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西南作家网:www.xnzjw.cn
西南作家网: >> 原创作品 >> 评论 >> 正文

氏姓与姓氏的演变和发展
信息来源:本站发布    作者:高致贤    阅读次数:29894    发布时间:2023-04-02

按:民间修谱的历史地位,被排列在国史、方志之后,成为我国三种不同级别的(“国史、方志、族谱”)历史丛书之一。所以,民间修谱越来越受到政府有关部门的重视。如何修家谱也越来越受到民间的重视。鄙人在向书本和老师学习修谱知识中摘录一些资料,记下一些笔记,不敢独享,现将它们归类抄录于后,供用得着者参考!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姓氏的国家。姓氏纵贯了中华文明的历史进程,涵盖了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是我们解读历史、传承文明的重要一环。

 

人类社会的发展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从猿人进化到人类以后,都是一种原始的蒙昧群居状态,无名无姓。到了原始社会后期的母系社会阶段,形成了以血缘为纽带的群体,于是产生了,形成了氏族,此阶段被称为氏族社会。这时的氏族群体,他们居住在一起,使用公有的工具,共同劳动,共同分配食物,没有贫富贵贱的差别。因为是属于群婚乱配时期,人只知其母,不知其父。这时只有而没有姓。

 

姓的形成是基于图腾崇拜与祖先崇拜,系氏族徽号或标志。具体时间可追溯到母系氏族制度末期的伏羲时代。6500年前的母系氏族社会末期,太昊伏羲氏带领其部落从西部的成纪逐水游牧东下,到了中原的宛丘(今河南淮阳),定居下来,并以此为都,结束了游牧状态。太昊伏羲氏在这里结网罟、养牺牲、兴庖厨、画八卦、刻书契、兴礼乐、造干戈等,以其巨大的功德,统一了东夷部落,并综合各部落图腾的特点,创立龙图腾,实现第一次民族大融合。就是在这过程中,太昊伏羲发现了群婚乱配和族内通婚的弊端,于是,定姓氏、制嫁娶,制定了婚姻嫁娶制度:自姓为风,以区别族群;实行对偶婚,族内不能通婚,禁止群婚乱配。因此说,风姓是中国的第一姓,为中国姓氏之始。也就是从这时开始,男子在社会中占据了主导地位。中国社会进入了父系氏族社会。因此说,姓氏最早起源于部落的名称或部落首领的名字。它的作用主要是便于辨别部落中不同氏族的后代,便于不同氏族之间的通婚。姓氏的产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因为姓的产生和嫁娶制度的确立,禁止了群婚和族内通婚,家庭婚姻关系也由母系氏族社会的从妻居改变为从父居,子女自然地不再属于母系氏族的成员,而成为父系氏族的成员。但是,因为这个时候生产力低下,人们都以氏族自居,是一个大家族,而不以分门别户独立而居,所以,人们都习惯称氏,而不称姓。

 

虽然在伏羲氏时代就有了氏和姓,姓是部落的名称或部落首领的名字,成为区分氏族的特定标志符号,但很少,所以在以后的几千年的时间内,人们依然只称氏,而不称姓。如对民族祖先太昊伏羲、炎帝神农、黄帝轩辕的称谓依然如此:宛丘位于中国的东方,东方属木,伏羲以东方盛德称王,在此第一次实现中华民族的大融合,并教民作网渔猎,驯养野兽,养牺牲,提高了人类的生产能力,古代同义,又作,所以被尊为伏羲,又名宓羲、庖牺、包牺、伏戏,亦称牺皇、皇羲。昊指日月,太昊是赞美他像日月一样明亮,所以后人为赞美伏羲,便尊他为太昊伏羲氏。炎帝神农是姜姓部落的首领,本姓姜,由于他懂得用火而得到王位,所以被尊号炎帝,又因为他亲尝百草,教民艺五谷,肇事华夏农业,被尊为神农,所以至今尊他为炎帝神农氏。黄帝轩辕本姓公孙,因为他生长于姬水(古姬水在今河南新郑)之滨,故改姓姬。居轩辕之丘(在今河南省新郑市轩辕丘),故号轩辕氏,以土德王,土色黄,故称黄帝,后人尊他为黄帝轩辕氏,或有熊氏、天鼋氏等称谓。

 

人类进化与社会发展有两大法则,一是人类自身的生殖繁衍,延续生命;二是人类的社会生产,生存发展。生殖繁衍以血缘为标志,生存发展则以地缘为依托。因而,生育与生存,即血缘与地缘构成了人类文明进化的两大要素,也是中华姓氏发展的主要源头。

 

夏王朝建立后,中国开始进入奴隶社会。夏、商、周三代是中华文明日臻繁盛并形成独特风格的历史时期,也是中国姓氏快速发展和逐渐成熟的历史时期。特别是西周以后,随着分封制和宗法制的实行,形成了一套严格的姓氏制度。但是,当时姓氏只是天子、诸侯、卿大夫、士等奴隶主贵族才有,平民、奴隶往往有名而无姓氏。所以,中国的许多古姓都是女字旁或底,如姬、姜、姒、妫、姞、妘、婤、姶、嫪等。这时,因生赐姓,胙土命氏姓,别婚姻,氏,明贵贱,配合实行同姓不婚制度,姓和氏仍然分开使用。同时,这时姓的数量比较有限,而且主要用于称呼女性贵族。

 

氏者,本义为根柢,后引申为古代贵族表示宗族系统的称号。姓者,统其祖考之所自出,即标明自己的祖先是谁,自己从哪里来,是家族血缘的标志,更是陪伴一个人一生的符号。就是说:姓用于指称源于同一始祖、具有共同血缘关系的人,而氏用于指称某个氏族中具体的人。这时,男性贵族虽然有姓,但更多的是用氏来称呼,以标身份别贵贱

 

姓氏形成之初,并不连用,而是单用,不是一个独立的名词。从目前考古发现的殷商时代的甲骨文、周代的金文和战国时期的竹帛文中,都证明在殷商、周和战国时期,还依然是单用。

 

姓与氏最早的合用是氏姓,而不是姓氏。大量考古资料和史料证明,到了战国中晚期才出现氏姓一词,同时,各诸侯国对”“的使用也不统一。并且,大多是男人称氏,女人称姓,氏排在前面。如战国时期的楚国,其君王本姓芈,却一直称氏,即氏。如楚顷襄王熊横,芈姓,熊氏,名横,战国时一直称他为熊横,史料也一直这样记载,至今称谓不变。楚国公主芈月,则沿袭其家族的姓,嫁到秦国为秦惠文王的姬妾时,因为位居第八位,被称为芈八子,做了宣太后以后,仍称芈姓。至今人们对她的称谓不变。而在这一时期西部的秦国则与楚国不同:秦王姓嬴,赵氏,历代秦王则皆称其姓,如秦穆公嬴任好、秦孝公嬴渠梁、秦始皇嬴政等,称姓而不称氏。

 

大量考古资料和史料显示,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氏族和家庭也越来越细化,即变得越来越小,到了秦汉时期,氏姓的位置才发生了颠倒:氏,从一个宗族系统的称号,后来逐步演变成别其子孙之所自分,既区别这个家族中的个体,而排在了姓的后面,姓氏才正式合为一体,并成为一个专有名词,成为是氏族、族氏、宗族与家族的名号。这里不排除秦始皇统一六国时,因为秦国灭楚国时最为惨烈,仇恨最大,统一六国后在书同文、车同轨、统一货币、度量衡,整齐划一各项制度时,不排除把姓氏也统一下来,即姓在前,氏在后,姓氏合为一体。这不仅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因为过去秦国一直把姓排在第一位,而楚国则把氏排在第一位,氏的地位下降。加上东周以后,贵族阶级实行多妻的妾媵制,严格分别嫡庶,至春秋以儒家的礼教对女子的行为作了种种的规定和限制,男尊女卑,所以,秦汉以后,氏多是对女子的称谓,东汉女学者班昭为维系家族顺应时代著《女诫》七篇系统地归列女子的行为纲常,体现夫为妻纲的道理及三从四德,此后该书流入社会,使男尊女卑观念具体化,广泛表现在观念形态及实际生活的各个方面。直到清末和民国时期,依然如此。如:女子姓张,嫁到李姓家族中,其姓就排在李姓的后面,名字叫李张氏。

  

同时,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朝代的更替,民族的融合,姓氏的形成和发展也有着不同的历史过程和原因。同姓不一定是同源。异姓也可能是同出一宗。如后来出现的以国为姓氏、以邑为姓氏、以居地为姓氏、以次第为姓氏、以官职为姓氏、以职业为姓氏,以谥号为姓氏及赐姓、改姓等。成书于战国或两汉之间的《左传·昭公二十九年》记载道:故有五行之官,是谓五官,实列受氏姓,封为上公。唐初经学家孔颖达疏《左传》道:人臣有大功者,天子封为国君,又赐之以姓,诸侯以国为氏,言其得封又得姓,兼受之也。宋代胡安国所著《春秋传》也记载说:天子因生以赐姓。

 

其他姓氏不说,仅从陈姓的起源及从陈姓派生出的胡、田、孙、王等姓氏,足以看出中国姓氏的形成和发展有着多种因素:

  

已经有 0 条评论
最新评论

版权所有:西南作家网

国家工业信息化部备案/许可证:ICP备18010760号    贵公网安备52010202002708号

合作支持单位:贵州纪实文学学会  四川省文学艺术发展促进会  云南省高原文学研究会  重庆市巴蜀文化研究中心

投稿邮箱:guizhouzuojia@126.com      QQ1群:598539260(已满)    QQ2群:1042303485

您是本网站第 164394901 位访客      技术支持:HangBlog(renxuehang@fox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