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西南作家网:www.xnzjw.cn
西南作家网: >> 原创作品 >> 中篇 >> 正文

高原月亮情
信息来源:本站发布    作者:罗一民    阅读次数:132352    发布时间:2021-10-30

 

陈海学:她没有来呀。下午放学后送一年级学生回家后我就回来做晚饭了。

韦生亮:我姐今天下午大约五点钟就出来了,没有回家吃饭。她不在你这儿会跑去哪儿呢?

陈海学:我宿舍这么小,哪个角落能藏得住人呀,你搜搜看吧。

韦生亮扭头就走出去了。

但韦生亮的仅把脚跨出门去,就甩出一句话来:但愿你不说谎。

木质楼梯又噔噔噔地响下去。

23、陈海学宿舍,夜,内

陈海学找一把手电筒下楼梯上厕所去。

可他去了好久方返回宿舍来。

但陈海学仅打开宿舍门进来,却见到韦阿秀穿衣躺在他床上,正随便翻看他收藏的旧文学杂志。

陈海学:你怎么来了,刚才你兄弟过来找他都显得有点生气了。

韦阿秀:(不看人)我知道。

陈海学:你知道?你在哪儿看见他?

韦阿秀:我就坐在楼下的教室里。

陈海学:(睁大眼)那说明你来早了!他出去只不过三十分钟吧。

陈海学开始去洗碗、刷锅。

韦阿秀这时扭脸过来:哥,你在忙什么呢?

陈海学:(没有抬头上来)给你弄饭菜,你吃了我好送你回家。

韦阿秀摆手:别弄了,哥。刚才我一上来看见你碗柜还有剩饭菜,我就把它吃了,肚子已饱了,别忙活了,就坐过来说说话吧。

陈海学:(赶紧走过来)那好,你起来,我现在就送你回家去。

韦阿秀斜躺着看他的书,懒得起来。

陈海学伸手过去:走吧,等一会儿你家里人过来,又要怪罪我。

韦阿秀:我不想回家,想在这儿清净清净。

陈海学:你---干嘛不走?我们并没结婚呀。

韦阿秀:迟早都要结婚在一起的,干嘛要等到那个时候?  

陈海学:走吧,我求你啦。

说罢,陈海学伸手去拉她,她却一动不动。

24、操场上、夜,外

韦阿秀母亲和她兄弟韦生亮,弟媳王旖旎等三人打起手电筒从家里找到学校来。他们边走过来边说着话。

母亲杨秀英:儿啊,你刚才来过,她真不在楼上呀?

儿子韦生亮:妈,你不相信我呀?

母亲杨秀英:不相信,眼见为实,耳听为虚嘛。

三个放脚步噔噔噔地爬上楼梯来。

25、陈海学宿舍,夜,内。

陈海学和韦阿秀正在屋里拉拉扯扯,说话声音很大(他俩根本听不到有人上楼来的声音)。

陈海学:快走了吧,你家里人可能找来了哩。

韦阿秀:不会找来的,他们根本没看见我来这儿。

这时,宿舍门被她母亲一脚踹开了。三母子突然间闯进来。

韦阿秀的母亲:(扭头对儿子)你不是说阿秀不在这儿吗,她咋躺到海学的床上去了呢?

陈海学申辩:生亮兄弟,你刚返回去,我出去上厕所回来,她就上楼来了。我正准备送她回家去哩。

可韦生亮上来就朝陈海学的脸上搧了一把掌。并吼道:刚才回去时我就跟你说过“但愿你不说谎”,你不记得了?

韦阿秀从陈海学床上跳下来,赶忙制止小弟:他没错,是我自己过来的。

她母亲和弟媳赶忙跑过来,故意扭了阿秀的头、耳朵和臂膀。

阿秀的母亲:我早说过,你们不合适成家在一起。

韦阿秀:我愿意跟了他,哪怕去讨饭过日子我也愿意。

韦阿秀的母亲顿时两手抓起阿秀就乱扭乱打起来。

阿秀“哇”地哭着跑出宿舍来。

陈海学也跑到门边来蹬在走廊里埋着头。

26、学校操场,夜,外

韦家三母子边骂人便跨出陈海学的宿舍来。

他们三母子下楼梯到操场。阿秀早就跑去无踪无影了。

韦阿秀的母亲和弟媳仍在骂骂咧咧的。

走在后面的韦生亮扭头看陈海学:要是下次再从你宿舍里查到我姐在你这儿,我一定打断你的腿,你最好叫我姐别来找你。

韦家三母子在学校操场转了一圈,他们又顺便提手电筒去照照看每间教室。

当妈的布置任务:儿呀,夜里十二点到一两点,你再来看看一下。只要发现她回到学校来,你就打断他们的腿。

儿子点头:妈,我知道。

27、陈海学宿舍,夜,内

在门外蹬着的陈海学站起来回到宿舍。

他收拾凌乱的杂物,把学生作业本提过来放在小桌子上批改。

在一盏昏黄的电灯光下,他边批改作业边掉泪。

28、(闪回)一楼教室,日,内

字幕:1980年初秋。

高中刚毕业的陈海学那么年轻,一张秀气的脸,上身一件白色短袖衫,下身一条灰裤子,脚穿白球鞋。理板寸平头,在群众眼里,挺干净、挺有精神的一个小帅哥。

秋季开学学生报名头一天,村支书和一位老民办教师在跟学生注册。

学生报到注册第二天,那位老民办教师没有来跟学生报到注册了。只剩下年轻的陈海学和村支书在给学生登记注册后再发书。

村支书向大家介绍:这是我们羊山村新来的民办教师,叫陈海学,他就从距离我们村只不过有五、六华里路程的邻村白水村过来。以后学校所有的课程就由他来给学生上课。而老教师韦天林的工作呢?上级已宣布他正式转正,从明天起就调到公办学校上课去了。

一帮群众在学校操场上嘀咕:白净的小脸蛋,真年轻哟。

这时,一对年轻夫妇牵着一个面目清秀的小女孩走过来对陈海学:大叔,请收下我家这小孩来校读书吧。她看到别人来报名读书,她也闹着要来读书哩。

年轻的陈海学:她有几岁了?

小女孩:大叔,我有七岁了。

陈海学:真想读书吗?

小女孩:想。收下我吧,大叔。

陈海学:你叫什么名字?

小女孩:我小名叫阿秀,学名叫韦莹。

陈海学看她眉清目秀,点头了:那就报名吧。

小女孩拍手:谢谢大叔。

29、(闪回)陈海学宿舍,中午,内

陈海学做好饭菜后,叫了取名为韦莹的小女孩跟他一道在他宿舍里吃饭。

饭后,陈海学跟她讲童话故事。

陈海学手把手教她写字,辅导她做作业。

30、(闪回)乡中心小学戏台,日,外

字幕:五年后。

读五年级的韦莹到乡中心小学参加一年一度的庆祝“六一”节文艺表演。

领奖台上,他获得乡级小学生文艺表演第一名。

31、(闪回)县城文化广场,日,外

字幕:一年后。

读到六年级的韦莹代表本乡民办学校到县里参加庆祝“六一”节表演。

领奖台上她获得县级小学生文艺表演第二名。

32、(闪回)县一中校园,日,外

九月初,新学期开学,已有十三岁的韦莹,跟着考上县城中学的同伴一路走进中学校园来。同学们的脸上笑得多么灿烂。

学校戏台上,韦莹参加学校组织的文艺表演活动。

休息时,她拿出陈老师寄给她的书信来拜读。

韦莹跟同学们上街来进行卫生、环保方面的宣传。

韦莹在校园里陪同老师做好校园文化标语张贴。

33、(闪回)市一中校园,日,外

字幕:三年后。

已长成一位高挑美丽,如同清水出芙蓉的韦莹甩着一条长发辫进入重点高中校园。

校园里,她的回头率很高。休息亭里,她经常引来众多观赏者。

她经常代表本班参加学校组织的文艺表演活动。

在外出做文化宣传时,她被选为形象代表在市里各大街小巷做形象公关。

韦莹的照片偶尔出现在市里的小报纸头版头条上面。

34、(闪回)民办校园外,日,外

字幕:1991年冬季。

某天下午,学校正放学,他正护送一年级学生回家。

这时,乡亲们在学校周围呼啦啦地议论着。

陈海学走过去打听,这时才听清是韦阿秀(韦莹)的父亲上后山砍柴,不慎掉进石坑,很多人正上山找人。

35、(闪回)村后那座岩山,傍晚,外

陈海学一路急赶,奋不顾身地跑到该村后山去帮忙韦家找人。

不一会儿,陈海学大汗淋漓地将韦阿秀的父亲背着急赶下山。

群众男男女女跟后他陈海学回到村里来。

36、(闪回)韦阿秀家,傍晚,内

陈海学把人背到她韦家后,放下来,阿秀的父亲满脸是血,衣服裤子被刮破,全身到处是伤痕。

阿秀的母亲掉着泪为丈夫用热水擦洗伤口。

当时有两个乡亲回自己家里找来了几包头痛粉和一小瓶云南白药。

韦阿秀母亲:我们家真的太谢谢大叔啦!真的太谢谢你!

陈海学看着伤者,自己也掉泪下来。

37、(闪回)县城药店,日,内

次日大早,陈海学小跑到乡里,

过了一会儿,他就乘坐专线客车上县城药店去,专为韦阿秀的父亲购来一大袋治伤的中药西药回来。

韦家人对他陈海学三叩头。

韦阿秀听到父亲的不幸消息后,赶紧乘车回家来。

韦阿秀:妈,这么多药是谁花钱买来的?

母亲:是学校的陈大叔用自己的钱买来的。

韦阿秀眼泪汪汪起来。

韦阿秀跑出来。老妈跟着她:秀,你要到哪去?

韦阿秀:我去跟人家说声谢谢。

母亲:好,我跟你去。

38、(闪回)陈海学宿舍,日,内

面目清秀,一身素装的韦阿秀在母亲的陪同下噔噔噔地爬上学校的楼梯来,到陈海学的宿舍来当面向他致谢。

韦阿秀的母亲:就是这位大叔第一个冲上山去把你爹背回家来。他第二天还花钱到县城药店购来一大袋中药西药给你爹。就替你爹谢谢大叔。

韦阿秀脸红了:我习惯叫老师的,真谢谢陈老师了。谢谢,

陈海学摆手:不必要,才是一点小意思。不用谢。

韦阿秀对着陈海学来个三鞠躬。

39、村边一间废弃的民房里,夜,内

韦阿秀被家人打过后,她从陈海学宿舍里逃出来,就跑向村边去。

她跑呀跑,因为天太黑,她又没有手电筒,她手上捏着一盒火柴。

韦阿秀独白:我不敢划燃呀,因为一旦有亮光,就容易被家人抓住。算了,就到村边那间废弃的民房里躲吧。

过了好久,她悄悄转到学校来,却隐隐约约看见有人在校园里转悠。

韦阿秀独白:肯定是小弟来守人,想抓我个正着。

韦阿秀一声不响地回到那间废弃民房去,坐在谷草堆上埋头一晚到亮。

40、底楼教室,晨,内

天亮后不久,陈海学吹哨子叫学生进教室坐好自己先预习。

一年级教室,陈海学先教学生读拼音,再读生字词;还教读课文两遍,然后请班长领读课文。最后请全班用本子把生字词抄写两遍。

二年级教室,陈海学布置六道数学混合运算题:

172-38-22= 292-48-32= 388-22-38=

425+35+45= 548-28+12= 664-24+32= 

已经有 0 条评论
最新评论

版权所有:西南作家网

国家工业信息化部备案/许可证:ICP备18010760号    贵公网安备52010202002708号

合作支持单位:贵州文学研究会  四川省文学艺术发展促进会  云南省高原文学研究会  重庆市巴蜀文化研究中心

投稿邮箱:guizhouzuojia@126.com      QQ1群:598539260(已满)    QQ2群:1042303485

您是本网站第 157364490 位访客      技术支持:HangBlog(renxuehang@fox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