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西南作家网:www.xnzjw.cn
西南作家网: >> 原创作品 >> 评论 >> 正文

整治文山会海贵在“真”字上下功夫
信息来源:本站发布    作者:贵州省桐梓县工业能源和科学技术局 黄炜    阅读次数:26210    发布时间:2024-08-12

近日,黑龙江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许勤在深入省直部门、街道、企业调研党纪学习教育、为基层减负、能力作风建设、整治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等工作时强调:上面千条线,基层一根针,各级各部门要坚决纠治文山会海、过度留痕、层层加码、任意摊派等突出问题,切实为基层减负松绑,让基层干部腾出更多时间精力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做到党纪学习教育与重点工作落实两手抓两促进,确保党纪学习教育取得扎扎实实的成效。

整治文山会海的意义重大。不管是党的方针还是政策,都需要通过基层来贯彻落实。由此导致基层干部工作量非常大,工作十分繁忙,这是不争的事实。再加上文山会海的“添乱”,更让基层干部苦不堪言。有鉴于此,不要说要求基层干部把工作做好,做出特色亮点,能够应付过去,已经相当不错了。在疲于应付中,基层干部的工作效果之差劲,基本上就是板上钉钉的事。因此,整治文山会海,必须在“真”字上下功夫,才能让基层干部轻装上阵。   

精简文件要动真格。“为政贵在于行,以实德在于先。”困扰基层干部事务缠身的一项工作就是文件多如牛毛,尤其是当过基层单位的领导干部都感同身受,具有“难言之隐”,敢怒而不敢言。据了解,有的单位一年要收发和制定文件达8000份之多,领导们每周需要阅知或阅办上百个文件,既占用了大量时间,又耗费了大量精力,根本没有时间去抓具体工作,谋划经济发展。如何贯彻落实上级的文件精神,也没有时间和精力去考虑本单位的问题,只能以文件落实文件精神的形式应付了事。所以,在制定文件上,也需数量与质量兼备,才能以文辅政。总结报告及汇报材料能简则简,更不能吹毛求疵堆数字。制定文件的内容要根据办理事项而定,该长则长,该短则短,千万不能照搬照抄上级文件,整成八股文风。上级未要求的,一律不得层层制定配套文件,坚决杜绝以文件落实文件的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痼疾在基层蔓延。

压减会议要碰真硬。“道虽尔,不治不行,事虽小,不为不成。”困扰基层干部事务缠身的另一个问题就是会议太多。有句话说得很形象,基层单位的领导不是在开会,就是走在开会的路上,甚至达了不开会就不知道要干什么事的“烦恼”。这绝非是段子,而是基层会议多的真实写照。据了解,有的单位领导一年要参加各种会议上千次,每天需要参加会议4次以上。这么多的会议导致领导干部根本没有时间到基层去调研,走访服务企业,没有时间去抓具体工作,谋求发展大事。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基层干部也只能闭门造车,只能想当然地发号施令,拍脑袋决策。有鉴于此,会议宜短不宜长,可开可不开的会坚决不开,能够套开的会就坚决套开。会议的参加人员,要严格限制范围,参会要精准,不能搞“大一统”“陪同制”。要严格控制在需要落实的相关部门身上,不能一级讲给一级听,把开会变成“甩锅”推责。要倡导少开会,讲真话,开短会,讲实话,坚决防止用形式主义反对形式主义在基层会议上滋生腐败。

改进作风要求真实。“实干兴邦,空谈误国。”工作作风上的问题绝对不是小事。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要以人民群众满意不满意为根本标准。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作风要务实,要多深入基层,多与群众打成一片,问需于民,问计于民,不可人浮于事。精简文件和压减会议,就是改进作风的题中应有之义。在改进会议方面,要以抓铁有痕的力度抓好落实。改进作风要敢于动真格,领导干部要把心思用在干事创业上,把精力放到抓经济工作中去。力戒坐而论道,大搞文山会海的形式主义之风,让形式主义害死一代人。要以减负的“官念”建立高效的政务运营体系和管理制度,坚决刹住文山会海屡禁不止的歪风邪气。

奖惩分明要求效。“歪风不止,正气难树,正气不树,事业难成。”整治文山会海,各级各部门要守住上级要求精文减会的硬杠杠,多听听干部群众的呼声,不能踏越文山会海整治的红线,做到不发不切实际、内容空洞的文件,不开应景造势、不解决实际问题的会议,真正减负于基层干部。上级纪检监察部门也要对那些屡教不改,大搞文山会海的单位部门,要敢快刀斩乱麻,发现一起查处一起,绝不姑息,以儆效尤,真正实现零容忍。善禁者,先禁其身而后人。各级党政部门要严格制定奖惩制度,对那些敢于做精简文件和压减会议的标兵单位和个人,该奖励的就要重奖励,该提拔重用的,组织部门就要大胆及时提拔重用,以此鲜明的用人导向,立起务实作风的标杆,用扎实的工作作风和务实变化取信于民,防止更多的“文山会海”之风形式主义弊端越演越烈。

 

已经有 0 条评论
最新评论

版权所有:西南作家网

国家工业信息化部备案/许可证:ICP备18010760号    贵公网安备52010202002708号

合作支持单位:贵州纪实文学学会  四川省文学艺术发展促进会  云南省高原文学研究会  重庆市巴蜀文化研究中心

投稿邮箱:guizhouzuojia@126.com      QQ1群:598539260(已满)    QQ2群:1042303485

您是本网站第 164366201 位访客      技术支持:HangBlog(renxuehang@fox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