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时节,各地纷纷开展缅怀纪念活动。人们前往烈士陵园,向英烈敬献鲜花;走进革命纪念馆,重温革命先辈的故事……革命博物馆、纪念馆、党史馆、烈士陵园等是党和国家红色基因库,革命文物记录着党和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行的伟大奋斗,对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要作用。(4月6日《人民日报》)
历史是最好的营养液,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对未成年人进行历史教育,重温革命先辈的故事等,可以促成其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近平总书记说:“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对于英烈,我们必须缅怀。缅怀英烈,赓续英烈精神,可以让我们汲取前进的力量,凝聚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磅礴伟力。
缅怀英烈,清明正当时。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清明是缅怀先辈的最佳日子,没有之一。国家对清明节放假,今年更是放了三天的“小长假”,正是满足人们缅怀先辈、纪念英烈的最好诠释。因此,在清明节时,全国各地,都在以不同的方式缅怀英烈。革命博物馆、纪念馆、党史馆、烈士陵园等纪念地,更是车水马龙,前来几年的人络绎不绝。
但,缅怀英烈,不能止于清明时。缅怀英烈,可以激发我们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力量。因此,缅怀英烈不能止于清明时节。缅怀英烈,清明是最佳时日,但不是唯一时日。缅怀英烈,要融入日常。三岁看小,七岁看老。意思是到三岁的时候,就能大概看出一个孩子将来的性格和素质;到七岁的时候,孩子的一些习惯和性格就已经定型,一般不会轻易改变。人们还说:江山易改,本性难移。说的也是这个道理。因此,缅怀英烈,要从娃娃抓起,要让娃娃从小受到英烈高尚品格的熏陶,系好人生廉洁的“第一粒扣子”。
缅怀英烈,不必舍近求远。本地区、邻近地区的革命博物馆、纪念馆、党史馆、烈士陵园等,都是党和国家红色基因库,在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等方面的作用,都是大同小异的,都具有异曲同工之妙。因此,千万不能追求高大上而远走全国数一数二的革命博物馆、纪念馆、党史馆、烈士陵园等地方去缅怀。这样的话,有违英烈艰苦朴素精神的传承和弘扬,不是缅怀英烈的正确打开方式。
当然,我们不是不能去全国数一数二的革命博物馆、纪念馆、党史馆、烈士陵园等地方去缅怀。一切都要本着必要、顺路、节约等原则,因地制宜,因人而异,不搞“一刀切”。其实,我们更应该做的是创新缅怀英烈的方式方法。比如,对于远方的革命博物馆、纪念馆、党史馆、烈士陵园,我们可以通过网上缅怀、请当地人代缅怀等多种方式进行,不拘一格。心诚则灵。相信只要我们心诚,不管相隔千山万水,都能够达到缅怀英烈的目的的。
相关新闻
版权所有:西南作家网
国家工业信息化部备案/许可证:黔ICP备18010760号 贵公网安备52010202002708号
合作支持单位:贵州省青年文学研究会 四川省文学艺术发展促进会 云南省高原文学研究会 重庆市巴蜀文化研究中心
投稿邮箱:guizhouzuojia@126.com QQ1群:598539260(已满) QQ2群:10423034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