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要有持续强烈的创造欲望。在读了福克纳和马尔克斯的作品后,莫言“幡然猛醒”,激活了他童年的记忆,从没东西可写到总感到有写不完的东西,于是在远离了两座灼热的“火炉“后,创作呈“井喷”状态,有时一天竟能写出三个短篇。强烈的创造欲望“催生”了想象力的形成和发展。
再就是要有知识生活的厚实累积。莫言从用耳朵“阅读”民间故事到博览群书读遍古今中外文学名著,从自学中学课程到上大学进修,从当兵到从亊专业写作,从放牛娃到诺奖获得者,曲折而丰富的求知与生活经历,使他扩大了知识范围,增加了表象储备。这是发展想象力的必备基础。
另外,孜矻以求的勤奋思考以及在此基础上突如其来的灵感火花,也是不可或缺的。莫言不仅刻苦学习,而且善于思考。他回老家时,独自一人沿河边彻夜思索,寻找灵感。锲而不舍的积极思维,注意力高度集中在创造的对象上,有时容易突然产生新形象,被称之为灵感,是一种顿悟。
文学人才的个体情况和经历不同,其想象力的形成与发展过程也不尽相同,各有特色。莫言之所以想象力超强,还有其特殊性和自身原因。
文人辈出的家族遗传。据考证,莫言为春秋时期齐国名相管仲之后,宋代出过名臣显宦、诗人词人,明朝出了一对“进士兄弟”。管姓自古崇文而不尚武,重文学而崇儒术。另外,莫言的爷爷洞察世事,知识丰富;父亲读过私塾,能写会算;母亲记忆力强,聪慧贤良。可以肯定,莫言的想象力发达与祖辈遗传有关。
童年时期的生活磨难。莫言“少时辍学牧牛羊”,孤独寂寞,内心悲凉。有时候,他独自躺在草地上,望着蓝天白云发呆,脑海里浮现出许多莫名其妙的幻想。莫言曾戏言“我读书少,所以想象力发达”。其实,并不是上学少本身导致想象力发达。上学少当然可以少受陈旧知识和思维定势的束缚,有利于开发想象力,但更重要的是不幸的遭遇和特殊的环境促使他发愤苦读,不懈思索,“逼”出了想象力。
地域文化的浓郁熏陶。高密居“齐地”腹部,民间文化有着浓郁的齐文化色彩。齐文化崇尚思想自由,尊重异端邪说,甚至敢于任其鬼怪之说泛滥,开放包容,狂放不羁,充满浪漫主义色彩。莫言在浓郁齐文化的熏陶中长大,浸润高密东北乡每一寸土地的齐文化气息,对他想象力的培养大有裨益。
经久不衰的探索热情。莫言是一个不倦的探索者,始终具有强烈的创新意识。他把“变化”作为对写作的追求,努力使自己不囿于传统,不重复旧作,新作品必须有新思想、新题材和新的叙事结构,做不到出新就宁可不出手。这就等于把自己逼上了“悬崖”,只有“强制”自己充分激发想象力,才能实现变化和出新。
莫言的实践证明,从再造想象开始,经过模仿与探求发展到创造想象,逐渐培养和丰富自己的文学想象力,是一条行之有效的创作捷径。
(编辑:东乡哥哥)
相关新闻
版权所有:西南作家网
国家工业信息化部备案/许可证:黔ICP备18010760号 贵公网安备52010202002708号
合作支持单位:贵州纪实文学学会 四川省文学艺术发展促进会 云南省高原文学研究会 重庆市巴蜀文化研究中心
投稿邮箱:guizhouzuojia@126.com QQ1群:598539260(已满) QQ2群:10423034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