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西南作家网:www.xnzjw.cn
西南作家网: >> 原创作品 >> 评论 >> 正文

丁芒新诗散论
信息来源:本站发布    作者:汪守先    阅读次数:37515    发布时间:2013-11-02

思想与艺术的融合

 

文学作品的思想性,说宽泛一点,就是作品中流露出的思想观点,社会倾向,主题意识,隐含了作家的社会关怀、政治取向、个人志趣、哲学伦理、思想道德观等。说小一点,就是指作品中所表现的政治倾向。诗通过艺术结构和艺术意象及艺术境界来表现思想性。

文学作品的艺术性,指表现文学形象所达到的准确、鲜明、生动的程度,以及作品形式、结构、表现技法的完美程度。诗通过语词、语句、段落、意象、气韵,意境、趣味等来表达。有丰富艺术性的作品,用独到的语言、意象和深远的意境以及丰富的趣味展现出了典型鲜明的艺术形象和独特的艺术美。

有论者认为,诗歌作品不一定需要追求什么社会意义,只要是自我生命的艺术喧泄就行,诗人并不需要什么担当,也不需要顾及什么社会责任。诚然在当代,诗人是无法担当什么,正儿八经谈得上“担当”的只有各级政府,或者说那是政治家们的事,诗歌作者没有必要把自己搞得那样累,但毕竟作品是有教化作用的,最终是要让别人看的,自然会起一定的作用,所以思想性也不容忽视。

强调作品的艺术性当然是至关重要的,但作品毕竟是要为社会服务的,也要有思想性;要有社会价值,就要有社会性。只有艺术性只具备“小我意识”的东西只能孤芳自赏;只有思想性的缺乏艺术性的东西干煸无味,最终沦为说教,不可能感染读者,也最终发挥不到应有的社会作用。丁芒的诗歌是思想与艺术的高度融合,是思想性与艺术性的充分显现,是现实和浪漫的高度统一。比如《火焰——生命的光芒》中,将火焰意象成生命的光芒.,这青春的生命之火,“熔化了无边的冰雪”,且“召唤着雷电和潇潇春雨”;这青春的火焰焊接“大厦的筋络”,旋转着飞船,缝合着“四化”的新装;人们用他去构筑天堂,让生命在风中嘶鸣,他“象一支支火箭推动着祖国”;将艺术意象形象地融入到“祖国发展的时代浪潮”这一主题之中,达到了艺术性与思想性的有机结合。这类作品再如《早晨,我要把你留住》、《喷泉》、《赞美你,闪电》、《走出“喀什特”时代》等。其实,作者无论是感悟 “欢乐的阳光”还是哭泣旧时代的苦难,无论思古还是颂今,无论咏物还是写景,因祖国时刻都在其胸中喧哗,总能将艺术精魂深入到诗中,总能让思想的绿色光芒绽放于作品,总能将艺术与思想巧妙地融合在一起。

诗歌的本质就是什么?是真、善、美的意象化表达。是基于这一前提下的人生价值判断。在这一基础上才可能引起读者共鸣,才能实现作品的审美效应。至于是否感人,那是创作者的表达问题,水平问题。丁芒诗歌的真,是真情、真境、真美的统一,丁芒诗歌的善是仁善、精善、上善的统一,丁芒诗歌的美是形式美、品格美、境界美的统一。他的作品绝无一些现代诗歌语言泛化、平庸,意象割裂、散乱、晦涩之弊病。

丁芒新诗所表现的思想性,是反映时代,反映现实苦难,反映现实风貌,表现时代精神,表现奋进豪情,讴歌祖国,讴歌光明。这些是他作品思想性的主要方面。这些方面都是通过高度的艺术性来表达和体现,作品真正富含着思想的光芒,所以将具有长期的魅力。

丁芒新诗所表现的艺术性,是艺术语言的准确性和独特性,是艺术结构的严谨性和丰富性,是艺术手法的精当性和多样性,是艺术表现的民族性和时代性,是艺术意象的含蓄美、沉厚美、空灵美。在这些方面都达到了一定的高度,所以作品富有很强的感染力。

 

多样的表现手法

 

丁芒新诗的表现手法多样,用上了所有的修辞手法,但主要还是比拟、夸张、象征。因为比拟手法的惯用使其作品的生命意识得以充分彰显,因为夸张手法的常用使其作品雄豪的气势得以展现,因为象征手法的多用使其作品的哲理内涵得以丰富,这些手法的综合作用导致其新诗的多维度多视角的艺术美,使其作品更含蓄,更富有韵味。

比拟者,如刘勰在《文心雕龙》一书中所说:“或喻于声,或方于貌,或拟于心,或譬于事。”它包含了比喻、拟人、拟物等三种表现方式。一般拟体和被拟体都是具体的、可见的,而不是抽象的。比拟是诗歌修辞的常法,为了委婉地表达诗意,一般的诗者都能采用,但要做到恰当、准确、独特,做到含蓄而不晦涩,既能让读者明白,又能很好地传达诗意,且要突显自身的风格,并非易事。如《秋阳》结尾:“秋阳,你快昂起头颅/管他再有秋风萧瑟,秋雨飘零/你尽情地燃烧,一泻无遗地倾注/在天地间重新抖擞你的生命!”作者把“秋阳”拟人化,融入了自我,甚至融入了祖国,传达出了深沉的意味。再如《东山红桔》结尾:“那是东山腾起的笑语/珠露般在叶丛里结晶/那是秋霞落在太湖里/溅起的一片红色火星。” 作者把“红桔”比成“笑语”、“红色火星”,读来一点也不“隔”,充分传达了诗意。其比拟之妙,代表性作品有《秋蝉》、《驽马》等,以物寓人,注入自我,从自我写照中表现出一种不卑不亢,戮力奋进的气魄。

夸张者,即把所要描绘的事物放大或缩小,以引发读者的丰富联想,从而突显作品的艺术意象和艺术形象。夸张后的物象并非事实真相,但其所塑造的形象,却能更生动地反映事物的内部特征、表达诗人的激情,能生成极富张力的意象,能产生奇特的艺术效果。然这种夸张,必须富有艺术之美,不能平庸土俗,不能太实太虚,不能荒诞离奇。否则,读后就会使人觉得不真实,达不到要表现的艺术效果。如“你的眼光沉落在/文字和公式的深海里/没有一丝风能吹动/你凝重的呼吸”(《眼光沉落在深海里》);如“可纵然有几千几万座笔塚/那埋得尽民族的传统精神/看砚池里冰冻刚一消融/这里又出发了笔的十万大军”(《卓笔峰》)。这两处都因夸张运用得恰当,不但增添了诗的气势,还升华了诗意。

借代者,即借此事物代替彼事物。一般代替和被代替二者,一方具体,一方较为抽象,借代就是在具象与抽象之间架起桥梁,使诗歌的艺术形象更为鲜明突出,以引发联想,更进一步感染读者。恰如艾青所说的那样:“给思想以翅膀,给感情以衣裳,给声音以彩色,使流逝变幻者凝形。”如《信任》一诗中对“信任”这一抽象概念的描述:“信任”岂仅是“开在脸上的鲜花”, 岂仅是“擂胸的亲切”; “信任”是“心中散发的芬芳”, 是“真诚从血管里的喷溢”,是“灌顶的温泉”。象《友情》、《信念》、《忠贞》、《忠耿》等作品都采用了借代手法,化抽象为具象。再如《我怀念......》一诗对“风”的描绘中,以“大路上奔腾的风”借代革命精神,以“茅檐下盘旋的风”借代人们的和谐氛围。象《登高》、《乌藤》等作品又是化具象为抽象。这两种方式,都是在抽象和具象间做恰当转换。其产生的别样艺术效果,完全是借代手法所起的作用。

象征,即“用具体事物表现某些抽象意义”,它是文艺创作中的一种表现手法。指“通过某一特定的具体的形象以表现与之相似或相近的概念、思想或感情”。 象征的对象是观念、感情等看不见的事物,它通过意象这个媒介,以间接的方式,超越直抒胸臆的单一浅显模式,使诗充满了多义性。它与比喻相较,涉及事物的实质,含义更为深广。但是象征用得不好,也容易使诗产生歧义,走入晦涩和怪诞的渊薮,让人不可捉摸,从而背离了诗的根本和艺术美感。

丁芒用象征手法所表现的内容,有郁勃与哀婉者,有豪宕和壮阔者,总与自身相连,与具体的社会性问题相关,与社会命运和民族的前途相联系,且表现出一种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以及积极的奋进精神。

在《黑龙瀑》一诗中,作者以“黑龙瀑”象征“革命战士”,以黑龙瀑 “走过”的崎岖之路象征“革命的道路”。这条路“艰危险阻”、“乱石象群羊”,有迷雾飘风,有烈日寒冰,但“黑龙瀑”仍然无所畏惧,当巨石挡路时,他却“昂起头颅”,敢于怒触不周山,纵然“流了血”,面临万丈深渊仍然“须发倒竖”,向着蓝天高呼一声跃下陡壁,义无反顾。“黑龙瀑”的这种精神上感苍天,下沛赤土。“黑龙瀑”虽然“遍体鳞伤”依然唱着进军的歌,不顾一切地超越冲刺。“黑龙瀑”似的生命之光不知吸引了多少追踪的脚步!无数溪流都“委身”于他,他最终成了浩荡的江河,造福于人类。

“这双有力的手,是谁/掏空了一座大山/把岩石捏得粉碎/痛饮万古精露/酿得那豪兴似醉/把云的衣裙,风的丝绦/水的筋骨,花的笑容/狂泻的瀑布,恣放的奔雷/揉成壮阔精纯的意象/不用凿,不用捶/纵臂狂呼/塑刀飒飒如龙蛇走/重新创造了一个世界/铸就这永不殒没的美”,这是(《瑶琳仙境》)中的第一段,作者表面写的是一个溶洞,惟妙惟肖,但“手”可以看着“人民”的象征,“大山”可以看着“封建主义”的象征,如此,后面的诗句传达的内涵就可以自然想象到了。他的这类象征性作品还有不少,在《我怎能不匆忙》一诗中,以“我”象征“祖国”。《气象篇》中的“雾”、“风”、“雷”都是象征意味较强之作。因其象征手法的合理采用,充分表现出了其诗的象外之象、韵外之韵、味外之旨,增添了其诗的含蓄美和朦胧感,增添了其诗的陌生化和神秘感。

已经有 0 条评论
最新评论

版权所有:西南作家网

国家工业信息化部备案/许可证:ICP备18010760号    贵公网安备52010202002708号

合作支持单位:贵州纪实文学学会  四川省文学艺术发展促进会  云南省高原文学研究会  重庆市巴蜀文化研究中心

投稿邮箱:guizhouzuojia@126.com      QQ1群:598539260(已满)    QQ2群:1042303485

您是本网站第 164376126 位访客      技术支持:HangBlog(renxuehang@fox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