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西南作家网:www.xnzjw.cn
西南作家网: >> 原创作品 >> 评论 >> 正文

赤水解放74周年纪念文集(一)
信息来源:本站发布    作者:王大勇    阅读次数:26965    发布时间:2023-11-13

 

(三)完成移交

1949121日,赤水县解放。同月6日,中共赤水县临委迁入县城,公开了赤水地下党组织及其领导人的身份,并宣布在中共赤水县临委的领下,由各界进步人士协商组成县临时人民委员会,作为全县临日政权机构,负责处理行政事务,支前工作,行使行政管理职能。并决定全县各乡()建立人民委员会分会,接收各乡()保政权,保护解放军粮草等军需物质,清理各种物资、档案,维护社会秩序。与此同时,县临委加强了宣传和执行党对国民党武装和旧职人员的有关政策的工作,争取了流散在距县城仅三十华里的泸()()(古蔺)()()的国民党五县联防郭洁予部一百多人枪投诚,瓦解了国民党赤水县长何衡裹胁逃窜在天台山、红岩坝的保安队和常备保警队。这两支武装共交出各种枪支四百另七支,子弹五千五百九十多发,手榴弹一千多枚,解除了对赤水县城的威胁。

随即,遵义地委组建的中共赤水县工作委员会抵赤,县临委积极配合全面开展接管工作。210日,赤水县党员会师大会召开,原古蔺中心县委书记周平与各区临委一起,向县工委办理了地下党员组织关系移交手续,全县共有党员五百余人。至此,中共赤水地下党组织完成了光荣的历史使命。211日、12日,中共赤水县委、赤水县人民政府相继成立,赤水县历史翻开了新的篇章。

综上所述,中共赤水县临委是赤水县解放前夕,中国共产党在赤水县建立的县级地方组织,先后隶属于中共川南一工委和中共古蔺中心县委。中共赤水县临委的成立,是人民解放战争势如破竹、节节胜利的必然产物,是全国革命形势一片大好的必然产物,是赤水县革命力量发展壮大的必然产物,也是中共川南工委(川南一工委)正确领导的必然产物。中共赤水县临委的成立后,在中共川南一工委、中共古蔺中心县委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上级党委指示精神,积极发展壮大党的组织,培训党员干部,开展反对国民党黑暗统治的斗争,开展控枪、控粮和争夺地方政权的斗争,为“迎接解放,配合接管”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注释:①郗仁永(19142000),男,赤水县丙安人。早年在赤水省立二中读书,受共产党员杨大庸等影响,思想进步,积极参加党的外围活动。1949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并曾任中共赤水县临委副书记。解放后,曾任赤水县人民政府民政接管组长、税务局长、务川县工商科长等职。1956年被判服刑,开除党籍、公职。19812月得到平反,恢复党籍、公职。先后任赤水县落实政策领导小组副组长、赤水县政协副主席等职。1984年离休,20001月逝世,享年86岁。

②明朗北(1913~1985),男,又名芳辰,化名克力,赤水县旺隆乡人。20世纪30年代,受到段雪笙等人的影响,开始从事党的外围活动。1949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任中共旺隆支部组织委员。1981年落实政策后离休。1985年,因病逝世,享年72岁。

③许撝先(1911~1952),赤水县丙安乡人,自幼务农,喜好打猎,曾苦练射击。1939年,受到中共地下党员王开志的影响,积极参加抗日宣传活动。1949422日,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任赤水县警卫营营长、大同区区长、关岭县一区区长等,1952年突发疾病去世。

④ 王旻高(1909~1994),女,又名王鸣皋,湖北省光化县南门外王庄人。1926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后入武汉中央军事政治学校(黄埔军校武汉分校第六期)女生队(连)。同所在部队追随南昌起义队伍,长途跋涉进军广东。后在上海从事中共地下工作受株连失去党籍。194810月,王旻高重新加入中国共产党。解放后,历任赤水县生教院院长、第一届妇联主任、文教科副科长等职。1979年离休后定居江苏省淮阴县,19945月病逝。

⑤张跃龙(19142000),又名张天序,男,出生于赤水宝源。中学毕业后回乡务农。19387月,经冯剑魂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19388月,建立中共赤水支部,张跃龙任组织委员。长期从事党的秘密工作和武装斗争。19502月,先后担任赤水县副县长、县长,次年11月调任习水县县长。19525月,调铁道部工作,为党的铁道事业贡献了毕生的精力。1979年张跃龙退居二线,改任顾问。20005月,张跃龙因病医治无效在成都去世,享年86岁。

1965年,习水县的长沙、官渡区划归赤水县管辖。

⑦在没有中共党员的国民党机构内,想方设法派人进去培养发展中共党员的这种形式,称为“白肉生丁”。

 

 

 

已经有 0 条评论
最新评论

版权所有:西南作家网

国家工业信息化部备案/许可证:ICP备18010760号    贵公网安备52010202002708号

合作支持单位:贵州文学研究会  四川省文学艺术发展促进会  云南省高原文学研究会  重庆市巴蜀文化研究中心

投稿邮箱:guizhouzuojia@126.com      QQ1群:598539260(已满)    QQ2群:1042303485

您是本网站第 157769712 位访客      技术支持:HangBlog(renxuehang@fox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