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西南作家网:www.xnzjw.cn
西南作家网: >> 原创作品 >> 散文 >> 正文

书香拂过希望的田野(外两篇)
信息来源:本站发布    作者:江亲莲    阅读次数:25811    发布时间:2023-12-28

 

◎“信仰·榜样”孕育旗帜之花竞相绽放

 

十二月的一天晚上,五岁的语欣无事端坐在客厅沙发上,不停用遥控器调换着电视频道,突然孩子尖叫着:“妈妈,快看,那个女的好像你哟,是不是你呢……”。语欣稚嫩的声音把正在厨房忙着做饭的妈妈带到了客厅,微笑着对语欣说:“你猜猜是不是妈妈?”语欣双手放在脸上,歪着头想了一下:“我觉得是妈妈,你上电视了,好牛哟,我的榜样喔!”不一会,语欣就在那里说了一大堆话:“妈妈,你上过大学,不仅是一名党员,还是一名基层干部,我要向你学习,好好读书写字,帮爸妈做事情,做个听话懂事的好孩子……”

语欣说着就拿着画板专注的画着,电视里的动画片似乎也没吸引她的注意。妈妈手里拿着还没摘好的菜坐在那里,望着眼前这个才五岁的小孩,心里又惊又喜,或许孩子现在还真的不太懂什么是榜样,什么是党员,什么是信仰,什么是基层干部,可她用最纯真的话语和行动诠释了什么是“榜样的力量”,什么是“践行信仰”。

中国自古就有这样一句话:3岁看大,7岁看老”。可谓,时间可以改变一个人,环境同样可以造就一个人。对于孩子来说,在一个怎样的环境中长大,对其内心的熏陶和成长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就像语欣一样,尽管才几岁,可说不经世事,但也能因妈妈,慢慢改变自己的行为,懂得以妈妈为榜样,用力所能及的行动去做好一个孩子该有的“责任”。其实,妈妈并不特别,也不伟大,只是几千万党员中的普通一员,更是众多奋战在基层一线干部中的普通一员。如此普通,可在语欣的眼里,妈妈是特别的,妈妈是厉害的,妈妈是榜样,妈妈是骄傲。

语欣的懂事和惊人的言语,妈妈开始有意或无意抽空带孩子去公园玩、江边散步、街上走走,看到有“党员示范岗”等的标识标志标语,都指给孩子看,哪怕语欣还不太识字,也会讲一些身边的好人好事跟语欣听,让语欣脑海中慢慢泛起涟漪。看着语欣听得津津有味,还不时地用稚嫩的声音回复两句,妈妈的心里真有说不出的自豪。在妈妈的心里,五岁的语欣是自己的榜样。在语欣的眼里,妈妈又是自己的榜样。我想“坚定信仰”永远在路上,它正引导着我们践行“信仰·榜样”的真谛。

“信仰·榜样”为水,浇灌旗帜之花。坚守信仰作为党员该有的修为,就像万物中不能缺少的水一样,在水的滋养下万物复苏,在日晒雨淋中得以健康茁壮成长。水是万物之源,没有水,人会干渴,树会枯死,花会凋谢。“存入一缕阳光,还你一轮太阳”。在“信仰·榜样”的日夜沐浴下,党员干部身先士卒,以这份最灵动的水滋润着那一片片干渴的土地,引领一个个党员干部从我做起,从点滴做起,从身边做起。多做实事好事慢慢搅动一池春水,溢出香甜可口的汁液,让越来越多的党员干部扎根基层,带动更多的党员乐于干在实处,在最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业绩。

“信仰·榜样”为肥,供养旗帜之花。我们都知道,植物在肥料的作用下会长的更好,小猪在饲料的作用下会长的很壮,小鸡在饲料的作用下会长的忒快,这都无疑透露中肥料饲料这一对动植物成长有很大意义的佐料。作为党员干部,必须时刻铭记信仰的精髓,坚守道德修养,坚定理想信念,不忘初心,始终固守为官之道和做人之本。党员干部比党员有更多的责任和使命,要做旗帜,还需要在“信仰·榜样”这份特殊的肥料作用下,供给更多正能量,释放更多良好信号,带动更多的群众发家致富。

“信仰·榜样”为剪,修枝旗帜之花。树上的果子太多了,空间和养分、水分的不足,就会让一些果子长的很小。适当的摘下一些,就会让其他的果子有更好的长大空间,也有足够的营养让果子更好的成熟。树木的枝叶太茂盛了,必然不会长的太好看,也不会让树木长的特别茁壮。适当的修枝会让树木长茁壮的同时,更具美观性,也不会造成营养的浪费和缺失。党员队伍中有一些党员干部沉沉浮浮、起起落落,正是需要“信仰·榜样”这把修正的剪刀。只有修枝不好的,才能留下更美的作品。用好这把“剪刀”,党员干部也才更能站在符合自身岗位的角度,重新审视自己,平衡宽度和深度,脚踏实地,真抓实干,撑起一片干净碧蓝的天空,书写出一个属于自己的平凡“传奇”。

“我想知道一块有了愿望的石头能走多远”。记得法国有位普通邮差,凭借自己的努力和对梦想的执着,花33年时间用鹅卵石建造了一座属于自己的梦想宫殿。其实,很多时候,路就在脚下,实现只是咫尺的事情,关键看我们能不能像牛一样努力奋斗、像蜜蜂一样采花酿蜜、像春蚕一样吐丝贡献给人民,相信“信仰·榜样”就有这样的魅力,我们寸寸幸福美丽的乡土上也能结出沉甸甸的果实,弥漫醉人的芳香。

 

 

 

已经有 0 条评论
最新评论

版权所有:西南作家网

国家工业信息化部备案/许可证:ICP备18010760号    贵公网安备52010202002708号

合作支持单位:贵州纪实文学学会  四川省文学艺术发展促进会  云南省高原文学研究会  重庆市巴蜀文化研究中心

投稿邮箱:guizhouzuojia@126.com      QQ1群:598539260(已满)    QQ2群:1042303485

您是本网站第 164373746 位访客      技术支持:HangBlog(renxuehang@foxmail.com)