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苏州大学博士毕业后,诗人远心在内蒙古大学工作10年,游历内蒙古高原,将蒙古马作为凝视对象,关注、互动、塑造了马文化和现代女性精神成长的草原时空。
《我命中的枣红马》近日由作家出版社出版,这是一部以蒙古马意象贯穿的游牧文化专题现代诗集,2020年入选中国作协重点作品扶持项目。此集从12年创作的近千首诗中精选出116首(组)。诗分六辑:我命中的枣红马;等待蒙古马群;这就是我的土地;赶着白云的走马;马头琴的嘶鸣;寓言像一匹野马。
远心的诗有丰富的艺术探索,形式和体裁多样,语言上注重吸收蒙古族民歌特点,也融进古典汉语元素,将蒙古族赛马、牧马、马崇拜等民族文化融入作者主体意识、生命存在的探索历程。蒙古马高贵、自由、坚韧、通灵,成为诗人反观自身的精神源泉,呈现了传统游牧文化与现代艺术精神交融的诗歌风貌。
附:
远心诗选
我命中的枣红马
我一直在这里等你,我命中的枣红马
曾经的黑被你眼底的风情镀亮
早霞和夕阳烧融你金色双翅
爱和毁灭把鲜血融进你的色泽
你的鬃颈和眼底的雄光
任何嘶鸣都不能牵绊你
我只有歌唱,拉响马头琴的两根弦
一根绝望,一根遥望
我是无以逃遁的地母
遇见你赠予你刺伤你喂养你
却不能和你一起飞翔踏遍未知的大地
还未发生的,如何预警
你奋蹄疾驰,让尘土飞成光轮
你忽视一切存在一切遮蔽一切细微的生命
你把自己置于屠戮与厮杀的现场
脸上露出宁静的笑靥,抿紧双唇
我爱你抿着嘴唇的样子
青髭略浮在唇上,唇线微微翘起
你初涉世的样子,在母亲的视线里
母亲怎样娇纵了你的青春
让那奔驰之力延续到无物的荒野
与天宇间雷光星云的奥秘对垒
我放开了手中的缰绳
一匹野马的魂灵注定与无边的野草共生
而我不是野草,不是草原
我是一座不会移动的山丘
站在你出发的地方
我已悄悄地走过很多四季
为了走到你马蹄到达之地
日复一日,置备粮草和精气
2018.1.2.于北京鲁迅文学院
啸 鸣
窗外的鸟叫再多一点
再多一点早晨来得再早一点
光在窗框上打得再白一点
再白一点白到发金
爱退却之后距离再远一点
再远一点不产生嫌恶不要仇恨自己
街道上再多走几圈
多走几圈灯光照亮好多后窗
上楼的脚步再轻一点风再凉一点
雨水带走了露珠混合的那些点
黑马甩着一身的阳光甩得再快一点
再快一点蜻蜓飞起来了
在没有云的蓝天里系一个结
再白一点再白一点直到发金
发金叫醒那群马发出马群的啸鸣
马奶酒里的草原之夜
中午两点半,赛汗塔拉,六碗奶茶
晚上九点半,锡林郭勒阿巴嘎旗
向东北一百多公里乌冉克牧场
三碗奶茶,四杯新鲜的马奶酒
越野车行走在没有公路土路只有草原的大地上
野兔在车灯里婷婷玉立
猛地回眸,撒腿狂奔
飞鸟迎着车灯盘旋
第一次喝草原上的马奶酒
几乎没有酒味
清凉,千万不能加糖
新鲜的像一个朝霞漫天的清晨
在唇间一圈一圈地荡
雨后的草原一样,满口生津
一整夜,我泡在喝过的奶茶和马奶酒里
望着天窗外风力发电扇旋转不停
马奶酒在我头脑里转
比嘎达梅林还要冷静
比王府的夜晚还要安宁
我是蒙古包前八百只羊群里的一只母羊
支棱着耳朵守着睡熟的小羊
风大了云浓了星星不见了
入睡还是等待
地平线上的黎明
耳根里的黎明
从马奶酒里长出来
厩中
这几乎没有可能
让一匹野马入厩,厩中
将养健壮的骨骼和马膘
双眼时而沉静时而奔腾
马蹄辗转,轮换叩问地面
当月圆时,仰天长嘶
一匹骏马的脖颈拉长
返回更古老的物种
孤独的白骆驼、戈壁、沙漠、水、白骨
一路上的经历慢慢浮现
眼底混浊,若有所思的头颅
装着龙的记忆。骆驼在时间赛道上奔驰
伸长脖颈,成为它自己
飞行的古船,在沙海
所有的字都是沙粒,骆驼踏沙飞行
沙粒裹挟沿途的风
沙粒追赶着骑手
所有的词都是飞行的沙
被骑手的马鞭狠狠敲打
在真正的骑手面前,写手垂手而立
像一匹野马入厩,厩中
那几乎没有可能
阿尔泰山
湿漉漉的冬天的草茬
沉睡了山的鬓角
包裹起蒙古马的刀锉骨骼
与隐秘的鄂毕河相通
在冰川下映照第三只眼
我抚摸你
眉骨上的霜
每一根冰凌都有一座山脊
我在你脚下
低下头
和你一起听——
阿尔泰山
那边起风
它有话要说
当我对着它轻轻唱:
老哈河水长又长
岸边的骏马拖着缰
它抬起头,回头看
它有话要说
一匹三四岁的儿马
刚成熟的青春
它有话要说
贴着草叶的颤动,回头望
它的眼神,如西拉木伦河水
滚滚流过我
高原的阳光
从零开始,重新直立,行走
我躲避着高原的阳光,车流
像一匹陌生的闯入城市的马
给我写首诗吧,你小声地,像哀求
像献媚,像求爱,像情话
最初的那个白衣少年
一匹马离开草原,在狭小的马厩里
数着日月和远方
站着睡觉,不吟诗,不食夜草
把那些草喂给诗歌
让诗像马一样,直立在高原的阳光下
不躲避,不畏惧,不犹豫
回到星星和风的秋天的草场
相关新闻
版权所有:西南作家网
国家工业信息化部备案/许可证:黔ICP备18010760号 贵公网安备52010202002708号
合作支持单位:贵州纪实文学学会 四川省文学艺术发展促进会 云南省高原文学研究会 重庆市巴蜀文化研究中心
投稿邮箱:guizhouzuojia@126.com QQ1群:598539260(已满) QQ2群:10423034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