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教室,陈海学示范写日记(他先在黑板上示范):
×× 年×月×日,星期×,晴
早上起来,先洗一把脸,再漱口。接着我便抬了半桶猪食去喂猪,把鸡鸭放出来赶到木栅栏里,抬了半盆水和饲料去倒在水泥板上。这才回来热起一碗饭,赶紧吃后快点跑到学校来。
中午放学后,我回到家,就赶紧做饭菜,在父母未收工回家,先留这饭菜给老人,自己只吃小半碗菜下饭就赶紧返回学校来完成作业。下午放学后积极打扫教室卫生,然后才开始回家来喂猪,检查鸡鸭卫生情况,再把鸡鸭赶回家。然后开始做作业。在天黑前赶紧做好饭菜等老人。
夜里,只看半个小时的电视新闻,再继续完成作业,之后在九至十点钟烧好热水给父母洗脸洗脚。
同学们开始手托下巴凝神静思。
四年级教室,陈海学布置学生写作文:记一次个人活动(要求三百字左右)
41、二楼教室,日,内
五年级教室:陈海学给学生讲思品课。
陈海学:同学们,该怎样做才算是一个合格的小学生?
同学们在下面议论纷纷。
一个男生举手问老师:老师,那我们该怎样做才算得上合格的小学生?
陈海学:作为小学生,从小起应该尊敬父母,尊敬老师,团结同学,热爱劳动,学习积极主动,多帮助在生活和学习上有困难的同学;其次,要热爱家乡,关爱家乡的一草一木,长大了才懂得怎样去建设家乡。
六年级教室,陈海学给即将毕业离校的学生讲讲进入中学去的准备。
陈海学:同学们,小学阶段很重要,小学阶段犹如一栋高楼大厦的奠基石,如果奠基石不稳,那么几十层楼的大厦会很快倾覆。因此,在小学阶段的学习不容忽视,对每一门课都必须学得扎实,牢固,这才能为在中学阶段取得好成绩打下坚实基础------
42、村前河边,日,外
下午放学后,陈海学赶紧护送一年级中最小的五个学生先回家后,便赶紧抱起一大盆衣裳跑到村前小河边来清洗。
他才洗了几件衣服,韦阿秀便不知从哪儿钻到他面前来,仅微笑一下就俯下身来抢走他的洗衣盆帮他洗衣服了。
陈海学睁大了眼,很惊讶:咦!你从哪儿钻到我面前来?我不是碰鬼吧!
韦阿秀:(不屑一顾)你才是鬼哩,我是人呀。
陈海学:(笑了)上前晚你被打出来,究竟跑到了哪儿去?
韦阿秀:(故意嬉皮笑脸)你猜猜?
陈海学:(不看人)我哪知道你跑到哪去?
韦阿秀:(稍微把头偏过来,小声说)那晚我跑到村南那栋空屋去了。
突然,“啪,啪”两声,棍棒同时砸在陈海学和韦阿秀的脊背上。
两个马上叫道:哎哟!是谁打我!两个马上扭脸过来看看身后。此时,他俩清楚地看到是韦阿秀的老妈和兄弟韦生亮站在他们身后。
韦阿秀:(生气了)妈,我们又不做什么,为啥要打我们?
韦生亮顿时向大姐背上踹了一脚,韦阿秀顿时跌落到脚下的小河里去。
当妈的跟着举起木棒上来砸人。陈海学顿时踉跄着掉下小河里去。
多亏小河里的水只有齐腰深,两个顿时如同落汤鸡一样水淋淋。
村前玩耍的众孩子见到了,都纷纷冲下村子来。那些年岁稍微大点的孩子纷纷伸手去拉他俩上岸来。
43、民办羊村小学球场,日,外
韦家三母子押着阿秀和海学来到民办学校篮球场。
跟在他们身后的还有一大群孩子。
有两个女生在河边帮忙清洗陈海学的衣服,稍后也收拾好爬上村寨来。
球场上。韦家三母子气势汹汹地瞪眼看他们。
韦阿秀的母亲:我说你们不适合就不适合,为啥要悄悄地碰面?
韦阿秀:我们是碰巧相遇。
陈海学:我并没有约她到河边碰面呀,姨妈。
韦阿秀的母亲:(伸手指过来)没约好,两个咋会在河边清洗衣服?
陈海学:真的,今天我们并没有事先约好到河边去。
韦阿秀眼泪汪汪了:就算约好,家里人也不能干涉我的婚姻自由呀。
她母亲手指到鼻梁骨上来:究竟我是你妈,还是你是我妈?
韦阿秀:你是我妈这个永远无法改变。但我如今都快三十了,早就是成年人,我的婚姻我做主。你们始终不能干涉。
这时当妈的马上伸手过来抓住阿秀的长辫子开始动手连连捶她。
她的兄弟和弟媳也帮助老妈捶当姐姐的韦阿秀。
陈海学伸手去规劝她韦家三母子。
韦家三母子顿时一起扭头过来捶打陈海学。
她的兄弟韦生亮立即挥拳砸向他的头,她弟媳也猛扑过来抓住他衣领,她老妈也连连抬手砸向他。
陈海学就这样挨了一顿拳脚,不一会儿就被打得脸青鼻子肿。
这时,村支书韦占成不知从哪儿跑过来,大吼道:住手,你们在打强盗呀!
韦家三母子这时才扭头过来看来人,阿秀的母亲杨秀英撒谎:这小伙拐骗我家阿秀。
支书韦占成:吹牛,小陈会玩坑蒙拐骗吗?全村群众都不会相信。
她母亲:我不准他们玩到一起来,他们偏偏碰面在一块。
支书手指过来:要是你们把陈老师打跑了,明儿没人上课,我可要带领全体村干部过去掳光你们家财物,不信你们就试试看嘛。
韦家三母子这才松手放开了陈海学。
44、二楼办公室,傍晚,内
办公室里,靠里间坐着村支书,村支书的对面坐着韦阿秀的母亲。
她兄弟和弟媳斜着身子埋头坐挨母亲身边。屋里只有陈海学正给大家泡茶。
至于韦阿秀眼睛红肿低下头坐在门边的一张小凳子上。
版权所有:西南作家网
国家工业信息化部备案/许可证:黔ICP备18010760号 贵公网安备52010202002708号
合作支持单位:贵州纪实文学学会 四川省文学艺术发展促进会 云南省高原文学研究会 重庆市巴蜀文化研究中心
投稿邮箱:guizhouzuojia@126.com QQ1群:598539260(已满) QQ2群:10423034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