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组《辰之韵》,一共三首,以日之明、月之洁、星之光为一个轮转,喻示着光明的前景永远是美好的征象,这是我的理解。
二、
我们先来看第一首《日》。
撕开夜幕天际红,昀照山河万物茏。
纵有隆冬寒窑冷,难挡羲和暖意浓。
太阳作为光明的使者,一直都是人类社会乃至大自然的保护神。一切生命的起源都离不开太阳的呵护。它是已知的参与度最高的球体。所以从古至今,衍生了不少神话故事和瑰丽诗篇,其中也有不少的经典传世之作。比如在《古诗十九首》之中,就有“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浮云蔽白日,游子不顾反……”,这首诗以一位思妇的口吻,揭露了东汉末年动荡社会的黑暗。其中“浮云蔽白日”这句诗就非常形象,不需多言。曹操、刘禹锡、李白等都写过大量有关太阳的诗或诗句,但由于时代的原因,诗人们都把太阳这个光明的使者,描绘得有些黯淡,没有表现出太阳炽热和磅礴的气势。而在许峰老师的这组诗里,这种气势,才重新回到正义化身的轨道。诗的首句就以雷霆之势,以“撕开”入笔,赋予了太阳无穷的力量。个人认为,这首诗的境界是很高的。因为夜再深再黑,也都见不了阳光。诗句中“撕开夜幕”这四个字,就已经营造了大到无边的意境。这种正气之势,在任何时代里都是极为宝贵的。笔者也曾写过一首《日出》,其中有两句,被海内外的一些学者朋友们赞之为神来之笔:“自带光芒千万里,龙腾盛世庆前程!”但我认为,我的诗比许峰老师的诗差了很多,差得不是一星半点。尽管我也写出了太阳的气势与光明。但我的诗气势要弱很多,而且诗意不浓,因为我的诗是说出来的,没有太多的诗味。而许峰老师的诗,是把太阳的气势、光明、力量,包括可见或不可见的正义,都融于一体,隐藏于笔端之中,不但更加形象,而且也更加含蓄,宽广,张力十足!我们仔细来看一下,“撕开夜幕天际红,”“撕开”是动词,“夜幕”是名词,前者可以表现为力量,动感;后者可以看作一块有形的黑布或者无形的黑暗,太阳都能让它们瞬间破防,它一出来,天地都会是一片光明,让黑暗无处遁形。这样的诗句,形象鲜明,流畅感、层次感都很好,语言很有味道,给人一种情真、景真、意真的感觉。我认为,这才是真正的神来之笔。
这首诗在艺术表现手法上有开创性和传承性,不是简单的写景抒情,而是以神话入诗,所以更加契合我国的诗歌传统,增加了不少禅性思维与空灵的色彩。
众所周知,我国是从农业社会走来的,到现在都是农业大国。所以我国的很多诗歌也起源于祭祀。在农耕文明时期,农业生产与四季更替,包括行军打仗,出行,建屋造宅,喜庆婚丧,都喜欢观天象,看风水、算八字等。这些风俗,不能笼统地看作迷信活动。这是人们的一种精神寄托和美好的精神追求,诗歌本身就带点神秘色彩,通灵通圣,从文艺的角度来看,神话故事也是文艺作品的重要组成部份。海内外都有很多的名作名篇。毛泽东主席的有些诗,也喜欢以神话入诗。许峰老师在这首诗的尾句,引用“羲和”这个神话意象,妥切大气,大有龚自珍“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的英雄气魄。“羲和”这个神话人物,据《山海经》记载,她是十个太阳的母亲。如果这句话要换成新诗,就会成了“让光明冲破黑暗,让光明更加光明!”因为诗人是许峰老师,所以才不会这么写,他的诗含蓄高级得多!他要通过文字的张力,达到更广阔的意蕴空间。
说了这么多,我们再接下来看:“撕开夜幕天际红”,这是诗歌的情景具象,给了我们一个提示,告诉了我们一个时间点,这是诗人在晨曦初露时观日。清晨,四野清朗,一轮红日,冲云破雾,冉冉升起,假如能我们抛开诗里的隐喻,此时的天地又是何等的壮美!
三、
一轮玉盘挂苍穹,皎白原野携晚风。
暮色沉沉疑无路,素蟾清鸣引仙踪。
月亮自古就是诗人寄托情思的传统意象。但大都用来表现乡愁、爱情等题材。也有用来表现山水的,比如王维的“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就是其中的代表。王维的诗句,通过对景物的客观描画,映衬出一种恬静之美,也映射出诗人的一种平和心态。笔者也曾写过一篇有关月亮的小文,被教辅收录,那是在一个特定的时节所写的一一《诗词里的中秋月》,但也没有脱离乡愁的范围。
许峰老师的这首《月》,给我的第一印象,就是意象非常丰富,通过这些意象所构成的画面,发现有广阔的想象空间,诗线一波三折,从月亮的皎洁写起,联想到夜幕的暮色沉沉,再到清鸣之声……诗人和我算得上忘年交。虽然我们到现在都没有见过面,但我们常常有微信交流,我隔着屏幕都能感觉到他的正气凛然和人格魅力。他看不惯社会上的那些不平事,心怀悲悯,常常仗义执言,无不体现出一位共产党人的高风亮节和传承千年的文人风骨。正是由于这一点,他才得到了很多文化大咖、包括党、政、军领导的高赞、支持和推崇并拥有大量的读者。“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我推测,这首诗可能是在诗人情绪低落时所写。写的时间是在一个月明星稀的夜晚,按照常理来说,这么一个美好的夜晚,诗人的心情应该是非常愉悦的才对。因为以诗人个人的发展成就来看,他绝对是成功人士。他的高度,放到现在,也是绝大多数人都难以达到的。他衣食住行无忧,社会地位也非常尊崇,在如此背景下,还能写出“暮色沉沉疑无路”的诗句?这恰恰是一位爱国主义诗人的担当精神,因为他不是为自己而抒写的感慨,而是对正义的呼唤,是在为普通的老百姓鼓与呼。
诗人是军队新闻记者出身,又在地方担任领导多年,为国为民和正义是他铮铮铁骨体现。所以他的诗,不光是宝贵的诗歌财富,也是不可多得的、永远不会过时的精神财富!
四、
当这首《星》,映入眼帘的时候,我被诗人空前的想象力所震撼。人家是“撒豆成兵”,诗人却是撒珍珠成星;人家是银河倾泻,诗人却是力拔山兮气盖世,把珍珠撒遍银河系,这个家大业大的,可能要世界级的文化巨匠才能有如此的想象力!
相关新闻
版权所有:西南作家网
国家工业信息化部备案/许可证:黔ICP备18010760号 贵公网安备52010202002708号
合作支持单位:贵州纪实文学学会 四川省文学艺术发展促进会 云南省高原文学研究会 重庆市巴蜀文化研究中心
投稿邮箱:guizhouzuojia@126.com QQ1群:598539260(已满) QQ2群:10423034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