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西南作家网:www.xnzjw.cn
西南作家网: >> 原创作品 >> 中篇 >> 正文

家访
信息来源:本站发布    作者:月燕双飞    阅读次数:127148    发布时间:2021-03-05

 

十四

终于登上了山顶。站在山顶向下望,他们昨天骑单车走过的那条简易的乡村公路就像一根细细的白带子,蜿蜒曲折的一直延伸到远方,路上行人,一个个比芝麻大不了多少,来的来,往的往,又宛如一只只行色匆匆觅食的蚂蚁。

在山下看这儿是山顶,一上来才发现这儿其实不是顶,这儿就是一大块平地,其间星罗棋布的裸露着一堆堆大大小小形态各异的岩石,有横卧着的,有直躺着的,有站立着的,有斜蹲着的,有端坐着的,有像一对情侣那样亲热拥抱着接吻的,有像两个宿敌那样怒目相向大打出手,想要一招制敌致对方于死地的,等等等等,五花八门,不一而足。整体来看,那一堆堆岩石,就像漂浮在大海里的一座座奇形怪状的岛屿,在太阳光下,闪烁着一缕缕莫可名状的奥秘与神奇。

平地的前方略略有点向下倾斜,一直倾斜到这座大山的另一侧,桔子说,那一侧修建有车路,他们家桔园也就在那边,她爸妈通常都是沿着车路坐车上山下山的,因为小路实在难走,他们家里几年前就买了一辆小型的农用运输车,沿车路上下都比较方便。

真如桔子之前所说,平地的左侧还真有一块半亩大小的堰塘,里面泉水咕咕咕的直往外冒,堰塘边有一粗一细两棵松树。

他们跑过去,站在树下抬头往上望,哇!好高好高!都看不清树上叶子是什么轮廓了。就是那棵稍细一点的松树,吴老师和桔子两人两手合围都还差得远。桔子告诉吴老师说,据老人们讲,那棵大松树有一千多岁了,那棵小一点的也有了八九百岁。真所谓历尽沧桑,染尽霜华了。难怪古人会说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应该就是这种境界吧。

那两棵松树相距不过数米远。吴老师望着那两棵虽然年代久远,仍显得生机勃勃意气风发,还在半空中呼风唤雨吞云吐雾的古松,不禁感慨万千。他把桔子拥抱进怀里,告诉桔子说,正是因为它们枝桠交叉,根藤缠绕,相互慰藉,互相支持,相亲相爱,它们才能共同拥有那么多古老的神话传说,才能共同经历那么多飘零的雨雪风霜,才能共同走过那么漫长的历史岁月,共同淌过那么悠久的岁月长河,也才能那么昂扬坚挺的一直走进了现在的世纪风云里。

桔子抬起头来,丰富表情的脸生动地望着吴老师,会心地笑了。

桔子大大方方牵着吴老师的手,他们继续跑到堰塘边,看见一股股泉水正从一个个大大小小的洞穴里往外冒。真奇怪,吴老师问桔子,这一股股泉水是从哪里流出来的呢?桔子告诉吴老师说,听老人们说,这一股股泉水都是从地下阴河里流出来的。

听桔子这么一说,吴老师似乎有些明白,这座山为什么会比周围的山高大许多了。这座山很可能在很早以前就是一座活火山,受到周围地壳的挤压及地底熔岩的冲撞作用,变成了现在这个高高凸起的样子。

这个堰塘可能就是一个火山口,早先地底熔岩喷发时留下的那些个洞穴,正好给那些地下水流打开了钻出地表的通道。不过那些地下水流要从这么高的山上钻出来,该需要多大的力量啊!大自然的奇妙,真的是不可思议,难以想象。

堰塘边还有一条小水沟,一股泉水正沿着这条水沟,流向平地的那一侧。桔子告诉吴老师,这股泉水就是流向她们家的桔园的,知道我们家桔子为什么那么甜了吧?桔子满脸骄傲和自豪的神情,一双亮晶晶的眼睛温情脉脉的望着吴老师。吴老师心念一动,情不自禁伸出双手,把桔子抱进了自己的怀里,心里的甜真的是无可比拟。

他们拥抱了一会儿之后,吴老师提出想到她家桔园去看看,看能不能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劳动,也给桔子爸妈轻一点负担。桔子说,她妈出门前给她交代过,只想让她在家看书学习,把老师照顾好,不想让她出门的。到桔园去被她妈看见了不好,她怕她妈会说她的不懂事,贪玩儿。还保证说,下次一定带老师去参观她家桔园。吴老师自然不愿给桔子带来什么麻烦,更不会强迫桔子做她不想做的任何事。于是他大气地说,行啊,桔子,没什么关系啊,你说怎么好就怎么好就行了啊。对吴老师的理解,桔子投过去富含感激的目光。

不去桔园,他们便开始沿原路返回。

回来时,桔子表现得比之前更加兴致高昂,在心理上,她和吴老师之间已经不存在任何距离,也就不再受任何拘束,她孩子的玩心就上来了,就一发而不可停止。一路上,她不是趴在吴老师的背上,就是靠在吴老师的肩膀上,还时不时地躲在一块岩石后,或一堆灌木丛里,坚持要吴老师去寻她。吴老师自然也会配合她,假装去寻她,故意转几个弯才走过去看到她。每次看到她,吴老师都会热情洋溢的对她张开双臂,她也会兴高采烈的一下子就投进吴老师的怀抱。他们会很长时间热烈拥抱在一起,很久都不愿意分开……

  

已经有 0 条评论
最新评论

版权所有:西南作家网

国家工业信息化部备案/许可证:ICP备18010760号    贵公网安备52010202002708号

合作支持单位:贵州纪实文学学会  四川省文学艺术发展促进会  云南省高原文学研究会  重庆市巴蜀文化研究中心

投稿邮箱:guizhouzuojia@126.com      QQ1群:598539260(已满)    QQ2群:1042303485

您是本网站第 164450401 位访客      技术支持:HangBlog(renxuehang@fox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