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强化茯苓文化建设组织领导,健全茯苓文化工作机制。一是强化茯苓文化建设组织领导。湖南靖州各级党委、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要把茯苓文化建设摆在全局工作的重要位置,认识到位、领导到位、措施到位、资金到位。实行主要领导负责制,把茯苓文化建设作为考评领导干部工作业绩的重要内容。建立健全湖南靖州茯苓文化研究会组织及其领导机制。茯苓文化研究会要吸纳相关部门作为会员单位。要凝聚社会力量,形成弘扬茯苓文化,共建精神文明的多方合力。二是健全茯苓文化工作机制。加强部门协调,建立健全主管部门牵头、有关部门配合、社会力量参与的茯苓文化工作格局。建立联席会议、联合调研、联合表彰等工作机制,共同推动茯苓文化建设。主管部门要认真履行职责,承担起茯苓文化建设的组织指导、实施推进的责任。加强茯苓文化国际国内交流合作,扩大对外开放,吸收借鉴古今中外茯苓文化研究的优秀成果。
(二)编制湖南靖州茯苓文化发展规划及各相关乡镇茯苓文化发展规划。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编制湖南靖州茯苓文化发展规划。在靖州茯苓文化发展规划的引领下,编制各相关乡镇茯苓文化发展规划。要结合实际,研究确定相关乡镇茯苓文化发展建设的思路,落实茯苓文化发展的各项战略任务和重大行动的具体措施,落实茯苓文化基本建设投资、茯苓文化载体和传播能力建设、茯苓文化遗产保护、茯苓文化产业发展等扶持政策,并将其纳入各相关乡镇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
(三)建立科学的茯苓文化人才培养机制。把茯苓文化人才队伍建设纳入精神文明建设战略规划。充分发挥有关茯苓科技、茯苓文化的研究会之作用,积极吸纳茯苓文化研究、茯苓文化活动策划等专业、高端人才参与研究会工作。全力建设茯苓文化专家智库。培育一批茯苓文化的领军人物和学术带头人,引导和带动更多优秀人才投身茯苓文化研究、茯苓文化工作。培育一批致力于茯苓文化建设,德才兼备、业务精湛、充满活力的高素质、复合型茯苓文化人才队伍。争取将茯苓文化教育纳入“国家级培训计划”,专设培训项目,为湖南靖州培养一批“茯苓文化名师”,引领和推动靖州加强茯苓文化教育教师培训。大力培育茯苓文化工艺的传承人。将茯苓文化工艺的传承人纳入享受政府补贴范围,并提高补贴标准。争取有条件的高等院校、科研院所设立茯苓文化专业(方向)硕士点、博士点,并逐步招收茯苓文化专业(方向)硕士、博士研究生,培养茯苓文化专业的高级人才。建立茯苓文化培训场所,分批、分层次对从事管理、教育、文化、导游、解说等工作的人员,进行茯苓文化概论、茯苓文化活动策划等方面知识的培训。开展区域间、省际间、国际间茯苓文化培育、传播等方面的先进经验、信息技术的合作交流、互鉴共享,全力推进高水平的茯苓文化建设。
(四)完善茯苓文化基本建设投入保障政策。茯苓文化宣传教育是社会公益事业,要建立起政府主导、社团辅助、社会各界广泛参与的茯苓文化基本建设投入保障机制。政府主管部门要切实履行职责,依据茯苓文化发展建设规划,落实专项资金,确保茯苓文化基本建设投入。大力推进茯苓文化载体建设,加大对茯苓文化保护区、茯苓文化公园、茯苓文化博览园、茯苓文化博物馆、茯苓文化大型展馆、茯苓文化演艺馆等基础设施建设的财政支持力度。鼓励社会民间资本参与茯苓文化宣传教育基础设施和茯苓文化产业投资。
结 语
本文从湖南靖州茯苓文化崛起的内在原因及时代背景、新时代湖南靖州茯苓文化发展的基本原则和主要目标、新时代湖南靖州茯苓文化发展的重点任务、新时代推进湖南靖州茯苓文化发展的重大行动、新时代湖南靖州茯苓文化发展的政策措施等五个方面,对新时代湖南靖州茯苓文化发展战略进行了刍论,这五个方面的问题得以具体解决,其它问题逐步解决,那么,新时代湖南靖州茯苓文化发展战略必将快速实施,新时代湖南靖州茯苓文化必将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陈春霞,茯苓药用历史与文化,《浙江食用菌》1997年06期 。
2、喻宗源,茯苓研究进展,《湖北化工》,1991年01期。
3、王海峰,茯苓的现代研究进展,《社区医学杂志》2011年12期 。
4、 贾身茂、王瑞霞,民国时期茯苓研究与生产、运销概况评述(下),《食药用菌》,2017年06期 。
5、周静静,茯苓药用简史,《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5年。
6、宁在兰,茯苓的传说,《家庭中医药》2005年08期。
7、孙宜孔,汉至唐对茯苓的认识与使用,《西安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年01期。
8、谷庆红 、杨学龙、朱雪琼、任韵,茯苓产业专利战略研究,大陆桥视野,2017年10期。
9、彭建文、王忠诚等,特色产业选择初探,《经济体制改革》,2001年第3期。
10、 陈建宪主编,《文化学教程(第二版)》,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1年1月版。
11、邓显超 著 ,《中国文化发展战略研究》, 江西人民出版社, 2009年3月版。
12、向勇、赵佳琛主编 ,《文化立国,我国文化发展新战略》,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2012年8月 版。
13、张小平,新时代中国文化发展战略的内涵及世界意义,《中国社会科学报》2018年9月6日。
14、周鸿铎 主编,《文化传播学通论》,中国纺织出版社,2005年8月版。
15、单霁翔,《城市化发展与文化遗产保护》,天津大学出版社,2006年6月版。
16、王文章 主编,《非物质文化遗产概论》(修订版),教育科学出版社,2013年5月版。
17、于海广、王巨山 主编,《中国文化遗产保护概论》,山东大学出版社,2008年5月版。
18、董晓峰 主编,《旅游资源学》,中国商业出版社,2006年1月版。
19、张国洪 编著,《中国文化旅游——理论·战略·实践》,南开大学出版社,2001年11月版。
20、王建章 著,《中国南楚民俗学》,岳麓书社,1995年3月版。
21、巴兆祥 著,《中国民俗旅游》,福建人民出版社,2006年9月版。
作者简介:
刘冰,原名刘定祥,曾用名刘斌、刘定强、刘廷祥、刘廷强,湖南省怀化市靖州苗族侗族自治县人。湖南省靖州县住房保障中心副主任。湘潭大学中文系民俗学民间文学专业在职研究生。系中国诗歌学会会员、中国侗族文学学会常务理事、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稻作文化专业委员会委员、湖南省作家协会会员、湖南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湖南省侗学会常务理事、中国炎黄文化出版社特约编审。在《人民日报》等报刊杂志发表文章1300余篇。诗歌获国家级、省级奖项38次,入选36种全国性选本。已出版诗集《侗妹是一只美丽的天鹅》(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乡愁在不断地飞》(现代出版社出版)、《去解天涯乡愁》(华夏文学出版社出版)等。主要研究方向为毛泽东诗词文化、侗文化、飞山文化等。
相关新闻
版权所有:西南作家网
国家工业信息化部备案/许可证:黔ICP备18010760号 贵公网安备52010202002708号
合作支持单位:贵州纪实文学学会 四川省文学艺术发展促进会 云南省高原文学研究会 重庆市巴蜀文化研究中心
投稿邮箱:guizhouzuojia@126.com QQ1群:598539260(已满) QQ2群:10423034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