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届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必须继续做好创新这篇大文章,推动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面对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只有在发展新质生产力与科技创新上竞相迸发,高质量发展新质生产力就能取得明显成效,产生良好的社会效果和经济效益。
发展新质生产力需重视体制机制的改革和创新,贵在以“新”提质。“奋楫者先,创新者强。”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发展具有反作用。发展新质生产力,既要向“新”求“质”,也要向高而攀,向“新”而进,建立起与新质生产力发展相适应的体制机制,方能修筑“智慧的路”,布局“强大的云”,打造“聪明的车”,乘着“质生产力”发展的东风,蓄势待发,敢闯敢干,才能开拓新质生产力高质量发展经济的新未来。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面对阻碍新质生产力的体制机制,改革势在必行。各级党委和政府必须聚焦创新这个“特点”,抓住质优这个“关键”,把推先进生产力这个“本质”,做好超前规划,科学引导,出台政策支撑,创新培育机制实现新质生产力大发展。面对阻碍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堵点和卡点,热点和难点,必须大刀阔斧地加以改革,以彻底打通制约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最后一公里”。同时,也要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在“新”字上做文章,重塑产业跃升之路,让新质生产力的发展走上轻舟已过万重山的“快车道”。让传统产业迸发出“新”活力,新兴产业打造出“新”引擎,未来产业释放出“新”潜力,抢占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新赛道,为发展新质生产力营造良好社会环境。
发展新质生产力需重视科技成果的转化和运用,贵在以“新”提速。“ 道在日新,不新则死。”发展新质生产力,是科技强国战略实现的题中应有之义和重要举措。发展新质生产力,必须在科学技术提高和普及上下一番“绣花功夫”。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发展新质生产力,必须尊重客观规律。生产力的发展,不是一朝一夕,更不会凭空出现,而要循序渐进,久久为功。为此,各级党委和政府必须加大科技的投入,扭住创新这个“牛鼻子”,把握“新”的载体,以科技创新为引领,统筹推进传统产业升级,新兴产业壮大,未来产业培育。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如果科技水平再高,不实现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都是毫无意义的无用之功。所以,发展新质生产力,必须加大科技成果的运用和转化,把一项项科技成果都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才是重中之重的关键所在。新质生产力的‘新’,关键在于科技的先进性、创新性、引领性。发展新质生产力,必须尊重客观规律。生产力发展,不是一朝一夕,更不会凭空出现,而要循序渐进,久久为功。要在“传统”与“新兴”中相互促进、相互依存,统筹推进“传统”与“新兴”产业间“守”与“创”的辩证发展思路,才能围绕发展新质生产力布局新的产业链,以“新”提速,培育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新动能。
发展新质生产力需重视高科技人才的培养和使用,贵在以“新”增效。“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科技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人才的作用在发展新质生产力过程中至关重要。发展新质生产力,必须抓住高科技人才这个“关键的少数”大做文章,用人才来推动新质生产力的发展。要牵住高科技人才这个“牛鼻子”,必须加强创新型人才培育,创建“揭榜挂帅”“赛马拼搏”等新机制,既要提高原创技术水平,推动科技资源配置效率有效提升,也要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才能培养出具有新质生产力能力的高科技人才。人才是科技创新活动中最活跃、最积极的因素,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资源。创新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和不懈追求。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学会“变道超车”,着重加强创新人才自主培育,造就一批本土化高层次创新人才,培养一批战略科学家和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打造一批卓越的工程师和大国工匠,实现创新由“点”向“链”的延伸,为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汇聚更多人才资源。不创新,就死亡。培养具有新质生产力能力的人才,需要着力培养人才的开拓创新、勇于探索的精神。创新使人进步,创新才能让新质生产力大发展,有助于及时将科技创新成果应用到具体产业和产业链上,提升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速度和效率。
相关新闻
版权所有:西南作家网
国家工业信息化部备案/许可证:黔ICP备18010760号 贵公网安备52010202002708号
合作支持单位:贵州纪实文学学会 四川省文学艺术发展促进会 云南省高原文学研究会 重庆市巴蜀文化研究中心
投稿邮箱:guizhouzuojia@126.com QQ1群:598539260(已满) QQ2群:10423034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