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西南作家网:www.xnzjw.cn
西南作家网: >> 原创作品 >> 评论 >> 正文

申清迅评论作品选
信息来源:本站发布    作者:贵州毕节 申清迅    阅读次数:19548    发布时间:2019-10-25

试论“以退为进”

 

所谓丈夫,可伸可曲,若时机未到,尽遭一时名利所误,则前程涂地矣。晚清“剿夷派”有两位知名领袖——两徐,是即前者林则徐,后者徐广缙。他们两个是非常相似的:同样地果敢和英勇,故而同派;同样地有微分点“自私”,故而致使“剿夷派”日趋走向衰亡……这里,我们姑且将他们的果敢英勇事迹搁置,惟来试论他们的“自私之处”。

大家都知道,林则徐是历史上的“禁烟英雄”,是时在士大夫阶级心目中的希望。无论是过去也好,当下也罢,关于林则徐,亦还有道其是非的。功绩历史已然载录,然而,要想真正的去评价一个人,还不得不对其作番研究。唯有了解得愈详细,才愈有评论的资质。

过去的林则徐正值活力盛旺,故而大举一功,但毕竟是过去。之后林的一次次举动惊怒外夷,乃致使了后来鸦片战争前期的小战事。是时掌政的道光帝因为怕花钱,又因林作战,三番上奏请求财援,遂逐渐淡视之,还说他“终无实际”。而后,林遭革职,琦善取而代之。

琦善是“抚夷派”的典型人物之一,在士大夫心中,无疑是个奸臣,他上任后向外夷作出对林这样的决定:“逐细查明,重治其罪”,而承诺会因英方之损失,多少赔偿一点。这一点,仿似平安了道光帝心中的坎坷。琦善以为如此来既能向清廷交代,又能讨好外夷,以为计全、一举两得,其实不然,而后的史实足证。

林则徐在人们心中有两种形象,其一是如上所谓的果敢、英勇、爱国,其二即如下将论述的“自私”一面。在林被谪戍伊犁途中,曾作书信予友人说:

“彼之大炮远及十里内外,若我炮不能及彼,彼炮先已及我,是我器不良也。彼之放炮如内地之放排炮,连声不断。我放一炮后,须辗转移时,再放一炮,是技不熟也……徐尝谓剿匪八字要言,器良技熟,胆壮心齐是已。第一要大炮得用,今此一物置之不讲,真令岳、韩束手,奈何奈何!”

或许大家读完这些文字后会与我同感:虽时遭贬,心中不忘国难、忧国忧民,实值可敬可畏!然而这封信中特意示意友人不要让外人看,如此说来令人感惑。斯函所言,字字肺腑,满腔爱国情怀,如何不得见人?或许他惧怕别人再一次因他的主张而失败,因而招人诽议,有损自身名誉。看来是位传说中“赢得生前身后名”的苦搏者,这便是部分封建因素影响的产物罢。

林之后,又出来了个徐广缙。他一上任总督以后,特书一函向林求教治夷之法。徐自摆平外夷入城一事之后,亦受道光帝佳赏一番,而后再经三五劫难,信心遂而渐失,唯恐错误领导,被道光帝整顿、士大夫和民众之诽议。待咸丰帝上位期间,又将林请入京,后病重,竟死。徐广缙又于不久后奉旨抵攻太平天国……

此后之史实不必详述,史料可鉴。

清王朝之灭亡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但以如今的思想追溯到过去,势必责谴林、徐类人,星河动摇,岂可顾己思己而误国之愈兴耶?此举安置小家,家有小难,势必破亡;安置大国,国遇危难,势必衰灭!如能暂退一步,委曲一时,则待成功之际,名利、功迹兼得,是进也!

 

 

试谈孤独与悲伤

 

悲伤未必坏事,一个真正懂得悲伤的人,他注定孤独,但活得却很有价值,而死时亦当悲壮!但如果只是表面孤独、形式上孤独,那么孤独也就未必孤独了。

很多人在失落时喜欢谈论悲伤,而有少数人却因为悲伤而死。——我们生下来时未必悲伤,但生活久了,悲伤也就萌芽了。过去那么多的悲、那么多的孤独都熬过了,我们到底也还将孤独、悲伤下去?因为除了这些,我们似乎一无所有……

人生纵有喜怒哀乐,然而唯独去用一生体验其中一种,那人生亦是单调无味的。许多人吃东西喜欢吃一种,就拼命享受,时间一久还是会腻,还是得换换口味。同样地,我们如果只是一味地“享受”喜,或单独“享受”人生之一味,当一个人内心充满快乐,那么,世界在他心中便是吉祥的;当一个人内心充满悲伤,那么,世界在他心中便是荒凉的。而当每一个人内心充满喜怒哀乐,那么,世界在他心中便是多彩的了。

做任何事,如果太过极端,结果终会令自己失望。就算当时不会,事后失望也会到来。

别因为悲伤而生孤独。人的一生中,悲伤固然要。难不成有时我们要“幸灾乐祸”?过于悲伤,悲伤便会逐渐形成一块巨石。它会压的你无法言语、无法喘气,甚至在别人搭理你时,让你莽然对他发脾气,这样,你离孤独也就不远了。这里的孤独是被别人排斥、遭人厌恶而渐形成的。——人,最好别让这种孤独缠上。

古人云:古来圣贤皆寂寞。我认为亦然。在一个人未取得成功之前,难道不是孤身奋战或孤军奋战的么?当一个人想努力一心一意地做一件事,他是疯狂的。他并不会花多少时间在别人身上,因为他得花时间完善自己,将来才有更大的能力去帮助他人、解济他人。因此,不得不承认:在这漫长而艰辛的日子里,他也是孤独的。我们知道,现在他个人的孤独,将会是他以后人和的基奠,也将是身边人因他所得利益的代价。在这过程中,他也会悲伤(一生万千坎坷,难免受挫),必定孤独。当然,在他取得成就之后,或许也还将孤独下去。人的内心的孤独、精神上的孤独是很难看出来的。我们向往这种孤独,因为值得!

若想让孤独成为我们的骄傲,还必须学会悲伤,但悲伤适中则可。记住,别因为悲伤而死,最后一无所有!

 

 

已经有 0 条评论
最新评论

版权所有:西南作家网

国家工业信息化部备案/许可证:ICP备18010760号    贵公网安备52010202002708号

合作支持单位:贵州纪实文学学会  四川省文学艺术发展促进会  云南省高原文学研究会  重庆市巴蜀文化研究中心

投稿邮箱:guizhouzuojia@126.com      QQ1群:598539260(已满)    QQ2群:1042303485

您是本网站第 164510552 位访客      技术支持:HangBlog(renxuehang@fox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