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西南作家网:www.xnzjw.cn
西南作家网: >> 原创作品 >> 散文 >> 正文

“钢铁”司机——记三等功臣吴万龙
信息来源:本站发布    作者:贵州遵义 王长荣    阅读次数:28609    发布时间:2025-01-16

吴万龙,男,汉族,大专文化,中共党员,1954年10月出生于贵州省独山县城关镇,1972年参加工作。1975年1月入伍,3月分配到31师汽车教导队,1976年1月到92团驾驶排,任汽车二班班长。1979年2月参加南疆保卫战荣立三等功。1982年1月退伍安置在遵义县供销社工作,1983年3月调遵义县人民检察院当法警,在抓捕犯罪嫌疑人中荣立三等功。1993年被任命为副科级检查员,2014年10退休,享受警察正科级工资待遇。

 

一、当兵卫国,是我的梦想

 

1974年冬天,雪染梅花特别艳。年满20岁的吴万龙,心情像梅花一样,绽放开了。因为这是他第三次征兵体检、政审合格,接到了县人民武装部的通知书,终于被批准应征入伍了。1972年、1973年,他也同样体检、政审合格,都被拒之门外,理由是:他1972年就安排在泮水国营煤矿工作,每月领着33.9元的工资,应该把名额让给那些没有工作的人。

那么,吴万龙每月领着33.9元的工资,为什么要去当兵领每月6元钱的津贴呢?这可是近6倍的差距啊?

回答这个问题,还得从吴万龙读初中说起。那时的他,从课本上读到魏巍写的报告文学《谁是最可爱的人》、黄继光、邱少云、雷锋等英雄人物的故事,就爱不释手,崇拜不已。接着,又在父亲的带领下,去遵义会议会址、红军山、娄山关,参观红军遗址,耹听红色故事。第三,在学校的组织下,每逢清明节,他们学生都要去泮水红军坟、烈士墓扫墓,缅怀先烈功绩,争当革命接班人。这些红色熏陶,对吴万龙少年的心灵触动很大,他暗暗下定决心,长大了也要当英雄,做一个受人爱戴的人。

于是,他对接兵干部黄文才说:“我当兵到部队,虽然在钱上少拿了近6倍,但部队是一所革命大熔炉,可以磨砺我的意志,锻造我的钢铁之躯,成为国家栋梁之材,实现我学习革命先辈,当英雄,报效祖国,保卫人民,为家乡争光的梦想。钱拿得少点也值得”。

此时的吴万龙,正是“青春逐梦正当时,少年豪展英姿”。

 

二、战场开车,要有钢铁意志

 

1979年初,在即将开赴前线的一个星期天下午,我们原遵义县藉的几个老乡,去到吴万龙宿舍,闲谈参战的心情。无意间,在他的笔记本上看到了这样一段记录:抗美援朝模范司机王仁山,1928年3月生,渐江杭州人,1949年参军人伍,原中国人民志愿军汽车暂编团驾驶员,第一批入朝,驾驶汽车在枪林弹雨中穿梭,为保障前线物资和弹药供应,运回伤员和烈士做出突出贡献,荣立一等功,被列入《功臣模范纪念册》,1951年回国受到了毛泽东、周恩来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于是,我指着这段文字问他:“万龙,你对这次参战怎么想的?”他坚定地对我和几个老乡说:“我作为一名汽车驾驶员,就要像模范司机王仁山那样,树立钢铁般的意志,义无反顾上战场,服从命令搞好后勤运输,不给咱遵义老区人民丢脸”。

听了这掷地有声的话,我们几个老乡都点了点头。

1979年1月19日,吴班长所在的92团从剑川出发,于23日到达金平边境结集地,他们班9人,7辆车,负责运送兵员。他驾驶的丑4——15138号解放牌车,走在本班前面,弯多坡陡,雾大路窄,有的路段还是新开的黄泥路。吴班长胆大心细,操作熟练,行程一千多公里,没出现丁点问题,坐在车箱上的战友,都直夸他车开得好。

要说吴班长的驾驶技术,还得回到师汽车教导队。1975年3月,新兵集训完,他就被挑选到31师汽车教导队学习开车,那股钻劲,可用雷锋“钉子精神”诠释。他除了在课堂上认真听教员讲汽车理论,在实践中虚心向老司机学习外,还利用休息时间,认真研读《汽车构造理论》《汽车驾驶指南》《驾驶员培训教材》等书籍,理论结合实践,边开车边总结,一年后以过硬的驾驶技术通过考核,被分配到92团汽车排当班长。

1979年2月17日战斗打响,汽车兵的任务就是向前线运送弹药和物资,拉回伤员和烈士,战斗打到哪里,他们就要把车开到哪里。吴班长不管白天黑夜,困难再多、危险再大,都做到服从命令,勇往直前,保证弹药、食品送得上去,伤员、烈士拉得回来。具体事例很多,在这里选几个典型的分享给大家。

事例一、摸黑运送弹药。在巴南棍战斗中,担任主攻的二营与敌人打得十分激烈,第二天晚上12:00,吴班长接到命令,向前线运送弹药。他二话没说,马上带着助手洪东祥,立即装车出发。夜间行车,开灯会暴露目标,遭来敌人袭击。他们便将前后灯泡取掉,洪东祥用背包带将自己捆好,一头拴在驾驶室内工具箱拉手上,一头拴在自己身体上,端着冲锋枪,站在左边车门脚踏板上引路。吴班长凭着战前练就的夜间开车本领,在道弯狭窄,视线模糊的情况下,摸黑稳重、急速的向前行驶,几次都差点将车开出路外,吴班长都化险为夷,终于按指定时间将弹药送到了二营指挥所,他俩的心才落了下来。

事例二、含泪运回烈士。战斗进入第二阶段,他运送物资到巴沙丫口,团指挥所就交给他一项任务:将50多具烈士遗体运回金平烈士陵园。这些烈士,都在17岁至20岁之间,有的手或腿断了,有的头部破裂,有的伤痕累累,血肉模糊,面目全非,分不清是谁?有的肢体不全,有的还流淌着殷红色的血……。

吴班长怀着对烈士崇敬的心情,含着眼泪,同担架队的人员一道,将遗体在车上摆好后,便走进驾驶室,脚踩动油门,将车缓缓向前驶去,遇到坑洼,小心避让,心怕抖动车上牺牲的战友。开着、开着,烈士的血从车箱上流了出来,流到了轮胎上,流到了公路上。吴班长没有一点胆怯,反而还轻声安抚道:战友啊,你们为国牺牲,是光荣的;你们的父母,活着的战友会代替你们尽孝;我会安全把你们送回祖国,让你们回到亲人怀抱。

谁知,零晨4:00快到金平烈士陵园时,车轮陷进了新修公路的黄泥内,怎么也爬不起来,这里前不着村、后不着店。无奈,吴班长只能在驾驶室内坐等到天亮,找当地民政局组织10多个人,将车推了出来。迎着初升的朝阳,将车上的遗体送到了烈士陵园。烈士下完后,吴班长脱下军帽,向烈士三鞠躬,看着这些为国捐躯的年轻生命,再也忍不住眼中的泪水,像断线的珠子一样流了出来。 

已经有 0 条评论
最新评论

版权所有:西南作家网

国家工业信息化部备案/许可证:ICP备18010760号    贵公网安备52010202002708号

合作支持单位:贵州文学研究会  四川省文学艺术发展促进会  云南省高原文学研究会  重庆市巴蜀文化研究中心

投稿邮箱:guizhouzuojia@126.com      QQ1群:598539260(已满)    QQ2群:1042303485

您是本网站第 174188201 位访客      技术支持:HangBlog(renxuehang@fox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