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芒简介:丁芒,1925年生,江苏省南通人。当代著名诗人、作家、诗歌理论家。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散文诗学会副主席,中华诗词学会顾问。1946年3月投身革命,1948年9月入党,在解放军中作记者、编辑工作三十年。其中,在总政治部编写《星火燎原》巨著二十年。1976年转业地方工作,1987年离休。已出版《丁芒新诗选》、《丁芒诗词曲选》、《丁芒散文选》、《丁芒诗论选》、《丁芒艺术论集》、《当代诗词学》等30余种著作。2002年出版600万字的《丁芒文集》。至2012年已有诗歌、文艺评论、散文等作品共1000多万字出版。
我崇敬丁芒,不仅喜欢他的旧体诗,还喜欢他的新体诗。他的新诗,以前曾在一些刊物上零星读过一些。然像现在这样集中读他的数百首作品,这还是首次。现在的很多新诗,读了几句就不想读下去,总觉平庸乏味,难以真正打动心胸。然丁的作品,一读一有味道,连续读很多首都不觉疲倦,一读一觉得厚重、深沉、浪漫、淸雄。他对传统和现代的把握,对艺术与思想的融贯,都达到了一定的高度,其作品意象之妙,气韵之美,哲理之丰,均令人感佩。把他的作品同当今一些可读之作比起来,现在的不少作品真是太渺小了,这好比大树与幼苗之别,沃土与沙粒之异,海岳与溪山之不同。比如“我等待时间,时间等待船/波涛把时间舂为粉末/时间把波涛量来量去”(《等待》),读着这样的诗句,让人不得不佩服丁芒新诗意味之深广,内涵之丰沛,意象之深沉,境界之神逸。再如“溪水,是雁荡山奔驰的血/大龙湫就是他的心脏/当我贴耳在远处的岩壁/就感到那炽热的召唤∥原来血在这里煮沸/十丈以下全飞作烟霞”(《大龙湫》),读着这样的诗句,你不得不赞叹,其作品表意之含蕴、深远和笔力之厚重、雄郁,其纵横开阔的意象凝聚成一股浩然之气,跌宕豪迈之韵幻化成对祖国的一片真挚之情。
读丁芒的新体诗,能使人充分感受到祖国征程的坎坷和他人生之路的崎岖,能使人充分感受到一种“大爱”和对国家对民族的忧患意识,能使人充分感受到生命的呼唤和时代的呐喊,能让人从历史的影子中感受到光明和沉痛,希望和未来。丁芒一生的诗歌之路很长一段都是阴涩的,但他的诗却是激越的时代强音,是壮郁的生命之歌;他的诗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是传统与现代的真正熔铸,是思想性和艺术性的高度融合,其表现手法多样,审美极为丰富。
坎懔的诗歌道路
丁芒的新诗创作在上世纪,主要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四十年代,第二个阶段为五十年代,第三个阶段为八十年代。六七十年代因政治风波使创作停止,九十年代至今则以创作旧体诗词曲为主,新诗很少。以上三个阶段也分别涌现出他创作的三个高潮。
他大约从17岁(1942年)开始创作并发表作品,四十年代这一时期,其作品苍凉悠远,是现实的苦难折射,是当时国家处境和人民际遇的隐现,是苦涩的青春之歌。这正如他在诗中所说的那样,“阴沉沉的,分不出是云还是天/只是茫茫的一块混沌的宇宙”;连“草丘”也“隐曲”在“涕泣的悲调”里,周围“旋舞着苍白的阒寂之风”;“可是当我回过头来,朝阳已经暮了/朝阳已经剩下一堆血”。这一时期其代表作品如《秋桐》、《寒村》、《四月的黄昏》、《孤独之歌》等,都颇具悲寂色彩。在这一阶段,其笔调总带着一种“沉重的意念”,甚至风景也是灰暗的。其笔下刻画背纤的、跑堂的、卖唱的、碾米的等小人物形象,赋予他们以深深的同情,表现出对黑暗的反叛和控诉。
丁芒从1946年3月参加革命,先后参加济南、淮海、渡江、上海战役,在革命战争中,仍然没有忘记以现实主义为主的诗笔来颂扬革命,抨击反动派。建国后,他转入中国人民海军,新社会人民当家做了主人,他的心中充满了“欢乐的阳光”,五十年代这一时期,他的诗歌创作,“颂扬”成了主旋律,主要表现出对祖国建设事业的讴歌,风格以现实主义同浪漫主义相结合,笔调开阔豪迈,昂扬着一股强烈的民族之气,作品如《洱海之恋》、《榆林港》等。著名的《过三峡》就是这种风格的代表性力作——“万峰攒天/群山逼聚/夔门仿佛一把悬剑/将滚滚长江横截∥云霞涌上山顶/光彩滑落谷底/天空突然皱缩了额头/千年黑苔封壁∥激流奔腾/谷深风急/飞沫扫雨/声势有如赴战的铁骑∥三峡天险/惊退古来多少豪杰/谁曾想过高峡出平湖/八阵图中/高唐梦里∥今天,是谁正跨山而来/呵气如云,谈笑生风/巫山十二峰像一盘棋/在他们面前摆开:……”。此作以雄健之笔,抒发豪逸之气,描画壮阔之境,展现了毛泽东船过三峡的情景,勾画出当时欲在长江上游建一个个大型水坝的宏伟蓝图, 表达出作者对一代伟人的敬佩和赞美之情,并对新中国建设和发展寄予了极大的期望。其时他的作品也有婉约一路的风格,写得清新幽眇,真切动人,代表作如《傣村夜曲》、《江南春早》等。
新中国的知识分子,特别是文人,每遇政治运动,多会落难,丁芒自不例外。1957年他应《少年文艺》杂志之请写了一组叫做《动物园随笔》的诗,被无端指责“反党”,1959年反右倾开始后,成了“反党反社会主义分子”,被下放劳动。1962年总政治部对他的问题进行了重新审查,认为那诗并不反党,恢复了工作,但后来仍然没有逃脱文化大革命的灾难,最终被安排到一个磷肥厂当司磅员,直到1975年总政治部为他平反,1976年作为转业干部调到江阴一个船厂,1979年调江苏文艺出版社当文学编辑部副主任,他才有了自己的真正的归宿。但在此前近20年的时间里,他的新诗创作完全停滞。
改革开放以后,他把极大的热情投入到创作中。八十年代成就了其新诗创作的辉煌期,作品不但数量庞大,种类也多,质量也最高,可谓激情喷涌,五彩纷呈,意味丰富。这一阶段奠定了其浪漫主义的诗风,使其诗歌创作的卓越成就得以体现。他不断放飞“心中的绿”,不断在“新的起点沉思”,不断讴歌“在心中喧哗”的祖国,不断在诗中“指点江山”,感慨“海天遗踪”, 踏着“我们民族的脚步”, 唱出一支支不平凡的壮歌。
激越的时代壮歌
丁芒的诗心像一团火,在黑暗里呼号,在光明中舞蹈,在风雨里激越,在冰雪中傲立,在岁月里燃烧,在时代中挺进,只要还有一分热,就会发出耀眼的光芒,只要没有被击倒,就会为祖国和人民而歌,从不气馁,从不怨恨,奋发自为,淡然自在。
丁芒的诗心总是伴随时代的脉搏在跳动,他的诗从本质上看,总是与每一个时代的精神和风貌相谐,体现时代思潮,以社会现实作为表现的主题;总是与祖国的悲欢荣辱紧密相扣,激发人们奋发上进,是激越的时代之歌。这都充分表现在其五十、八十年代的诗中。其主要内涵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以诗人独特的视角和诗化的方式,通过对祖国各方面的赞颂来激发人们意气风发的向上精神。如《红砂矿》、《玻璃城》、《东部的反馈》、《铜陵印象》(组诗)等。第二,通过对小人物的诗意刻画来揭示人生价值和生命华彩,激励人们前进。如《写给残疾人的歌》(三首)、《蓝天在你手下发育》、《最响的歌声》等。第三,通过对祖国壮丽河山独特的艺术化描绘来抒发感慨,表达对祖国对人民的深沉之爱。如《卓笔峰》、《雨中虎丘》、《富春江的凝绿》、《登龙门山远眺》等。
丁芒的诗情总能贯注时代,充满着一种深深的祖国情结。当他拨动诗人生命之弦的时候,他的傲岸使世俗变得那么渺小,他的诗鞭在时空中舞动,化成电闪雷鸣般的强音,似乎云朵都会激荡。他的诗笔在明时充满阳光,似乎能让祖国之花开得更壮丽;在黯时似乎能摧枯拉朽,扫除一切陈腐,涤荡一切残渣。他的诗笔象“春”一样富有生机,能催醒万物,让大地一片盎然。他的诗犹如浩丽的光辉,照耀人们在岁月中前行。
他的诗总能映照或映射时代。“这越来越多的秋雨/落到几时才能煞尾/我企求、我呼唤烈日雄风/快把秋雨烧干,把阴云撕碎!”这是《秋雨》一诗的结尾。作品写于1979年秋,隐射了其时到文革结束那个时间段的社会和政治状况。象《赛》、《溜冰》等作品写出了八十年代人们为追求理想而奋发进取的时代精神。象《万山丛中》、《写在十字街头》(组诗)等作品写出了新中国50年代人们蓬勃向上的思想风貌。
他对祖国一片痴情,从《让万朵云霞簇拥祖国》一诗中,能充分感受到诗人那颗滚烫的心:祖国“白天在眼里闪烁,夜里在心中驻” ;祖国“紧紧连着我的骨骼,我的血液,我的肌肉”;祖国是记忆里“故乡闪光的水路”,心湖里“母亲慈祥的爱抚”; 祖国是“仲夏夜庭前的小风”,“临女出嫁的锣鼓”; 祖国是刀光剑影、 锦绣文章“联缀成的历史的回顾”; 祖国是“灵山秀水的妩媚,海气天风的磅礴”,是“烟囱的昂扬”,是“拖拉机的壮阔”。在作品中诗人展现了一个活生生的不平凡而多难的祖国。他自己同祖国血脉相连——“吹打你的暴风骤雨,也在我的身上留下痛处。”当社会主义磅礴前进,他“曾用血去润滑轮轴”;祖国“经过了一场重病”,听到祖国“焦急的呼喊”,他的心也“充满着痛苦” ;最后诗人呼吁洗刷“被玷污了的”,恢复“被扭曲了的”,让中华民族“重新展现灿烂的面目”,要“让心中的爱挥发光彩/象万朵云霞簇拥我们的祖国”。
他对祖国的一片深情,他的激情,他激荡的诗笔,熔铸于对祖国强盛的殷切期待中。在《分列式在电视屏上走过》一诗中,他在回首多难的祖国时写道:“我搂抱着可怜的祖国/象搂抱着命运痛哭/我侧耳在焦雷丛中/寻觅那正义的脚步/我心中留有巨大的空阔/来共鸣这微弱的音符/我的血期待着奔腾的脉搏。”如此悲壮的笔触,如此沉厚的力量,足以撼动任何一个凡夫的心灵。“让火星迅速燎原/让祖国在沸腾的呐喊中前进!”(《火星》)为了国家的兴盛,他在诗中急切地呐喊,奋力地呼号,足以洞见一个诗人对祖国的大爱。
他的诗笔总能撩动人们的爱国之心,犹如劲鼓,催人奋进。在《召唤》中,可以听见各个时期祖国的呼声:被苦难袭击的年代,那和野火一起“穿过苍茫暮色的喊声”沉入记忆,且“长久坠在梦里,溶作泪痕”, 她召唤“为结束苦难而斗争”;战争时期,那和炮火一起“震荡着中华大地的喊声” 镂刻在土地上,且“溶进大江大河的每一道波纹”,盈沸着胸中滚滚热血,她召唤 “为中华崛起何惜碎骨粉身”;十年浩劫中,“流血的河山象海一样呜咽”,诗人的心象登镗的子弹,“渴望着发起总攻的黎明”,而喊声却“变得多么遥远、低沉”;改革初期,那和炉火一起“燎灼着大地的焦切的声音” 呼唤用信念“把蓬勃的生机遍布人间”。这类雄健的代表作品如《泥土》、《超越》、《祖国在心中喧哗》、《祖国,请不要担忧》等,展现了诗人炽热的情怀和诚挚博大的诗心。
版权所有:西南作家网
国家工业信息化部备案/许可证:黔ICP备18010760号 贵公网安备52010202002708号
合作支持单位:贵州纪实文学学会 四川省文学艺术发展促进会 云南省高原文学研究会 重庆市巴蜀文化研究中心
投稿邮箱:guizhouzuojia@126.com QQ1群:598539260(已满) QQ2群:10423034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