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西南作家网:www.xnzjw.cn
西南作家网: >> 原创作品 >> 中篇 >> 正文

少年心事如流水
信息来源:本站发布    作者:洪阳    阅读次数:306434    发布时间:2018-09-30

 

然后,我就将“洋知了”关在一个玻璃瓶里,玻璃瓶当然是姨公家找的,我在玻璃瓶的盖子上钻了几个小孔,防止“洋知了”没有空气会被憋死,这些科学道理我还是懂的。我还问过陈三娃,“洋知了”的食物是什么?陈三娃迟疑了一下,回答道:“他们都说吃青草上的露水”。

陈三娃的话反把我听得一头露水。 “他们”具体是谁?陈三娃不知道。恐怕“他们”的“他们”也都只是听说而已。

可是,我居然也听信了“他们”的话,每天早上都一本正经地拿着玻璃瓶到树叶上、草丛中去,小心翼翼地承接数十滴露水,我想将“洋知了”养着,等暑假之后,再带回学校在同学们面前“显宝”,让同学们开一开眼界,说不定采妹儿还会因此多瞧我一眼也未可知呢?

当然,结果肯定如朋友们猜测到的一样,本来在我手心里还生机勃勃地鸣叫了许久的“洋知了”,第二天就沉默了,第三天就懒得动了,勉强坚持到第五天,它就与世长辞了。

在沉痛哀悼的同时,我又犯了一个小小的错误:其实我是一片好心,我很郑重地把它掩埋在抓获它的那片草丛地里,我只想着“它从哪里来?又让它回到那里去吧……”却没有将它制作成为标本,存放起来。以至于后来回到城里的学校,我告诉同学们,还有这样一种“洋知了”时,全体同学异口同声地表示不相信,说我骗人说我胡吹乱吹,急得我眼泪都几乎掉下来了。那会儿我才有些理解人们常说的“证据”的重要性,也更理解有许多时候,即便你掌握着真理,也只能与谬误共舞。

陈三娃对我来说,他满脑子装的都是我闻所未闻、希奇古怪的事。比如他说,三、四月份,正是农谚说的“清明胡豆嫩水水儿,谷雨胡豆黑嘴嘴儿”之前那些天,如果你再来,你到庄稼地里,胡豆丛中,你会看到一种小鸟,它的名字就叫胡豆雀,真真实实只有胡豆那么大。

胡豆又叫蚕豆,外地朋友可能不知道胡豆究竟有多大?形象地说,只有人的小手指头的指甲那么丁点儿大。陈三娃告诉我,这种小鸟只能在胡豆丛里蹦蹦跳,喳喳叫,它的飞行距离只有一、两米远,长得乖巧,叫的声音也很清脆,相当可爱。我问陈三娃抓到过没有?他说见过无数次,却没有抓到过,因为胡豆雀也很狡猾,它只窝在胡豆丛里活动,它似乎知道,你总不敢为了抓一只小鸟儿,冒着被庄稼主人臭骂的风险,去把人家的胡豆丛踩得一蹋糊涂吧?

陈三娃还告诉我,等到五、六月份时,水稻开始薅秧了,稻田里又会出现一种秧鸡,长得跟家养的鸡一模一样,却只有拳头大小,因为它经常发出“咚咚”的叫声,所以人们又叫它为董鸡。这种秧鸡同样不会飞翔,只能在稻田间蹿来蹿去,数量还不少,一块大田里常有好几只,可是等到收割时,却一只都看不到了,难道它们都一夜之间凭空消失了不成?

陈三娃这样自说自问之后,又有几分自豪了,说今年他就抓住过一只,那是人家薅秧时把秧鸡赶了出来,正巧经过他身边,被他一把抓住。陈三娃说他兴奋了好久,并且与小伙伴们一道烤来吃了。不过,因为秧鸡太小,除了骨头连肉都没吃到,让我着实好笑了一番。

在乡下的那一片天地,我没有陈三娃的多闻多见,却有着善于观察与归纳,找出其中规律的长处,也就是说,我有必要表扬一番我的智商了。

姨公家那一片包谷地中的包谷杆儿多得数不清。那些年,包谷杆儿是农村家庭煮饭烧水的一种燃料,听姨婆说过,包谷被掰掉之后,地里的包谷杆儿让火辣辣的太阳再曝晒一段时间,把水份充分晒干,再将它们拔起来运回,堆放在院子周围,作为柴火备用;不过,那是以后的事,已经不属于我的任务了。

关于包谷杆儿,我必须要提到的是,这当中有一种甜包谷杆儿,当你在最酷热的夏天遇到了它,味儿甜甜的,汁儿凉凉的,口感爽爽的,那才是一种快乐是一种享受哦!

已经有 0 条评论
最新评论

版权所有:西南作家网

国家工业信息化部备案/许可证:ICP备18010760号    贵公网安备52010202002708号

合作支持单位:贵州省青年文学研究会  四川省文学艺术发展促进会  云南省高原文学研究会  重庆市巴蜀文化研究中心

投稿邮箱:guizhouzuojia@126.com      QQ1群:598539260(已满)    QQ2群:1042303485

您是本网站第 180004511 位访客      技术支持:HangBlog(renxuehang@fox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