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西南作家网:www.xnzjw.cn
西南作家网: >> 原创作品 >> 散文 >> 正文

抹不去的记忆
信息来源:本站发布    作者:刘文波    阅读次数:29840    发布时间:2013-10-07

田坎上的博弈

 

在农村广阔的天地里,环境和物资条件虽然艰苦,但知青生活仍然是丰富多彩的。知青都是青年人,活泼好动,爱唱爱闹,要求上进,到处充满着朝气蓬勃的生机活力。在知青丰富多彩的生活里,繁重的农活劳动后的娴暇之余,下象棋、玩扑克成了经常性的重要的娱乐活动。

一个艳阳普照和风畅吹的日子里,在水田里插了一上午秧的社员们,聚集在一座稻田边的破旧碾房里吃午饭,准备着在这里午休几个小时。这时候急急忙忙地走进几个外地人,说要找一位象棋下得好的知青切磋切磋棋技。

他们自我介绍是来自河南的养蜂师付,几个月前从河南出发,一路养蜂经过了几个省一直养到了这里。他们说听人讲这里知青点有一位象棋下得很棒的知青,是你们县里的象棋冠军,我们几人慕名而来想与这位冠军下几盘象棋,互相学习学习,共同提高一下棋技。

紧接着介绍说,他们也有一位象棋下得非常好的养蜂师付,也是当地的象棋冠军。他们这一路下来经过了二十三个县市,每到一个地方一边养蜂一边找象棋下得好的人学习切磋,结果这位养蜂师付还没遇到过对手呢。

听了他们介绍后知道是来找我的,因在县开五干会期间我作为知青代表参加过全县象棋比赛,并且获得冠军。我也很想向这位下过二十三个县市无对手的河南养蜂师付学习,提高一下自己的棋技。知青们听后兴趣浓厚,特别是两位女知青兴奋得很,要我马上与这位河南高手较量一番,也长一下知青的志气。队里的一些年轻人也喜欢下象棋,都围在我身边打气,一定要赢下这位河南养蜂师付。

这位河南师付是位二十刚出头的年轻人,个头矮小面容青秀,圆圆地脸庞上带着浅浅的微笑,一双明亮大眼充满着睿智和机敏的神色,让人一看就知道是位有文化修养的青年人。我和这位河南师付互相握手认识,互相道了一些问候的话,就同意在稻田边的碾房里切磋两盘象棋的棋技。至于比赛的象棋,河南养蜂师付们随身带得有。

田坎边上的破旧碾房里,一场罕见的象棋比赛就这样开始了。碾房内一块空地中间,热心的社员用带来的塑料薄膜先铺在地上,然后河南养蜂师付用带来的报纸垫在薄膜上,再在报纸上铺上楚汉分明的棋盘,我与河南师付分坐棋盘的两头,就这样形成了简易的比赛场地。观看比赛的社员兴致很高,里三层外三层地把我们围了个水泄不通,甚至连光线都看不见。幸好知青大哥出来维持秩序,才算解了围。

我们两人先是谦让了一番,都愿意走黑子,表示尊敬对方。我忙说按照棋界应有的礼节,头盘客人先开局,请师付走红子吧。河南师付振了振精神悠闲自得地走红子,以当头炮开局。我沉思片刻不紧不慢地后行黑子,以飞象局应对。

开始行棋时,两人都显得非常地谨慎,小心应对。一来二往,双方的棋子在河界上搅成了一团,互不相让。在严密的对峙中,双方都在耐心地找着对方的破绽,确定攻击的目标。经过仔细的推敲,我发现对方一处小小的漏洞,开始着棋往那里攻击。着棋几步后河南师付发现不对,便开始大量采用兑子战术,以解此围。我猛烈的进攻,他拼命的兑子防守,一时杀得难分难解。围观的社员这时都屏住了呼吸,连大气都不敢出,赛场里悄无声息,那种紧张程度可想而知了。经过一个小时的缠斗,双方的子力都拼得差不多了,我有一马一炮一过河卒士象全,略有小点优势,对方剩一马一炮士象全,双方握手言和。

决定胜负的第二局,在异常紧张的气氛中开始了。我先手行红子,经过深思熟虑仍然以飞象局开始,采取先守后攻的战术,尽快把棋子运动到河界,尤其是尽快发挥车的作用。对方后手行黑子,则是采用最强硬的夹马当头炮对应,以最强大的子力进攻我的中路。因此在布局上我就略占优势,飞象局正好是对付夹马当头炮棋局的最佳选择。夹马当头炮布局虽然中路进攻猛烈,然而是有办法破解的。这种布局存在左右两个无根象的弱点,会成为对方攻击的软肋,会防不胜防的。

我利用先手优势,把双车运动了出来。在对方布局夹马当头炮的时候,我的一路车出来后运动到了他的卒线上,既封住了他九路车出来的路线,又要吃他的七路卒威胁他的七路马。我的九路车先下一步,然后运动到了六路上亮头,两个车都亮出来了。他的两个车都没出来,急忙用一路车贴将来兑我的六路车,我先手兑车他的将坐了,其他的子就被封住了。我乘机用二路车吃掉他的七路卒,逼着他的七路马跳中路与三路马连环,一车牵住了他的双马,再用八路上的炮先顶住他的二路炮打中马,逼迫他挺三路卒避开,接着用一路炮打边卒与三路车平行打他的中路马,这样不管他怎么行棋,都必然会失掉一子,我锁定了胜局。

接着他逼迫撤开中炮把两个野象连起来,连走了几步闲着。我抓住他撤中炮的时机,用马又换掉他的一个炮,先吃掉两卒后以车马炮三子同边的猛攻态势,逼得他连连退子防守处于劣势了。这时棋盘上的形势,对我很有利。我有一车一马一炮,一个过河的兵,一个未动的七路兵,双士双象;他还剩一车一炮,双士双象,一个三路卒在象位上,与我的七路兵随时都可能兑换。

我的炮占了中路后,车和马对他构成了杀势。他的一车一炮,被我的车马牵制得死死的,车在底线守着将门不能离开,炮顶住我的卧槽马,没有多少的迴旋余地。我充分发挥过河兵的威力,一步一步地向他的将门靠拢,他只能干望着没法阻挡。整个棋势河南师付只有遭架之功没有还手之力了,这样坚持了十来分钟就弃子认输了。

河南师付一行满怀必胜的雄心而来,没想到就这样认输扫兴而别,不免有些难堪之悦。我谦虚地拉着河南师付的手道别,说着承让有机会再来切磋学习的话,就这样话别了。他们一走,社员们就高兴起来了,都说高手过招看得太过瘾了。尤其几个知青欢喜若狂,两位女知青高嚷起来我们知青下赢了赢过二十三个县高手的河南棋手了,好开心好兴奋呀。

这场田坎上的博弈,就这样过去了。这种特定的环境,特定的对手,不能叫做空前,也可堪称绝后吧。

 

夜间碾米

 

蹉跎苦涩的知青生活,不但增强了我的体力,也让我学会了很多的东西。我们知青与寨子里的社员们经过一二年的磨合,相处得非常地熟悉融洽了。

在平日的生活里,我们几乎成了社员们每家每户的座上客,社员们象看待自己的孩子一样,关心照顾着我们这些远离家庭的孩子。同时经过两年的劳动锻炼,我们身体骨格变粗了,都能担得起一百多斤的担子了。在白天休息的空隙里,或是晚上没事的时候,社员家里有什么重体力活都肯让我们去帮着做,比如碾米、推磨之类的事,我们真正成为了寨里生活的一员。

碾米,农村老百姓生活中一件极其平常的事,也是一件需要重体力活来完成的事。因此寨子社员们请知青最多的事,就是去离寨子十多里一个叫蒋家湾的水碾房碾米。社员们碾米白天去没有时间,一般都是选在晚饭后去碾。社员自己挑一担稻谷,另外请位男知青挑一担稻谷去碾,特别是没有男劳力的家庭更是如此。晚上去蒋家湾水碾房碾米,大多有一位小孩手执用水泡晒过的葵花杆制作成照明的火把照路。小孩手执照路的火把走在挑稻谷人的中间,这样两头挑稻谷的人都能看得见路。在知青眼里碾米时担着稻谷迎着扑面的晚风,迈着有节奏的步伐,走在山间的高低不平的山道上,会感到非常潇洒浪漫非常有趣的。

一个风清月明的夜晚,晚饭刚过不久,房东姜二嫂要我帮他家到蒋家湾水碾房去碾米。姜二嫂,一位三十四五出头的中年妇女,长着一副迷人的瓜子脸,一双明亮的凤眼嵌在铜红色的脸上,健壮苗条的身子上透着一股秀气,杨家寨里出名的漂亮嫂子,我们都很尊敬她。

在朦胧夜色下通往蒋家湾的山路上,利索轻快的姜二嫂挑着一担稻谷走在最前面,中间走着手执葵花杆火把照路有十来岁的姜二娃,我挑着一担百来斤重的稻谷,在后面跟着火把照耀下反射过来的姜二嫂的影子赶着路。一路上没有说话声,只能听见挑稻谷扁担发出轻微的吱吱声。我们挑着稻谷走在广阔的山谷里,轻拂的晚风吹在身上让人感受到一阵轻快的凉意,不时有忽闪忽亮的萤火虫在身边飘来飘去,跳皮的小二娃就用手里的火把去搅它们一下,立刻传来了姜二嫂的呵哧声。在葵花杆火把的摆动下,照在路面上的光影就有些揺摆不定了,我们不得不放慢脚步。我为了哄生怨气的小二娃开心,挑着稻谷边走边给他唱起了童谣,“萤火虫,亮晶晶,飞到东来飞到西。阿妹心想捉它玩,一手抓去不见影。阿哥手脚真是快,一手一个妹开心”。唱得小二娃笑了,姜二嫂也跟着笑了起来。

话夹子打开了,我给小二娃娘俩讲起小时候玩萤火虫的故事来。我五岁时,小伙伴英子手里拿着一只她爸捉的萤火虫给我看。她用两只小手把忽闪忽亮的萤火虫捂得死死的,我怎么也看不到,就叫她放开一个孔让我看,当我俩看得入迷时萤火虫却飞跑了,气得英子大哭了起来,我答应捉一只赔她才哄住不哭了。姜二嫂也开始聊了起来,给小二娃讲了上山捉野兔的故事,把小二娃乐得大笑了起来。我是第一次听姜二嫂绘声绘色的讲故事,还蛮有条理又风趣又好听。十多里山路不知不觉已到了尽头,我们到了水碾房。这么好的氛围真有些舍不得,尽管是担着稻谷也多么希望路还长一段呀。

河溪旁稻田边上的水碾房,朦胧中仍然可以看见沟渠的水哗啦啦冲击着水风簸转动的暗影。水碾房里一盏简易的煤油灯挂在粘满米糠的木条壁上,一位嘴里叼着叶子烟杆老大爷刚关上沟渠上的闸板,一位三十五六岁中年人起着石槽碾好的稻谷,不时抬起头与老大爷拉上几句家常话。我们来得正是时候,中年人起了就该我们碾。

闲暇之余,我抬眼浏览一遍这座简易的水碾房。碾房中部凸出一个小堡,小堡的四周有一个用石槽鑲嵌圆型的槽沟,用来装碾米的稻谷。小堡中间立着一根能转动的柱子,一条由槽中大石轮中部橫过来的半圆木方穿在柱子的上端。中间直立的柱子连着下面的木轮子,木轮子被一根橫木轴与外面的水簸连着,在沟渠里的水冲击下带转水风簸,水风簸转动中间的柱子,柱子就带动大石轮沿石槽转了起来,这就是简单的碾米原理。碾房的左角用稻草铺着一处简易的床,草上铺着两条发黑的麻袋,麻袋上盖着一件蓑衣,这就是老大爷看碾休息的地方。

前面的起完了槽沟里碾好的稻谷,我们把挑来稻谷沿着沟槽均匀地倒进里面,该我们碾了。小二娃急忙着拉我去开沟渠的闸板,好象挺熟悉似的,姜二嫂告诉我二娃来碾过几次米呢。闸板打开了,沟渠的水冲向水风簸,水风簸在水力的冲击下很快地翻动了起来,连着的大木轮带着立着的柱子牵着大石轮顺着沟槽转动了起来。勤快好动的姜二嫂拾起地上的扫把,开始沿着沟槽清扫起跳出来的谷粒,边扫边和看碾的老大爷拉起了家常。

守着碾米是一件枯燥无味的事,我便与小二娃到碾房外面去看天上的星星。我们顺着沟渠慢慢地走着,哗啦啦的沟水在脚下欢快的奔流着,天上的星星在皓空望着大地,圆圆的月亮挂在天的边上,月光把四周的山峦映得朦朦胧胧的,田里的秧苗黑压压的一片连着一片,延伸到远处看不清的山脚,广阔的原野里只有水碾房闪出的灯光,站在沟渠上的我们才显示着生气,这是一幅多美的夜景画卷呀。这时传来了姜二嫂的叫喊声,我们急忙回到了水碾房。

碾房里沟槽碾着的稻谷不见了,知道已经碾好起槽了。巡眼望去两挑白花花的大米摆在了一架风簸的前面,眼前的姜二嫂满身都是糠末,二嫂正用带来花围巾拍打着身上的糠末,接着把碾米的碾费付给了看碾的老大爷。我正要问米糠用什么装,姜二嫂忙说米糠在米的下面。看着水碾碾出的白米油滋滋的,米糠也一样好细好绒,望着就叫人爱不可言心情舒畅。

农村人祖祖辈辈都吃水碾碾出来的大米,不象城里人只能吃机器打出来的米,想吃碾出来的米也吃不上。水碾碾出来的米,煮出来的米饭格外地香,格外地滋润。水碾碾出来的米,与机器打出来的米不一样,机器打出来的米粗糙,煮不出象水碾米一样的米饭。农村人更喜欢水碾碾出的米糠,碾得又细又粉含有水份是养猪的最好饲料。机器打出的米糠就赶不上了,粗糙又没营养猪也不爱吃。

月光照耀下的山路上,一束火把快速地移动着,挑着碾好的米担我们走得好快只能听见吱吱脚步声,这就是走望家路的原因吧。清风送归心,明月照路程,担挑好碾米,归村如飞行。有着这样的心情,那回去的路还会远吗?

夜间碾米,也是一种享受吧。

已经有 0 条评论
最新评论

版权所有:西南作家网

国家工业信息化部备案/许可证:ICP备18010760号    贵公网安备52010202002708号

合作支持单位:贵州纪实文学学会  四川省文学艺术发展促进会  云南省高原文学研究会  重庆市巴蜀文化研究中心

投稿邮箱:guizhouzuojia@126.com      QQ1群:598539260(已满)    QQ2群:1042303485

您是本网站第 164392468 位访客      技术支持:HangBlog(renxuehang@fox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