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夏天在一次和大哥的通话中,弘扬得知乡里面在搞小城镇建设,只需要15万块100平米的地基就能到手,国家还有补助。房子坐落在离乡中学仅几百米的地方,上学非常方便,考虑到大女儿马上就要上初中,寨子离乡远,女儿上学很不方便。这几年夫妻两省吃俭用打工攒下了一些积蓄,15万是拿得出的。于是弘扬和妻子商议着,虽然心疼辛苦攒下的血汗钱,但是想起种种便利,两口子心一横买了地基,在街上修了一栋。
眼看又把家从村里搬到乡里,孩子读初中的问题得到解决,弘扬越发觉得好日子又向前迈进了一步,肚子里装了墨水懂点政策的他心里默默地感谢着那位在中国的南海边儿画了个圈的老人,感恩国家的好政策让生活有了更多可能。
乡里有了房子,弘扬就计划着让妻子回家带两个女儿读书,顺便做点小本生意维持母女三人的基本生活,他一个人在外面打工就够了,等以后妻子的生意走上了正轨他才回去。
没有了妻子的陪伴,打工日子越发难熬,正好老家的学校紧缺教师,弘扬心一横干脆又回到家乡重抄教书旧业,一干又是好几年。
人常说天上不会掉陷饼只会掉陷阱,这回在弘扬这里却偏偏就掉了个大陷饼。国家给民办教师转正,只要在公立学校上课达2年且学历在高中及以上的就能转为在编老师,国家干部的一切待遇都能享受。弘扬的瞳孔睁大了,圆鼓鼓的,他简直不敢相信眼前的一切,但是事实就是事实,他得以成功转正。
回首代课的日子,弘扬的心里五味杂陈。在学生家长力所能及的范围里缴纳的粮食少得可伶,根本支撑不了家庭的用度。自己把精力用在教育上妻子只能女人当男人用,一人扛起本该属于自己的重担,想起妻子当年生完小女儿还没出月子就下田插秧落下的月子病他的心里就无比愧疚。其实妻子落下的何止是月子病呢?从家头橱窗里一堆堆的药瓶药罐就能知道。而师不师,农不农的身份曾令他何其尴尬,妻子的不理解,寨子里人背后的闲言碎语一度压得他喘不过气来,唯一支撑他走过来的是对孩子们的不抛弃不放弃,是对知识的执着。如今一切都过去了,他终于有了明确的身份,应有的待遇,该有的尊重,他对得起妻子,对得起经他之手走上正轨的学生。他的心里怎能不百感交集。
弘扬还是个文学谜,在打工那些枯燥乏味的日子里他靠着读书时培养起来的阅读兴趣把厂里一切有文字的东西都读了个遍,还写了一篇小说。这项才能一传十十传百传到了乡领导的耳朵里,领导惜才,让他到乡政府上班,具体负责乡政府的宣传工作。做起了自己最喜欢的事,弘扬的心里乐开了花,整天都乐呵呵的。最让他没想到的是,老家的房子修起来没得坐又把房子买在了乡里,可现在到好,政府又出台惠民政策。凡是夫妻双方只有一人为国家正式工作人员的就可在县城花市场价三分之二的钱买经济适用房一套,于是就出现了文章开头的一幕。
弘扬的亲戚家家境很好,借了10万块给他装修县城的房子,解了他的燃眉之急。这下,弘扬又把家从乡里搬到了县里,还是标准的“学区房”,二女儿就在家对面的二中读高中,家与学校之间的距离不过步行15分钟的路程。别的同学因为离家远必须住校,女儿却能每天回家吃上妈妈煮的香喷喷的大米饭,别提有多高兴了,弘家的餐桌上每天都能传出别样的欢笑声,这声音格外响亮,冲淡了弘扬因为欠债而略显沉重的阴郁情绪,这是2018年秋。
房子从村里到乡里,再到县里,身份从农民到代课老师,从打工仔到在编教师,工作单位从村里到乡里再到县城,这一路走来,跌跌撞撞,起起落落,激起过弘扬心底多少的浪花,实现了他人生多少的不可能。他在心里默默计算着,而这,从他个人角度讲离不开他自身的持续学习和对老家学生们的不离不弃,更重要的是离不开党和国家的好政策,离不开党和国家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木讷如他,心里纵有千言万语想要对党说,却还是没能说出口,只能暗自祈祷国家越来越好,自己生活越来越幸福,他想着,只要跟着党走,这也不是不可能的事,这不,他不是已经从乡巴佬摇身一变成“城里人”了吗!
作者简介:
任芳芳,女,1991年1月出生,土家族,现供职于德江县市场监管局。出生于贵州省德江县共和镇,酷爱德江这片热土,对文字尤其执着,忙于生计兼带娃的间隙里回首初心,偶沾文字,愿将生活琐碎撰与芸芸分享。多情如黛玉,常驻足于山水之间,感天地之广阔,叹自身之渺小,怜众生之不易。
版权所有:西南作家网
国家工业信息化部备案/许可证:黔ICP备18010760号 贵公网安备52010202002708号
合作支持单位:贵州纪实文学学会 四川省文学艺术发展促进会 云南省高原文学研究会 重庆市巴蜀文化研究中心
投稿邮箱:guizhouzuojia@126.com QQ1群:598539260(已满) QQ2群:10423034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