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西南作家网:www.xnzjw.cn
西南作家网: >> 原创作品 >> 评论 >> 正文

春华秋实 砥砺奋进
信息来源:本站发布    作者:贵州赤水市委 王大勇    阅读次数:23383    发布时间:2023-10-20

 

二、产业发展成效

(一)游客数量逐年剧增

据统计,1989年,省内外游客接近1.5万人;1991年,游客近2万人;1995年,接近5万人次;2000年,接近10余万人次;2007年,接待游客人数80.1万人次,门票收入3520万元,旅游总收入46100万元,同比增长21.5%30.5%30%2008年,接待游客109.5万人次,门票收入5500万元,旅游总收入10.13亿元,分别同比增长36%57%120%2009年,接待游客139万人次,旅游总收入12.5亿,同比增长27%23%2010年,接待游客人数175万人次,旅游总收入18亿元,同比增长增长26.5%46.3%2011年,赤水风景名胜区获全国文明单位、西部最佳旅游景区,大石盘苗寨被评为贵州最具魅力30个民族村寨,全年实现接待游客人数25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25.5亿元;2012年,实现接待游客人次230.63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64.12亿元,分别比同期增长126.41%17229%。改革开放以来,我市大力实行对外营销,游客量出现井喷式增长。2015年,完成了中国国际特色旅游目的地和中国全景域旅游目的地的申报工作,努力实现赤水旅游提档升级,引领赤水旅游从观光型向集观光旅游、休闲度假、体验养生的复合型转变。2017年,接待游客1634万人次,同比增长36.08%,旅游综合收入185亿元,同比增长36.77%

(二)接待服务能力不断提升

通过40多年的不断发展,全市有注册旅行社8家,外地旅行分社1家,注册导游140余名;导游服务机构1家,休闲、茶艺、KTV文艺表演等大中型娱乐场所发展到30余家;建成乡村客栈300余家,农家乐140余家,宾馆及乡村旅舍659家,4星级以上高标准酒店10余家,床位突破2.8万张;现有旅游景区26个,包括主景区8个,民营景区18个。

(三)品牌营销实现新跨越

一是建立覆盖全国的营销网络。目前,赤水旅游建立了12个营销中心,打通了全国营销渠道。并在巩固“三地”市场的基础上,充分利用重庆、成都、贵阳等交通枢纽打通客源渠道,把中远端市场的开发作为市场拓展的重中之重。同时特别加强客源市场的战略性研究,多渠道与重要客源地的旅游管理部门及旅行商建立密切联系,细分市场、细分人群在重点客源市场持续进行品牌宣传,提高市场开发的有效性。在2017年分别在兰州、西安、山东、天津等地举办推介会和参加旅游博览会共计20余场。二是客源结构进一步优化。为加大境外市场的营销,提高境外游客在赤水游客结构中的份额,针对入境游客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先后在法国、泰国、澳门等地举办了旅游推介,开展了“澳门万人游赤水”、“丹青赤水·泰国包机团首发仪式”等入境游客的主题活动。同时还开展了4期留学生交流活动,吸引了法国、印度等国家1000余名外籍留学生参与,有力地提升了赤水旅游在国际上知名度和美誉度。

(四)知名度、影响力不断增强

继近年先后荣获中国旅游优秀城市,国家级生态市、中国长寿之乡的基础上,在2017年获得了贵州唯一、国内首批五个国家康养旅游示范基地之一,第39块国家级名片落户赤水。文明旅游建设工作国内领先,成为国内唯一一家在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栏目向全国进行推广的目的地;智慧旅游建设达到西南地区一流水平,实现了全市涉旅行业免费WIFI、智能导游、电子讲解、在线预订、信息推送等功能全覆盖,上线企业达300余家,电商交易额突破1亿元。同时,开拓国际旅游市场取得突破性进展,在法国、香港、澳门、台湾等地分别建立了赤水旅游营销中心,赤水旅游已逐渐走向国际市场,知名度大大提升。

(五)人才建设取得新进展

通过多年的不断努力,旅游人才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一是组织领导全面加强。县(市)委、政府对旅游人才队伍建设工作高度重视,在全市举办了2017年“金牌导游”大赛,让优秀人才脱颖而出。二是打破用人体制桎梏。加强“金牌导游”大赛结果运用,改变旅游人才选用规则,对体制内的优秀人才调整到更加适合发展的岗位,对体制外的人员多渠道录用到事业单位和国有旅游企业中,用更好的岗位和更好的待遇留住优秀旅游人才。三是进一步加强了全市旅游人才队伍建设,充实了政务讲解队伍,提升了旅游服务质量,为全域旅游发展人才需求找到了一个新模式和新途径。

总之,上世纪80年代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赤水县()广大干部群众自力更生、顽强拼搏,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遵义时提出的“传承红色基因,讲好遵义故事”指示精神,认真落实“坚持红色传承、推动绿色发展,打造西部内陆开放新高地”工作要求,通过挖掘红色文化,打造红色基地,传承红色基因,弘扬革命精神,用活红色资源,凝聚发展动力,初步走出一条“红绿相映、联袂互动”的发展之路,奏响了精彩脱贫、漂亮出列的时代之音,实现了赤水旅游产业的跨越发展。

 

已经有 0 条评论
最新评论

版权所有:西南作家网

国家工业信息化部备案/许可证:ICP备18010760号    贵公网安备52010202002708号

合作支持单位:贵州文学研究会  四川省文学艺术发展促进会  云南省高原文学研究会  重庆市巴蜀文化研究中心

投稿邮箱:guizhouzuojia@126.com      QQ1群:598539260(已满)    QQ2群:1042303485

您是本网站第 157756120 位访客      技术支持:HangBlog(renxuehang@fox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