朱允炆,也就是史书记载的建文帝,到了公元1399年,由于朱允炆采纳朝臣削藩的建议,触动了势力最大的燕王朱棣的核心利益,引起朱棣的不满反水叛乱,叛乱历时三年,公元1402年朱棣带兵从北平打到南京,最后彻底打败了朱允炆的朝廷军队,建文帝在忠于他的几位大臣的簇拥下被迫化妆成和尚从南京皇宫的下水道鬼门逃出,以后便销声匿迹。

传说当年建文帝逃出皇宫后为了保命是慌不择路,一直向西南逃奔,肯定是哪里无追兵就往哪里逃,西南高原属于蛮荒之地,相对安全,要逃命这是唯一的生路。但是,作为曾经的皇帝,皇权被夺肯定心有不甘,所以,一路还是留下了一些蛛丝马迹。据说在今天贵州关岭的晒夹山留下的那一壁难以破译,被后人称为红岩天书的贵州关岭红岩石刻,就从一个侧面佐证了建文帝曾经逃亡播州。

当年建文帝逃到关岭时,曾经命跟随其逃命的忠臣杨应能,监察史叶西贤写了一篇讨伐燕王的檄文,但又怕暴露行踪不敢明目张胆,所以,檄文是以变体加篆体加隶书体再加象形文字混合草书加图画合成的一种杂体,一般人难以辨识。写成后专门请人将这篇杂体檄文刻在一块呈红色的山岩壁上。

这篇石刻檄文按现代有人翻译出来的内容大意是:燕反之心,迫朕逊国,叛逆残忍,金川门破,残酷杀戮,致尸横遍野,白骨累累,罄竹难书,致大明日月无光,变成囚杀之地狱,须降服燕魔做阶下囚。  丙午甲天下之凤凰允炆 

朱允炆留下檄文目的是号召臣民起来推翻篡权的燕王朱棣,可惜很多年过去了,这篇檄文一直被当成天书竟然无人响应或者无人看懂关注,枉费了建文帝的一番苦心。

刻完天书后,朱允炆一行继续向黔北高原逃亡,最后来到西来寺,此时的建文帝可谓惨也,堂堂一国之君,因长期逃亡,身边随员散尽,只剩下大臣杨应能,监察史叶西贤还苟延残喘地跟随着,要想东山再起,返京复位已成泡影,而逃亡之路居无定所,衣不蔽体,食不果腹,还随时担心被人认出,危机重重,性命堪忧,继续逃亡心有余而力不足,实在难过,加之身体状况日渐不堪。

眼见大势已去,朱允炆来到这里,见寺庙四面环山,景象优雅,颇有龙气,于是决定不再逃亡,暂时驻留,听天由命,从此在庙里隐姓埋名当僧人意图了此余生。

至于这段故事是否属实难定论,但是,朱允炆出逃是事实,出逃后的下落也有多种版本,但都无可靠的历史记录。

回头看燕王朱棣虽然造反上台,篡位成功得天下,本来就是大逆不道,名不正言不顺,若正主若还在,你朱棣的天下安能稳当,所以,坐上皇位的朱棣随时都在担心朱允炆会死灰复燃,担心建文帝突然出现会招揽旧部发动勤王对他宣战再夺江山,对出逃后一直下落不明的正牌世袭皇帝朱允炆,朱棣肯定心有余悸,于是煞费苦心,派出多路人马到处查找建文帝下落。同时还秘密派遣已经归顺他的前朝旧臣胡滢专门微服私访,对外表面上宣称是明访仙人张三丰实际上却是遍访天下州邑,暗查建文安在

在朱棣看来,只有找到建文帝的确切下落,生要见人死要见鬼心才能安。

胡滢肩负此特殊重任,不敢马虎,连夜出京外出,苦寻数十年,连自己母亲病故都不敢回去,这在那些朝代,在朝为官的人如果老人病故都必须要辞官归家丁忧三年守孝的呀,胡滢却不敢回去,继续游历在外,可见肩负朱棣皇命的心理负担之严重!

直到永乐十八年(公元1420年),也就是建文帝逃出南京十八年后,胡滢寻到播州的西来寺,夜晚和庙中一僧人住在一起,觉得僧人很眼熟,而且谈吐不俗,睡前还要饮酒,胡滢觉得奇怪,看不出这个中年僧人在寺中的身份地位,但却独处一室,而僧人不饮酒是佛教五戒之一,寺庙对他却不限制,胡滢料定此人必有隐情,于是决定在此住几天仔细观察。有一天趁僧人外出时胡滢悄悄翻查僧人的行李,在其中找到一副蚕丝制成的绫棉制品,胡滢一看就认出是皇家之物,小心翼翼打开后,看见上面除了祥云瑞鹤图案外还写有一诗:

零落江湖四十秋

萧萧白发已楹头

乾坤有恨家何在

江汉无声水自流

长乐宫中云气散

朝王阁上雨声收

新蒲细柳年年绿

野老吞声哭未休

胡滢心中一震,隐隐约约有些臆断,但是不敢猜测臆断是否准确,于是当晚约僧人到西来寺庙侧的洗心亭密谈,并亮明自己的身份,详细告知僧人燕王朱棣如何派人捉拿找寻建文帝的情况,也告知自己打着寻找张三丰的幌子实际是朱棣利用自己熟识建文帝,以旧臣身份寻觅朱允炆的良苦用心。建文闻言帝百感交集,此时已无法继续隐瞒自己的真实身份,向胡滢承认自己就是朱允炆本人,向这位前朝旧臣倾诉了他这些年来的逃亡之苦,告知了胡滢一直追随他的最后两位大臣杨应能,监察史叶西贤之前已贫病交加相继亡故,自己现在何去何从实在难以选择,只是前些年偶然遇见一个闲居仙人,彼此惺惺相惜,仙人嘱咐他放宽心,丢开尘世烦恼,暂时借居西来寺,一切自有天命,还赐予他几罐真酒,要他每天晚上喝点安神养脑,如此才活了下来。现在真酒已经所剩无多,只想喝完后就随仙而去,但又不知如何了断,今天既然已被胡滢看出真身,认为命数已到,请胡滢答应他今晚喝完最后一次真酒就毁庙焚尸成全自己。

此时对于胡滢而言可以说是处于两难,建文帝是前朝皇帝,当朝朝廷钦犯,私放和私杀都是历朝历代法律不允许的,要是按朱棣的命令捉拿建文帝回京对胡滢来说自然是大功一件,但是内心肯定愧对前主,会因此负疚一生,如果知情不报亦是违抗后主,难逃杀生之祸,还有可能殃及全家,乃至株连九族。

胡滢非等闲之辈,思来想去最好的做法就是答应建文帝的请求,火烧西来寺毁尸灭迹是不得已而为之,因为只有这样做才能在成全建文帝的同时,也成全了自己,所以,待到五更时分夜深人静之时,胡滢便锁门纵火。

于是,一场莫名大火使得西来寺庙毁人亡,建文帝朱允炆也灰飞烟灭,终年四十六岁。

那一年是永乐十八年,即公元1420年。

至于这段传闻是否真实姑且不论,在网上查阅,有署名学者考证称:建文帝死于永乐二十一年(公元1423年),是死于江苏吴县穹窿山,比播州的传说延后了三年。说是逃离皇宫的建文帝一直在江苏吴县的普洛寺内为僧隐居,直到死亡,说得有板有眼,这是专家级别的官方说法,此似乎算是署名专家学者考证出的正史。但是,相关的有力证据也拿不出来,所以,依然只是推测,也是传说。

建文帝跑到播州,死在西来寺虽然也是传闻,但细细分析,哪怕这是野史!可信之处在于:

其一,如果建文帝逃出京城后一直隐居江苏吴县,吴县在江苏省东南部,南京在江苏省东部,相距不过数百公里,这里距京南京太近。作为皇帝出逃,起初肯定随从众多,一大帮人所到之处动静肯定不小,朱棣追得那么紧,藏匿处很容易就会被发现,这位落魄皇帝一旦被发现,随时都有可能被抓住。

其二,朱棣除了放出公开搜捕收寻的多路人马外,暗地巡查的也绝对不只是胡滢这一路,这些收寻人马都无准确消息回报记录,对建文帝的下落,朝廷记载一直含糊。

其三,建文帝要想活命,只有远走人迹罕至的地方才能躲过这十多年的追捕,而位于西南边陲的播州蛮荒、落后、封闭,当地官僚一直实行的是土司世袭自治方式,多年来和朝廷之间只是纳贡关系,信息互不沟通,朝廷对此的管理鞭长莫及,政局变化几乎对这些没什么影响,只要地方官僚不作乱犯上,朝廷是没有人来追究你的。建文帝也只有逃亡这样的地方才有安全感。而表面上寻找道教始祖张三丰的胡滢只身一人,并不张扬,在秘密寻找了十六年之后才寻到播州西来寺,才偶然得知建文帝最后的真实下落,所以,这算传闻也好,民间野史也好,可信度都极大。

作为老百姓的我,到是更愿意相信失踪后的朱允炆最后的数十年岁月就是在贵州高原的播州西来寺里度过,最后和西来寺那场神秘的大火一起消失。

胡滢非常清楚自己的所作所为可能带来的后果,所以,胡滢回京后绝对不敢如实禀报,但却不敢回避已经找到建文帝,建文帝死于意外的事实,这可以了却当朝皇帝的担忧,也算完成了自己的使命。当事人之一胡滢不说,当事人之二死无对证,民间传言不可当真,官方记载自然无法也没有详实的记录。

不过,就这样送走了自己当年的主子,胡滢也于心不安,而且,这座黔北著名寺院的无名大火也肯定会引起当地的注意,也许是为了表达自己对帝王的敬仰和心中的愧疚,胡滢在事后专门找到当年的播州宣慰使,杨氏土司第二十一代世袭传人杨铿(有说是扬昇,扬昇是二十二代世袭传人,也有文字记载说当年的播州宣慰使是杨谈),其实是谁不重要,是否发生过这场大火才是历史的真相。

胡滢找到播州宣慰使后,向其亮明自己明朝大臣的身份,私下对他说明了西来寺毁于火灾原因,严令此事不要声张,今后也不准再提。既然建文帝火葬于此已经既成事实,天子蒙难死于此,作为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御令的继承人,老百姓眼中的真龙天子,既然不能大张旗鼓下葬,无法修建黄陵,难免有几分凄凉,但总也不能不留下点痕迹吧!便令播州宣慰使把西来寺周边十里地名改为龙坑。将天子葬身之地命名龙坑,于胡大臣的心理得以平衡,于朝廷得以交代。

龙坑,藏龙之坑也!胡滢你太有才了,不愧是大臣级别的官僚精英,既成全了前朝皇帝的心愿送他归西,也在面对当今皇帝时也不背叛主求荣的黑锅,几边都忽悠得过去。

于是,龙坑这个地名一直延续至今,也许是对民间野史的印证,这么多年来,因为明朝真龙天子建文帝朱允炆葬于此,所以,龙坑这个地名一直没有变。大跃进时成立人民公社叫龙坑公社,现在重划行政区又叫龙坑社区龙坑办事处

而且,当年建文帝喝过的真酒也有典故;当年为了扩大茅台酒产量,遵义曾经做过茅台酒异地生产试点,因为地理条件制约,生产出来的酒尽管全套照搬茅台酒工艺,仍然无法达到茅台酒特有的品质,异地试验一直没有成功,先是将产品改为易地茅台,后来又改名为珍酒,改名珍酒,据说就是取当年建文帝喝过的真酒之谐音。

改革开放后,随着国家法制的健全,西来寺这几棵倒栽柏香树已列入国家级保护树木,政府前些年也拨出专款对进行了扩建维修,好像2005年的时候,一个叫释悟宗的和尚入主西来寺,2007729日西来寺正式开光,香火开始复苏。

 

 

(编辑:黔州)

已经有 0 条评论
最新评论

版权所有:西南作家网

国家工业信息化部备案/许可证:ICP备18010760号    贵公网安备52010202002708号

合作支持单位:贵州文学研究会  四川省文学艺术发展促进会  云南省高原文学研究会  重庆市巴蜀文化研究中心

投稿邮箱:guizhouzuojia@126.com      QQ1群:598539260(已满)    QQ2群:1042303485

您是本网站第 159468719 位访客      技术支持:HangBlog(renxuehang@fox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