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走访下来,现在的学校,尤其村镇学校存在着“重教务、轻教育”的现象。为了应付上头的检查,为了填写上头交付下来的表格,老师们除了要完成繁重的教学任务,还要完成源源不断的教务工作。教师是人,不是神,精力始终是有限的,在这种超强度的工作中,他们往往顾上教育顾不上教务,顾上教务,顾不了育德。
“百年教育,树人为本”,然而,当老师被剥夺“戒尺”后,在学生家长面前“低头做人”时,这人该怎么树呢?言多必失,行多惹祸,这是“居安思危”的教师共识。于是,教师成为温顺的教育者,那种“需戒尺无以为正”的育人理念已经一去不复返了。这样教出的学生在思想上严重缺钙就不足为奇了。
“为学莫重于尊师……”清·谭嗣同在《浏阳算学馆增订章程》中提出“尊师重教”。自古以来,尊师重教上下效法。上贵于君王,下至于百姓。一代伟人毛泽东就是尊师重教的典范。
“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烟。”1959年6月25日,伟人毛泽东回到阔别32年的故乡韶山,专门宴请少年时代的塾师毛宇居先生,并安排其于上座,给塾师敬酒倒茶夹菜。除此之处,毛泽东主席还两次为恩师徐特立老先生过生日,并亲自把题写“坚强的老战士”的寿糕送到徐老先生手中。在新中国成立之初,即1950年春,中共中央在香山召开供给部干部会议,毛泽东小心地搀扶徐特立上了主席台,并亲自为他泡茶倒水。当徐老作完报告,全体人员起立退场时,他又端起徐老的杯子,将剩下的茶水一饮而尽。毛泽东主席把“尊师重教”表现得淋漓尽致。一代伟人都做得到尊师重教,怎么到了我们这一代就不懂得了呢?就放任自己胡作非为呢?面对孩子的任性、自私、骄横,我们怎么不会反思呢?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中国教育能不能不要杯弓蛇影,正确面对“家与教的矛盾”呢?中国的教育专家、法律专家们能否下下基层了解教师疾苦,还他们的身心健康,还他们的教育惩戒权,让他们好好为国家育人呢?
作者简介:
陈军,笔名陈艺木,贵州省毕节市七星关人,贵州省诗歌学会会员,毕节市作家协会会员。作品散见《中国作家网》《中国诗歌网》《中国诗歌》《中国教师》《学习周报(文学版)》《高原》《六盘水文学》《毕节日报》《乌蒙文艺》。著有诗集《诗响边缘》。
相关新闻
版权所有:西南作家网
国家工业信息化部备案/许可证:黔ICP备18010760号 贵公网安备52010202002708号
合作支持单位:贵州纪实文学学会 四川省文学艺术发展促进会 云南省高原文学研究会 重庆市巴蜀文化研究中心
投稿邮箱:guizhouzuojia@126.com QQ1群:598539260(已满) QQ2群:10423034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