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西南作家网:www.xnzjw.cn
西南作家网: >> 原创作品 >> 评论 >> 正文

德艺双馨、诗艺人生
信息来源:本站发布    作者:湖南 邹中海    阅读次数:30981    发布时间:2023-06-11

一一时代需要的文艺家许峰老师小记

 

许峰老师是当今诗坛最有影响力的诗人之一。出身军旅,军人本色,刚正不阿,雷厉风行。从艺四十多年来,写了大量的诗歌、散文、新闻、报告文学等正能量的作品。

特别是近几年来,他在对古典诗词的研究中,守正出奇,独树一帜,为中国诗词的发展开创了一条全新的道路。他的作品化古为今,直面现实。很多读者认为他的作品“接地气、蕴民气,立骨气,扬志气,在当今诗坛反思、创新的时代大潮中都是独特存在的”。他把平生所学,高屋建瓴,一直在致力于中华诗词与中华民族的核心价值观融会贯通,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他的诗作和人格魅力,被党、政、军领导和文化学者们一致叫好,并被数以百万计的读者朋友们誉为爱国主义诗人。

笔者曾对许峰老师的诗进行了多次的学习探讨,对他的诗学观点和为学为人都有较为详细的了解,因而也写了多篇诗论性文章。本文则以论立论,一反常态,从许峰老师的诗论文章中选出一篇,谈一谈我的体会和看法。许峰老师这篇文章的题目是《告别诗坛》,在此文收录到《许峰诗论》这本论文集之前,就已经在网络引起轰动:巜今日头条》《搜狐新闻》《百度APP》《凤凰新闻》《腾讯新闻》《古榕树下》《延安红云》等7个全国性大平台同一天刊发。并引起了党政军领导和知名文化学者的关注:周恩来总理秘书纪东将军;中共中央原副主席兼中纪委书记陈云秘书、《人民文艺》编委会主任邱锋;全国政协原副秘书长张道城;中国文学研究专家、江苏大学文学院教授李金坤;中国语文教学专家罗国良教授;中国纪实文学大家、中央军委《后勤》杂志社社长肖思科等党政军领导和文化教育界的精英们都纷纷撰文。中国宋庆龄基金会理事、广东省政府文史馆馆员、广东省作协副主席、诗歌委员会主任丘树宏老师见到此文后高度评价:“此文切中时弊,确实能引起诗坛的反思,而且艺术性也很强,逻辑严谨,论证充分,以反讽的手法对诗坛的一些不良倾向进行了批判,有很强的现实教育意义,是一篇难得的诗论性文章!”丘老师在欣赏之余,还特地向有关报刊做了推荐。

在没有见到此文前,我以为这是许峰老师的封笔之作。这种做法,自古有之。比如金庸,在写了十五部经典武侠小说之后,就以一幅对联的方式概括表示封笔。许峰老师的这篇《告别诗坛》,我当时也是这样理解的。他从事专业的文字工作已超四十年,除了七本专著之外,还有上千篇文章在全国的报刊上发表,有的堪称精品力作,获全国、全军的奖项数十次。从业四十多年,近千万字的发表量,足以让他功成退隐,加之已经退休,有点时间用来种花养草,亦是人之常情,写下《告别诗坛》,作为封笔之作,本就是很正常的事。

但看了文章之后,便有了不一样的理解,发现文章非常深刻,相当于一篇檄文,以退为进,向不良的文化现象进行鞭策和抨击,难怪会得到如此广泛的支持。许峰老师受传统文化的影响很深,他的诗大都表现出民族大义,是一位很有文坛风骨、家国情怀很重的爱国主义诗人。他的诗风,秉承屈原,李白,杜甫,苏轼,辛弃疾,陆游,文天祥,龚自珍,闻一多,鲁迅,毛泽东,陈毅等巨擘大豪的诗路,所以他一直都看不惯那些无病呻吟,装疯卖傻的圈子文化,这篇《告别诗坛》的文章,是表明了诗人与这些“饭团”文化,互捧文化撇清关系的态度,是不愿同尘俱与灭的清雅之举。

这篇《告别诗坛》,归纳起来有四个亮点,如果我们在学习了许峰老师的这篇文章后,有所启迪或思考,甚至有所改变,也就是四个拐点!这篇文章由于非常深邃,见解独到,为了不破坏诗人的文章结构和深度内涵,所以文章观点全部照录!

他认为:

 

一、走进了自我陶醉的死胡同

 

我们知道,所有的文学作品,并不是仅仅限于自我的把玩和陶醉。早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刘勰就在《文心雕龙》说:“心生而言立,言立而文明,自然之道也”“文以载道”和“诗以言志”是我国文化的源远流长的传统。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也明确了文艺观就是为广大人民群众服务。他说:“我们的问题基本上是一个为群众的问题和一个如何为群众的问题”。可见,诗歌创作究竟是为谁服务的问题是一个大问题。

现实的诗坛,大量充斥着“小我”作品,很多诗人成天沉醉于自我感觉中。所创作的诗歌,既没有“道”,亦没有“志”,表现得是一些狭隘、低级、无聊的情态与趣味。我就曾读到一位所谓的大诗人的“作品”,把拉一泡尿的弧度都写成了一首诗。无独有偶,有一首《雪天》:“我们/一起去/尿尿//尿了一条线//尿了/一个坑”。读后,不知所云,更不知其意,给人的感觉就是恶心作呕!舒乙说:“文学价值和意义,绝不是消遣和游戏。”舒乙的话也适用于所有的文艺创作,因为艺术的作用,也绝不是激起马戏团式的围观和轰动,而是心灵的慰藉、重建精神生活的契机。”像某某某之流的所谓诗歌,除了引起人们的“围观”与“好奇”之外,又能带给人们怎样的益处?再看看昔日没有上过学堂的军阀张宗昌的《混蛋诗》:“你叫我去这样干,他叫我去那样干。真是一群大混蛋,全都滚你妈的蛋”。这首诗语句虽显粗鲁,但是态度非常凸显,针砭直截,爱憎分明。没有比较,就没有伤害。可谓是高下立判,优劣在目啊!可见现在的诗坛,充斥着一些“自我陶醉”的“小我”之徒,出现了写诗的比读诗的人多。他们写诗的目的,不是写给人看的,而是为了摇头晃脑如拨浪鼓般的自我陶醉,完全失去了文学创作的根本意义,背离了《延安文艺座谈会》文学艺术是为广大人民大众服务的宗旨。我曾就此现象发出了感叹,写了一首《诗叹诗》加以批驳并表达出我的诗学观点:“行文立意当为先,千古流传靠民间。妇孺相诵方绝句,顾镜穷酸能几年?”。现在许多人的诗歌创作完全背离了这个方向,诗歌的主题和内容根本不关心百姓的疾苦和社会的弊端,其遣词造句如此这般岂不将诗坛带入死胡同!

 

二、走进了“风花雪月”的死胡同

 

历代诗歌充满了对风花雪月的描写与歌咏,我在这里所说的“风花雪月”显然是其引申义。风花雪月,泛指四时景色。原指封建文学里描写自然景物四种对象。后比喻堆砌词藻、内容贫乏、思想感情不健康的诗文。也比喻风流场中男女间恋爱的风流事或花天酒地的荒淫生活。在此,更多的当然是说的后者。我自以为,沉迷于此,等于玩物丧志,失去了诗歌创作的积极意义。商朝末期,纣王宠爱美女妲己,喜欢歌舞,纣王便令乐师创作使人精神萎靡的音乐和下流的舞蹈,在宫中朝歌暮舞,通宵达旦。从此,纣王便荒于朝政,沉溺于声色犬马之中。

现在诗坛,充斥着这种诗歌,让人惴惴不安。更有甚者,将低级趣味当成诗坛红杏,大肆吹捧,有误导之嫌。我对诗歌创作向来有自己的原则:“不追风花雪月,不喜无病呻吟,不抠格律平仄,坚持行文意先”。可是,现在有些人见什么写什么,似乎不经大脑思考,出口是诗,什么口水化、公文化、故事化、屎尿化、散文化等等,不一而足,出现了各类诗体,弄得诗坛污杂的尿骚味熏人。有人走到哪儿写到哪儿,一天好几首诗,把山水、风景、玩乐用一堆华丽辞藻的躯壳堆砌而已,没有任何主题和意义。由此可见,中国诗坛的糜烂与腐朽,怎不会将诗坛带入一个死胡同!

  

已经有 0 条评论
最新评论

版权所有:西南作家网

国家工业信息化部备案/许可证:ICP备18010760号    贵公网安备52010202002708号

合作支持单位:贵州纪实文学学会  四川省文学艺术发展促进会  云南省高原文学研究会  重庆市巴蜀文化研究中心

投稿邮箱:guizhouzuojia@126.com      QQ1群:598539260(已满)    QQ2群:1042303485

您是本网站第 164404676 位访客      技术支持:HangBlog(renxuehang@fox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